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工作场学习与专业化革新——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
【6h】

工作场学习与专业化革新——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指向教师专业化革新的工作场学习

一、问题缘起

(一)时代回应——社会变革下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需求

(二)范型转换——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的实然迫求

(三)理论自觉——学习理论与教师学习研究的应然突破

二、研究旨意

三、文献研究与启示

(一)工作场学习的研究

(二)教师学习的研究

(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研究

四、概念架构

五、研究假设和视角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视角

六、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创新

第一章 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意涵及理论模型

一、工作场学习的立论探源

(一)情境理性知识观:理性嵌于情境之中

(二)情境性理论:认知与学习的情境属性

(三)实践认识论:在实践中知晓

二、工作场学习概念的省思与再构

(一)工作与学习逻辑关系的三重隐喻

(二)工作场所与学习关系的反思

(三)工作场学习的本质解读

三、工作场学习的发生机制

(一)认知需求导向的学习发生机制:认知心理学的视角

(二)认知场境导向的学习发生机制:社会文化活动理论的视角

(三)认知共同体导向的学习发生机制:组织行为学的视角

(四)工作场学习发生机制的再认识:整合性的视角

四、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差异表征

(一)属于成人学习,呈现显著的自我导向性

(二)源于“为教而学”,彰显明确的专业目的性

(三)赖于“实践性知识”,散发浓厚的实践性韵味

五、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双层双冀”理论模型:一个整合性分析框架

(一)传统学习理论模型的分析和借鉴

(二)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理论模型的构建

六、本章小结

第二章 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动机

一、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动机的理论探析

(一)学习动机经典理论:学习动机存在多重诱因

(二)成人学习动机理论:职业动机影响学习动机

(三)教师学习动机理论:内外因素交互作用

(四)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动机“双驱动”理论模型:一个测量框架

二、“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动机问卷”的编制与测量

(一)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

(二)测量项目的收集与编制

(三)问卷项目的预测与筛选

(四)正式施测

三、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动机的特征归结与差异表征

(一)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动机的基本特征描述

(二)不同类别中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场学习动机的特征比较

(三)不同区域中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场学习动机的特征比较

(四)结论与讨论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策略

一、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策略的理论探讨

(一)学习策略研究的三重取向

(二)工作场学习策略的维度划分

(三)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策略研究的取向和结构

二、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策略的访谈研究

(一)访谈研究的目的和技术路线

(二)访谈问题的设计和样本选取

(三)访谈资料的编码

(四)访谈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三、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策略的结构模型探索

(一)“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策略问卷”的编制与测量

(二)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策略结构的探索性分析

(三)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策略结构的验证性分析

四、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策略的特征归结与差异表征

(一)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策略的基本特征描述

(二)不同类别中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策略的特征比较

(三)不同区域中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策略的特征比较

(四)结论与讨论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环境

一、“工作场为学习场”隐喻的逻辑:三重视角

(一)管理学视角:工作场所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绝佳场域

(二)心理学视角:工作场所为学习提供“文化制品”

(三)人类学视角:工作场所提供人们在实践中参与或共同参与的机会

二、学习环境的理论视阈

(一)学习环境意涵的多重解读

(二)学习环境研究的三重取向

(三)学习环境的已有测量工具

三、“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问卷”的编制与测量

(一)研究目的和遵循原则

(二)问卷项目的收集

(三)问卷项目预测与筛选

(四)正式施测

四、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的特征归结与差异表征

(一)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的基本特征描述

(二)不同类别中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绩效的特征比较

(三)不同区域中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绩效的特征比较

(四)结论与讨论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绩效

一、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绩效的理论探讨

(一)工作场学习绩效的内涵演绎

(二)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绩效的研究视角

(三)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绩效螺旋式整合模型:“宏观知识论”的视点

二、“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绩效问卷”的编制与测量

(一)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

(二)问卷项目的收集

(三)问卷项目预测与筛选

(四)正式施测

三、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绩效的特征归结与差异表征

(一)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绩效的基本特征描述

(二)不同类别中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绩效的特征比较

(三)不同区域中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绩效的特征比较

(四)结论与讨论

四、本章小结

第六章 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环境与学习绩效的关系

一、工作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环境与学习绩效的关系假设

(一)工作场学习动机与学习绩效的关系假设

(二)工作场学习策略与学习绩效的关系假设

(三)工作场学习环境与学习绩效的关系假设

二、工作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环境与学习绩效关系的检验

(一)工作场学习动机与学习绩效关系的检验

(二)工作场学习策略与学习绩效关系的检验

(三)工作场学习环境与学习绩效关系的检验

(四)结论与讨论

三、工作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环境与学习绩效关系的个案比较

(一)个案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绩效的比较

(二)个案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动机的比较

(三)个案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策略的比较

(四)个案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的比较

(五)个案比较的发现

四、本章小结

第七章 职业教育教师有效工作场学习的机制

一、系统优化——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有效表征及其机制模型设计

(一)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有效表征

(二)职业教育教师有效工作场学习的整合机制模型设计

二、内在激励——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动机催生机制

(一)“境界向上”:塑造职业院校学习愿景催生组织学习动机

(二)“眼睛向下”:创新职业院校工作设计催生个体学习动机

三、行动学习——职业教育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

(一)“做中学”——职业教育教师作为“行动性实践者”

