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法律援助辩护有效性保障措施研究
【6h】

法律援助辩护有效性保障措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保障援助律师合格

(一)援助律师合格的标准

1.准入条件具体化

2.职业培训常态化

3.退出机制规范化

(二)我国构建合格援助律师队伍面临的问题

1.援助律师资质标准泛化、原则化

2.律师资源难以满足需要

3.援助律师培训机制有待完善

4.退出机制缺乏针对性

(三)保证援助律师合格的建议

1.发展多元的援助律师提供方式

2.立法具体化援助律师的准入条件

3.建立健全相关的保障机制

二、保障援助律师及时介入案件

(一)援助律师及时介入案件的标准

1.权利告知讲求实效

2.审查标准尽量明确

3.工作衔接确保顺畅

4.程序制裁执行到位

(二)我国援助律师及时介入案件面临的问题

1.援助律师介入不及时的表现

2.援助律师介入不及时的成因分析

(三)保障援助律师及时介入案件的建议

1.转变观念和理念

2.完善保障性制度

3.创新工作机制

三、保证援助律师勤勉地履职

(一)援助律师勤勉履职的标准

1.明确的执业规范

2.良好的执业环境

3.科学的监管制度

(二)我国援助律师勤勉履职面临的问题

1.办案补贴范围窄、补贴标准不统一

2.援助律师勤勉执业面临障碍

3.监管制度正当性不足

(三)保证援助律师勤勉履职的建议

1.提供统一的援助辩护规范

2.完善经费保障并明确律师执业豁免权

3.完善执业行为监督惩戒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法律援助辩护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三个因素至关重要:一是由合格的律师提供法律援助;二是律师能够及时介入刑事诉讼,为受援人提供援助;三是律师勤勉地履行辩护职责。在我国,自现行《刑事诉讼法》施行以来,特别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后,法律援助辩护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但是,由于保障性措施不足,援助律师主体合格性、介入案件及时性与履职勤勉性始终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借鉴域外的经验教训,归纳法律援助有效性的要素,系统研究国内相关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对于增强法律援助辩护的有效性,完善法律援助辩护制度,深化对法律援助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分为三个部分,共计三万六千多字。 第一部分研究如何保障援助律师合格。实现援助律师合格,要保证援助律师准入条件具体化、职业培训常态化以及退出机制规范化。我国援助律师主体资质要求较低、标准泛化,职业培训专门化、常态化不足,援助律师退出机制阙如,与保证援助律师专业化的目标不相适应。要保证援助律师合格,首先就应当对援助律师的准入条件进行统一、明确,要求取得援助律师资格者,须执业年限达到3年以上,且办理过3件以上刑事诉讼案件,或者具有特定刑事案件的辩护专长;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被追诉人或者未成年人,立法应在普通标准基础上作更为严格的要求。其次,应当明确司法行政部门为培训责任机关,根据受训者需要灵活安排培训项目,确定援助律师参与培训的义务,以确保培训效果。最后,对于没有勤勉履职的援助律师,视情况对其援助辩护资格进行规范限制。 第二部分研究如何保障援助律师及时介入案件。实现援助律师介入案件的及时性,应做到权利告知讲求实效、审查标准尽量明确、工作衔接确保畅通以及程序制裁执行到位。而我国在保障援助律师介入及时性方面,存在法律规定过于原则、权利告知形式化、部分审查标准模糊、工作衔接不合理以及相关程序制裁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对此,宜确立值班律师在解释权利告知内容上的协助义务,以保证权利告知的实效;明确办案机关的审查义务,确立无期徒刑、死刑法定刑的审查标准,以保证及时确定被追诉人是否符合法律援助辩护条件;引入政法委协调机制,建立相关部门间的工作衔接配合机制,以尽可能缩短援助律师介入案件的时间;对于未及时通知指派或者延后通知指派援助律师的情形,应明确将其作为检察机关退回补充侦查、法院将案件退回检察机关以及二审法院“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的法定理由,以遏制办案机关的侵权动机。 第三部分研究如何保证援助律师勤勉履职。援助律师勤勉履职的动力,一方面来自明确执业规范的引导与良好执业环境的保障,另一方面来自科学监管制度的督促。考察我国的制度与实践,针对性执业规范缺乏,办案补贴水平低,执业权利保障不力以及监管制度正当性不足等问题,都制约着援助律师办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此,首先,法律规范应确立兼具强制性与裁量性的执业规范,以保证援助辩护案件的基本质量;其次,通过专项经费保障与评优表彰,增强援助律师的职业获得感,另外,制度应赋予辩护律师执业豁免权,保障辩护律师职业的专业性与独立性;最后,统一援助律师监督惩戒主体,注重对援助律师执业的过程监督,及时惩戒援助律师的违规违纪行为,保证援助律师勤勉履职,保障受援人获得有效的援助辩护。

著录项

  • 作者

    单锦城;

  •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学科 诉讼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昌林;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法律援助; 辩护; 有效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