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以重庆市合川区南园社区为例
【6h】

“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以重庆市合川区南园社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2 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社区

2.1.2 “村改居”社区

2.1.3 社区治理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治理的阐述

2.2.2 党的历代领导核心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论述

2.2.3 西方社区治理理论

3 南园社区“村改居”发展历程

3.1 南园社区“村改居”背景

3.1.1 自身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3.1.2 快速城市化进程的迫切需求

3.1.3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3.2 南园社区“村改居”历程

3.2.1 动员准备期(2008年)

3.2.2 拆迁安置期(2008年-2011年)

3.2.3 过渡缓置期(2011年-2016年)

3.2.4 平稳发展期(2016年-至今)

3.3 南园社区“村改居”现状

3.3.1 地理位置和居民构成

3.3.2 社区各类组织

3.3.3 社区配套设施

3.3.4 社区经济状况

4 南园社区“村改居”治理举措与困境分析

4.1 南园社区治理举措

4.1.1 提升三化治理,发挥堡垒核心作用

4.1.2 创立联席会议,促进基层党建发展

4.1.3 推进物业监管,协调居委工作开展

4.2 南园社区治理困境

4.2.1 行政主导明显,社区自治能力薄弱

4.2.2 激励手段匮乏,社区服务专业化低

4.2.3 居民构成复杂,公共秩序较为混乱

4.2.4 居民认同感低,公共道德意识欠缺

5 南园社区“村改居”治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5.1 建立健全社区治理的组织体系

5.1.1 坚持党组织的领导,激发社区党建活力

5.1.2 优化基层政府职能,拓宽社区自治空间

5.1.3 完善社区自治组织,增强社区自治能力

5.1.4 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满足居民多元需求

5.2 坚持完善社区治理的服务体系

5.2.1 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改善社区人居环境

5.2.2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切实维护居民利益

5.2.3 强化社区文化服务,提升社区内核凝聚

5.3 积极构建社区治理的参与机制

5.3.1 规范社区参与制度,多元主体共建共享

5.3.2 搭建居民参与平台,提高居民社区认同

5.3.3 扩展社会参与渠道,增强社区治理合力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的转变是当前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十八大以来,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治理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而近年来,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城市周边区域,特别是近郊农村,在政府主导和中心区的带动下,“村改居”不断推进.这种“村改居”社区的建设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城市用地,还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以及城市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但“村改居”不仅仅涉及到拆迁改造,它还是一项包括基层社区建设、集体资产管理、公共服务延伸、居民身份转换等诸多问题在内的系统性的治理工程。因此,深刻认识当下“村改居”社区的治理常态,有利于把握社区治理的基本走向,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 本文选取南园社区这一撤村并居型社区作为合川区“村改居”社区治理中的典型代表,通过实地调研其治理现状以及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并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和国内较典型的社区治理经验为基础,对其治理创新提出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阐述研究背景、意义和方法,并对国内外关于“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现状做出梳理。第二章针对“村改居”以及社区治理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对西方社区治理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进行了概括,为接下来的案例研究做好理论铺垫。第三章则重点展示了南园社区“村改居”建设的全过程,同时分析了这一实施过程的时代背景以及居民在住房、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变化。第四章进一步深入案例分析,总结出南园社区在基层自治、公共服务和居民融入等方面的失调表现。第五章结合南园社区的特性和治理困境,从组织体系、公共服务、参与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社区治理的新思路。 类似南园社区这种撤村并居型社区在走向现代城市社区的道路上还必将经历漫长的实践探索,本文认为创新社区治理方式、激发社区发展活力是实现社区优化治理的关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