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保所长冒用他人信息为亲友“参保”行为的定性分析——以林某某涉嫌贪污案为例
【6h】

社保所长冒用他人信息为亲友“参保”行为的定性分析——以林某某涉嫌贪污案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案件基本情况

(一)案由

(二)案情介绍

(三)分歧意见

1.本案中林某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应按照贪污罪定罪处罚

2.本案中林某某的行为构成受贿罪,应按照受贿罪定罪处罚

3.本案中林某某的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应按照滥用职权罪定罪处罚

4.本案中林某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和受贿罪两罪,应依法实行数罪并罚

5.本案中林某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和诈骗罪两罪,应依法实行数罪并罚

(四)争论焦点

1.林某某的行为构成一罪还是数罪?

2.林某某的行为到底构成何种犯罪?

二、法理分析

(一)罪数判断标准探析

1.现有罪数判断标准的困惑与反思

2.罪数判断标准的理论分析

3.罪数判断综合标准的构想

(二)牵连犯的成立条件和牵连关系的认定

1.牵连犯的成立条件

2.牵连关系的认定

(三)贪污罪中“非法占有”是否包含第三人占有?

三、本案的分析与结论

(一)本案中行为人林某某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

(二)本案中林某某的行为不构成滥用职权罪

(三)本案中,林某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和诈骗罪,应依法实行数罪并罚

四、本案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是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障权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发生在该领域的案子并不鲜见。由于发案领域陌生、作案手段多样等原因,司法实务中,发生在此领域的犯罪行为存在着案件定性不准确、法律适用不统一的现象。本案取自重庆市某县发生的真实案例,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身职务之便,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为亲友“参保”的行为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理清此行为中的法律关系,以便司法实务中能正确把握和认定此类行为的性质。
  本文分四个部分,共计约1万8千字。
  第一部分:介绍林某某涉嫌贪污案的基本情况。包括案由、案件基本情况、实务中对案件产生的分歧意见,从中总结出本案争论的焦点。
  第二部分:法理分析。以争论的焦点为基础,分析罪数判断标准理论和牵连犯的有关理论,且提出了笔者的观点。接下来,对贪污罪中非法占有的含义进行了界定。
  第三部分:本案的分析与结论。结合受贿罪的实质与滥用职权罪的有关规定,对分歧意见中的部分观点进行否定性评析。同时,结合法理分析部分的内容,对林某某的行为到底构成一罪还是数罪、构成何罪以及行为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定案结论。
  第四部分:本案研究的启示。针对发案率高、作案方法隐蔽性强、刑罚处罚流于形式的现状,笔者就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制度从登记办理、资格审查、监督管理等方面如何有效地预防减少犯罪,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