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31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I治疗后大量饮水最佳时间的研究
【6h】

131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I治疗后大量饮水最佳时间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研究方法

1.4 试验技术路线

1.5 统计学方法

1.6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患者当量剂量率比较

2.3 三组患者各时间点可出院率

2.4 三组患者 131I治疗疗效比较

3 讨论

3.1 三组患者 131I治疗后72h内腹部及颈部周围当量剂量率均逐渐下降,大量饮水可有效降低 131I在体内滞留活度。

3.2 131I治疗后12 h开始大量饮水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降低早期当量剂量率

3.3 12 h开始大量饮水可以提高治疗后早期当量剂量率出院达标率,缩短患者住院隔离时间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本研究的局限性

4.3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分化型甲癌患者 131I治疗后出院标准及出院时间相关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重要学术会议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时间开始大量饮水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131I治疗后外照射当量剂量率、出院时间以疗效的影响,以探讨131I治疗后开始大量饮水的最佳时间,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饮水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6年6月~12月在重医附一院核医学科行131I治疗的83例DTC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予口服131I治疗后12 h(A组)、24 h(B组)、36 h(C组)开始大量饮水,所有患者大量饮水量均为2800~3000 ml/d,并采用Inspector Alertγ射线监测仪分别于三组患者服用131I后6 h、12 h、24 h、36 h、48 h、72 h,测量并比较三组患者各时间点距离患者腹部及颈部1m处周围当量剂量率(μSv/h);并将距患者1m处当量剂量率<20μSv/h作为可以解除隔离的标准,以此计算并比较3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出院达标的情况;在DTC患者131I治疗后6个月,检测患者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浓度,并行131I诊断剂量全身潴留显像,以进行“清甲”治疗疗效评价。使用统计软件spss22.0分析数据。 结果: (1)83例患者分成A、B、C组,分别为26例、30例、27例,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口服131I剂量、6 h及24 h甲状腺吸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三组患者口服131I72h内距离患者腹部1m处当量剂量率随着时间推移均逐渐下降,组内各时间点当量剂量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服用131I后24 h和36 h距腹部1m处当量剂量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04),A组患者在24h时间点腹部剂量当量率明显低于B、C两组患者,C组患者在36h时间点腹部剂量当量率明显高于A、B两组患者。 (3)三组患者服用131I后72h内距离患者颈部1m处当量剂量率随着时间推移均逐渐下降,组内各时间点当量剂量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964)。 (4)三组患者131I治疗后36 h及48 h距患者1m当量剂量率满足出院标准的患者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患者36 h及48 h出院达标率(30.77%、88.46%)高于B组(13.33%、60.0%)和C组(0.0%、62.96%)。 (5)三组患者131I治疗后6月随访结果显示:“清甲”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TC患者131I治疗后不同时间开始大量饮水对其“清甲”治疗疗效无影响,但12h即开始大量饮水可以加速患者腹部滞留131I的早期排泄,从而降低患者131I治疗后早期的剂量当量率,可减少早期对自身脏器以及周围人群辐射危害,同时提高治疗后早期出院达标率,缩短患者住院隔离治疗时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