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模板聚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DA的合成及其污泥脱水性能研究
【6h】

模板聚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DA的合成及其污泥脱水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污泥的现状

1.2 絮凝剂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1.3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2模板聚合合成P(AM-DMDAAC)的表征分析

2.1 前言

2.2 实验药品与仪器

2.3 试验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3模板聚合合成P(AM-DMDAAC)的机理探讨

3.1 前言

3.2 实验药品与仪器

3.3 试验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4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MDAAC)的合成

4.1 前言

4.2 实验药品与仪器

4.3实验方法

4.4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4.5本章小结

5模板聚合合成P(AM-DMDAAC)的应用

5.1 前言

5.2 实验药品与仪器

5.3 试验方法

5.4 结果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目录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展开▼

摘要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是目前使用广泛的污泥调理剂。随着水质的不断恶化和排水量的不断增大,导致污水处理量增多和处理深度加大,进而污泥量变大。因而对于阳离子聚丙稀酰胺(CPAM),无论是其需求量还是种类都必不可少。然而传统的阳离子聚丙稀酰胺(CPAM)大多阳离子单元分布不集中而使得正电荷密度较小,从而限制了其在污泥脱水中的应用。那么,探讨出阳离子单元集中、充分发挥污泥脱水中絮凝效果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显得非常有意义。
  本论文采用丙烯酰胺(AM)单体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单体为聚合单元物质,模板选用了聚丙烯酸钠(PAAS),伴有络合剂EDTA、偶氮引发剂V-044,在一定pH条件下,以紫外光引发方式,制备P(AM-DMDAAC)产品。
  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P1PH NMR)两种表征手段可以看出,已合成阳离子聚丙稀酰胺 P(AM-DMDAAC)产品且有微嵌段结构产生;通过差热—热重分析(DTA-TGA)可以看出,该产品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不易分解,且根据其分解过程,P(AM-DMDAAC)产品产生了微嵌段结构。
  通过测定添加模板前后反应体系中单体竞聚率,通过反应动力学特征考察了模板在聚合反应当中机理。对比未添加模板和添加模板,添加模板之后阳离子单体 DMDAAC的竞聚率明显增大,说明模板的加入提高了阳离子单体DMDAAC的反应活性,使其更倾向于共聚,同时改变聚合物序列,可能产生微嵌段结构。
  通过单因素分析法,以聚合产物的特性粘度和转化率为指标,考察了各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合成条件:单体质量比为m(AM):m(DMDAAC)=7:3,总单体质量分数为20%,引发剂(V-044)用量为0.04wt%,EDTA用量为0.3wt%,反应体系的pH值为8,紫外光照时间为90min。在此合成条件下,其特性粘度和转化率最高能够达到11.3dL/g和转化率达到97.2%。
  通过污泥脱水单因素实验,分析污泥脱水实验后的污泥含水率、滤液浊度、比阻及Zeta电位等结果,分析显示:P(AM-DMDAAC)最佳投加量为30~50mg/L。在污泥 pH值为6~8时,特性粘度为11.3dL/g,阳离子度为30%,污泥脱水效果较好,其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达到72.1~72.9%,滤液浊度为6.1~7.1NTU,比阻为2.1~2.5(m/kg)(×10P12P);对比添加模板与未添加模板聚合合成的 P(AM-DMDAAC)的污泥脱水效果比较说明:添加模板的 P(AM-DMDAAC)产品有着更优异的污泥脱水性能。而且通过滤液的Zeta电位曲线图得知,模板聚合得到的P(AM-DMDAAC)的电中和能力得到了明显改善;最后把实验室自制的P(AM-DMDAAC)与市售的重庆和日本的CPAM产品的污泥脱水效果对比,得出实验室自制的 P(AM-DMDAAC)比市售产品污泥脱水效果较好,且实验室自制的 P(AM-DMDAAC)具有更宽的絮凝投加量范围,有利于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