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公有制人工商品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6h】

非公有制人工商品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1.1本研究背景

1.1.1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非公有制林业所占比重迅速上升

1.1.2随着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制度的实施,商品林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1.1.3商品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成为制约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障碍

1.2研究目的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1国内对采伐管理制度研究评述

1.3.2 国外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简介

1.4相关概念界定

1.4.1制度内涵及外延

1.4.2非公有制度林业

1.4.3 制度

1.4.4限额采伐管理制度

1.5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1研究内容

1.5.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本研究创新点、立论依据

1.6.1本研究创新点

1.6.2立论依据

1.7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7.1研究方法

1.7.2研究技术路线图

2限额采伐制度对林农的林业产权影响分析

2.1林业产权内涵及其功能简析

2.2林农对商品林经营方案不知情,林农经营权遭侵犯

2.3限额采伐量及时间制定不科学,林农经营权遭侵犯

3限额管理采伐制度对林农采伐决策影响分析

3.1限额采伐制度下林农采伐成本沉重

3.1.1林农审批成本

3.1.2林农申请采伐指标过程繁杂

3.2限额采伐制度下林农采伐决策——一个博弈的视角

3.2.1林农-政府间采伐博弈基本假设

3.2.2林农-政府间采伐博弈模型构建

3.2.3沉重采伐成本负担条件下林农行动选择

3.2.4结论

3.3林农“林木滥伐”的实证检验

4林农选择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闽侯县为例

4.1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

4.2闽侯县林农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选择意愿模型构建

4.2.1变量定义

4.2.2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4.3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选择意愿的单因素分析

4.3.1制度满意度与选择意愿

4.3.2制度改革关注度与选择意愿

4.3.3指标获得难易度与选择意愿

5非公有制商品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创新思路

5.1制度创新理论评述

5.2非公有制商品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

5.2.1新背景:市场经济体制

5.2.2新角色:服务型政府

5.2.3新视角:以人为本

5.3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建立强制性与诱致性相结合的制度变迁动力机制

5.3.1传统“政府主导”的采伐管理制度变迁特征

5.3.2新时期诱致性采伐制度变迁因素分析

5.4非公有制人工商品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创新的具体思路

5.4.1按分类经营原则,对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采取不同制度

5.4.2科学合理地规定生态公益林

5.4.3尊重林农意愿,编制人工商品林经营方案

5.4.4简化非公有制人工商品林的审批手续

5.4.5取消育林基金,改征环境绿化税

5.4.6严格实行凭证运输制度

5.4.7建立林地档案

5.4.8公开林业生产要素信息

5.4.9以经济成熟来指导商品林所有者经营森林

6结论

6.1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

6.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闽侯县商品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相关问题调查问卷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基于林农的视角研究商品林限额采伐制度的弊端,首先运用产权经济学分析了限额采伐制度侵犯林农林业产权,使林农林业产权受到限制甚至被剥夺,难以实现林木的收益权,林农对商品林经营方案不知情,林农经营权遭侵犯,造成林业产权残缺。林农的申领采伐成本沉重,不但费用惊人,而且申请过程繁杂。通过博弈分析得出,采伐成本负担是林农采伐决策重要的决定性因素,进而决定了林农的博弈行为,当林农在不要为自己滥伐行为负责,还能收到额外收益的时候,滥伐反而成为常态。通过林农选择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是否满意现行商品林采伐审批制度、是否关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改革、是否清楚具体的审批程序、是否清楚具体的采伐时间、采伐审批程序是否烦琐、获得采伐指标是否容易、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这7项指标与因变量“采伐管理限额制度是否必要”高度相关,指标变量采伐审批程序是否烦琐、获得采伐指标是否容易以及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与因变量成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非公有制商品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创新应以市场经济体制、服务型政府新视角及以人为本为价值取向;指出按分类经营原则,对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采伐管理制度,生态公益林仍然执行限额采伐制度,是商品林的采伐政策可适当放宽;认为非公有制度人工商品林主要目的是经济效益,应准其自由进入市场,让市场规律来指导生产,林农或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提出应科学合理地划定生态公益林,尊重林农意愿,编制人工商品林经营方案,简化非公有制人工商品林的审批手续,取消育林基金,改征环境绿化税,严格实行凭证运输制度,建立林地档案,公开林业生产要素信息等非公制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创新的具体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