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际交往中的非语言行为研究——初次见面时非语言行为的中日对比
【6h】

人际交往中的非语言行为研究——初次见面时非语言行为的中日对比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はじめに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2 先行研究

2.1非言語行動全般についての先行研究

2.2非言語行動の対照研究

2.3先行研究のまとめと指摘

2.4本稿の研究対象及び研究方法

3 データの収集と結果

3.1データ収集の概要

3.2結果

4 考 察

4.1 「表情」項目のデータ分析

4.2 「周辺言語」項目のデータ分析

4.3 「視線」項目のデータ分析

4.4 「動作」項目のデータ分析

4.5 「あいづち」項目のデータ分析

4.6本章のまとめ

5 データに反映された問題点について

5.1 問題点のまとめ

5.2 日本人と中国人の行動様式

5.3 行動様式から見る日中文化の相違点

6 本稿のまとめと今後の課題

注 釈

致谢

参考文献

添付

展开▼

摘要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往往只注重语言因素,忽略了交际还需要依靠非语言因素,以及交际是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相结合的事实。目前,日语教育研究均以语言现象的差异为中心,非语言因素的研究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非语言因素被认为是引起不同文化人交流误解、文化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中日两国人民交流的日益频繁,中日非语言交际的差异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本文运用比较文化学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对中日两国非语言行为进行共时的、双向的对比研究。
  首先,本文从中日电视剧中提取非语言行为的对比材料。由于非语言行为范围较广,其具体表现会根据场景不同而改变,因此本文选定了“初次见面”这一特定场景所发生的非语言行为进行比较。对比分析材料是根据研究需求、从两国的流行电视剧中收集而来。通过细心的选择和剪裁,获得中国和日本电视剧的初次见面场景各80个。
  接着,文章以日常交际中最基本、最常见、最贴近实际的非语言行为为研究对象,以非语言交际的五个范畴,即身势语、副语言、时间语言、空间语言和客体语言为基点,从中日视频数据中有选择性地提取5个特定项目进行横向对比,并加以分析。文中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并对具体数据作分析,进行直观描述。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日非语言行为既有相同点,同时也存在差别。其中差别最大的对比项目是“动作(鞠躬与握手)”“视线接触”“附和行为”。如:中国人主要通过“动作”和“视线”与对方交流,而日本人则希望通过“附和行为”,来弥补“动作和视线行为不丰富”这一缺陷。另外,在同一场合中,日本人的行为具有模式化倾向—这一点在工作场合表现最明显;而中国人则习惯根据具体情况来表现自我,表达方式多样。笔者认为这大概是因为日本人比中国人更看重集体观念和团结精神,希望通过非语言行为来明确个人的集体归属感。
  最后,本文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来总结中日行为模式的异同,并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考察了差异产生的原因。考察结果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1)从中日非语言行为的相同点来看,中日两国都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礼节”与“和睦”,努力营造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这大概就是“中日两国都常以笑脸待人”的原因之一。
  (2)从中日非语言行为的差异来看,分析了日本的“集体观念”与中国的“家族观念”、日本的“等级社会”与中国的“等级&横向社会”之间的不同,导致了行为模式的差异。
  对于重视集体观念的日本人来说,与他人初次见面时的行为就像是一项仪式,是通过规范化的行为来传达“我跟你们是同一个集团的”这样的信息。与日本人相比,中国人虽然也看重集体观念,但更重视家庭观念。因此中国人的非语言行为比日本人的更具有个性化特点。其次,日本被称为“等级社会”,非语言行为随着上下等级关系不同而明显变化。相对地,中国人没有日本人那么看重上下等级关系,在日常交流中,中国人的非语言行为受等级关系的影响似乎不是非常显著。
  本文在描述中日非语言行为差异的同时联系跨文化交际学,将非语言行为的差异研究与中日社会、文化的对比研究相结合,分析差异的形成原因。其目的是为了激发人们对非语言交际重要性的认识和对中日非语言行为差异的兴趣,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期能帮助交际双方减少摩擦和误解,为中日人们的友好往来作贡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