首页> 中文学位 >政府公共性面临的难题及其实现路径
【6h】

政府公共性面临的难题及其实现路径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章政府公共性的源泉与价值

第一节政府公共性的源泉

一、人民主权论:政府公共性的理论渊源

二、纳税于民:政府公共性的现实之基

第二节政府公共性的价值

一、公共性:政府合法性的基础

二、公共性:政府伦理性的归宿

三、公共性:政府工具性的指向

第二章政府公共性面临的难题

第一节“公共人”角色受到挑战

第二节效率至上对政府公共性的偏离

第三节扩张自利性对政府公共性的冲击

第四节政府公共性限度:一个历史难题

第三章政府公共性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在公开性中实现公共性

第二节在重塑公共精神中实现公共性

第三节在对话中实现公共性

第四节在多主体供给中实现公共性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公共性是政府的重要属性,但在传统公共行政发展历程中,公共性一直受到忽视和冷落。探究政府公共性的源泉与价值,剖析其存在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路径,对政府更好地体现服务职能、实现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人民主权论从根本上确证了政府公共性,成为其理论渊源,纳税于民为政府公共性提供了现实之基,公民的赋税成为政府开展活动、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保障。政府公共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政府伦理性的归宿、政府工具性的指向。但在实现过程中,政府公共性也面临着难题。这既有理念上的偏差,又有实际中难以克服的客观因素,这些难题包括“公共人”角色受到挑战、效率至上对公共性的偏离、扩张自利性对公共性的冲击、公共性限度难以界定等四个方面。实现政府的公共性,首先要做到公开性,即做到政府职位的公开性、政府信息的公开性、公职人员财产收入的公开性,这种公开性保证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保证了公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信息权,在与政府的博弈中实现平等性和独立性。其次,要通过公共精神的培育和熏陶来实现公共性,使公职人员拥有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公共精神主要包括服务精神、契约精神、公平正义精神、法治精神、民主精神。再次,以积极的对话实现公共性,摒弃独白式的政民关系,通过理性的交流、论辩和妥协形成公共意见,实现顺畅的互通渠道。第四,在公共物品多元供给中实现公共性,引入市场机制和非营利组织提供和生产公共物品,发挥三者的优势,弥补劣势,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满足公众的不同需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