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主体之沉浮——在后现代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比较研究中
【6h】

论主体之沉浮——在后现代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比较研究中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一、西方主体学说的历史演进

(一) 主体哲学的初步萌芽

1.主体向度的引进——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2.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二) 主体性原则的确立

(三) 主体性原则的完成

1.康德:“人为自然立法”

2.黑格尔:主体性的凯旋

二、后现代主义对“主体”的诘难和消解

(一) 主体的困境

1.主体性原则面临的现实冲击

2.主体性哲学范式的理论困境

(二) 后现代主义的颠覆与重建

1.对主体及主体性概念的解构

2.理性与反理性

3.否定性后现代主义对“主体”的责难

4.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传统主体观的批判和反思

(一) 主体性思维范式的式微

1.实践的登场

2.对“实践”的两种不同解读

3.生存论的显现与“生活世界”的苏醒

4.超越主客体对立的框架

(二) 主体的历史视域

1.超越个体主体性运思

2.“现实的个人”的生存论境域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哲学主体观之异同

(一) 碰撞与对话

1.对话基础:对传统主体观的颠覆态度

2.关注生活世界

(二) 不同的哲学理路

1.语言哲学向度——生存论转向

2.知识的逻辑——实践的逻辑

(三) 主体的“死而复生”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首先对主体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做了一个历史梳理。从古希腊的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到笛卡尔,再到康德和黑格尔,文章以他们的相关思想为线索阶段性地对主体哲学做了简要的概述。 接着阐述了主体哲学面临的深层次困境和危机,评述了后现代对主体哲学的诘难和消解。否定性后现代主义者基于一种哲学反思和批判精神,发出了“人的终结”、“主体之死”的惊天巨响。福柯断定主体其实是受到社会关系权力束缚的一种话语建构,德里达以解构主义的方式解构了主体性形而上学,拉康以语言结构为基础和线索建构了“说话主体”理论。总的来说,他们认为主体只是一个语言学的约定,并在语言哲学的分析层面对“主体”进行了解构,企图通过对与“主体”联姻的“人类中心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