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话新闻学”视野下的新闻报道对比研究——以英国《每日镜报》与《每日邮报》关于苏格兰独立事件报道为例
【6h】

“对话新闻学”视野下的新闻报道对比研究——以英国《每日镜报》与《每日邮报》关于苏格兰独立事件报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难点

一、理论概述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概述

1.客观新闻学

2.对话新闻学

3.框架理论

(二)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

2.具体研究方法

3.样本选择

4.研究过程

二、事件概述与媒体呈现

(一)事件概述

(二)“对话新闻学”视野下的媒体呈现

1.内容分析法对比结果

2.框架分析法对比结果

3.小结

三、媒体呈现结论分析——践行“客观新闻学”

(一)坚持国家统一立场,力打苏格兰反对独立牌

(二)市场及阶级属性决定新闻焦点

1.不同的市场定位选择不同的关注焦点

2.政治因素及立场等影响人物形象塑造

(三)重视受众观点,实行双向互动

1.重视读者来稿,积极表达受众观点

2.实现多重“话语建构”,引发“公共对话”

四、他山之石

(一)正确认识新闻报道的倾向性,树立正确立场和价值观

1.新闻报道应站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立场上

2.新闻报道应站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立场上

(二)坚持立场与客观性的统一,实现平衡公正报道

1.新闻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好辩证方法

2.交代信息来源,尽量使用直接引语

3.坚持平衡报道,提供充足根据

(三)市场定位准确,践行“对话新闻学”

1.适应新闻市场,满足受众需求

2.多元化报道世界,践行“对话新闻学”

(四)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客观新闻学”一直以来被各个国家视为新闻报道的共同准则,然而自李希光教授提出“对话新闻”开始,“对话新闻学”逐步进入新闻研究的视野。“对话新闻学”是在新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结合媒体发展的新环境提出的对新闻报道规律进一步探索,它的核心内容是多向的传播模式、对事件的多元化解读以及记者的非客观者身份。
  在市场化较为发达的英国,其媒体的新闻报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体现了“对话新闻学”的传播模式,因此本论文旨在以英国媒体报道为例,分析其体现出来的“对话新闻学”理论上的一些特征,并由此探讨对我国新闻报道的启发和借鉴。
  本论文将选取“苏格兰独立事件”作为研究范例,其原因首先是“苏格兰事件”是英国2015年重大热点事件,本土乃至世界媒体都对此事件给予了较大的关注,其次此事件的发生发展融合了英国的国家意志及党派意志的双重政治因素,可以有效分析媒体报道中所体现的立场和政治利益。《每日邮报》和《每日镜报》作为英国主流媒体之一,关于此事件的报道,由于市场定位不同以及代表利益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点,而又由于相同的国家统一立场,又呈现相同点,故本论文旨在通过比较信源、新闻图片、新闻报道量、报道主题以及新闻框架设置等,来呈现两者在媒体报道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对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分析,阐述对我国新闻报道的启示和意义。
  为研究此问题,本论文选取了三次电视辩论后一周以及公投后一周作为研究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是2014年8月6日至12日,第二个时间段是2014年8月26日至9月2日,第三个时间段是2014年9月12日至18日,其中9月18日是苏格兰公投之日,第四个时间段为2014年9月19日至9月25日。故从此研究时间段得到的样本量为《每日镜报》中的223篇新闻报道和《每日邮报》中的340篇新闻报道,并通过内容分析法以及框架分析法来解决研究问题。研究发现,两者都明确的向公众传达出反对独立的观点,且非常注重与受众的互动,积极践行了“对话新闻学”的理论观点,但在新闻事实的选择上,由于报纸市场定位因素的不同,《每日镜报》倾向于选择明星等社会公众人物,且在新闻报道中采用大量新闻图片,满足其中下阶层的目标群体,而《每日邮报》却将关注重点置于政界人士及公众观点的表达上,新闻报道内容稍显严肃,满足了中产阶级的需求。
  由此,对我国新闻媒体实践的意义在于我国新闻媒体人员在实践中要正确认识新闻报道的倾向性、树立正确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坚持立场与客观性的统一、实现平衡公正报道以及准确市场定位,且积极践行“对话新闻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