(二)“反思中学”——职业教育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

四、组织学习——职业院校组织知识生成机制

(一)“向经验教师学习”: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中的个体互动

(二)“在共同体中学习”: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中的团队互动

五、生态调节——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优化机制

(一)“以学习为中心”: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理念

(二)“生态学习制度”: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制度

(三)“学习共同体作为学习环境”: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文化

六、知识管理——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绩效提升机制

(一)“生活史叙述”:职业教育教师个体知识管理机制

(二)“创建学习型学校”:职业院校组织知识管理机制

七、本章小结

结语 寻求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革新的新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问卷

附录2 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访谈提纲

后记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在职业教育复兴、职业教育改革呼声日涨的时代境遇下,针对如何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教师职后专业发展、优化职业教育师资质量问题的研究从内隐走向外凸。在形形色色的相关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中,就其基本进路而言,大致围绕两条思路而展开:一是以“教师培训”为主导战略,试图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系统优化职业教育教师质量;二是以“教师学习”为核心行动,力求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整体提升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水平。两种不同取向的行动路径,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变革生发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前者更多地强调教师对外在知识的吸收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后者更多地表现为教师对自我专业知能的提升和对外在环境的超越。从长远效益来看,在“自下而上”取向的改革情境中,教师专业性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并获得更稳定、更高水平的提升。将教师专业化革新转向“自下而上”取向,意味着职业教育教师必须成为专业化革新的主体,意味着每个职业教育教师、每一天的学习都应该是实现专业化革新这一终极目标的必要条件。
  工作场学习视工作场所为合法的学习空间,强调职业教育教师根植于学校工作场境,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学习,主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显而易见,工作场学习蕴涵着鲜明的情境性、实践性和日常性韵味,其与“自下而上”的教师专业化革新取向深度契合,能够成为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水平的有力杠杆。但是,实践当中,工作场学习何以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是否真正发生?职业教育教师采取什么样的工作场学习方式?职业院校是否拥有支持教师工作场学习的情境?工作场学习是否真正成为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知识体系不断完善的机制?如何真正将工作场学习建设成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革新的有效机制?这些充满未知的疑惑成为本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
  聚焦于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本研究着眼于当下我国职业教育教师职后专业发展存在的现实困顿,以探寻提升职业教育教师工作效能和职业院校发展效能的“自下而上”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为逻辑起点,以工作场学习为核心概念,以学习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人类学等学科为视角,以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为方法手段,顺延由整体建构到具体还原再到整体建构的研究路线,着力展开了四个板块、八个模块内容的研究。
  第一板块以意涵解读和框架设计为核心主题,具体包含绪论“指向教师专业化革新的工作场学习”以及第一章“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意涵及理论模型”两个模块。工作场学习发轫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欧美国家,主要应用于企业情境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领域。此后,学校教育逐渐引入工作场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范式,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从学校到工作场所的转换,并解决职后知识技能更新问题。尽管工作场学习已然具备较为成熟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但是,要将其迁移至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具体解决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则有必要将其置于不同的语境中展开讨论和比较。鉴于此,该版块以探讨中国社会变革、职业教育改革以及教师学习研究实践走向为切入点,在揭示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之沉珂及其谋求革新路径转型之紧迫性、重要性与可能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作场学习研究脉络的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对工作场学习的立论、本质、机制进行了再认识和再概念化,并透析了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差异性,最后综合以上分析构建出了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整合性分析框架。之所以称之为整合性分析框架,一方面在于该框架从纵向上将工作场学习分解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环境以及学习绩效四个具备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要素;另一方面在于从横向上将工作场学习区分为教师个体以及职业院校组织两个层面。
  第二板块以学习特征分析与比较为核心主题,具体包含第二章“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动机”、第三章“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策略”、第四章“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环境”以及第五章“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绩效”四个模块。实践当中,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任何一个教师以及任何一所职业院校都客观发生着工作场学习行为,只是不同职业教育教师以及不同职业院校在工作场学习能力上存在着差异。为了探查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总体特征和特征差异,该版块以量化研究为方法,首先分别在理论讨论的基础上编制“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动机问卷”、“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策略问卷”、“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问卷”以及“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绩效问卷”,进而以全国7个省(直辖市)的28所中高职院校的848名教师为有效样本,调查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环境和学习绩效的基本特征,以及不同类型(国家级重点与非国家级重点)、不同区域(东部、中部与西部)职业院校在教师工作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环境和学习绩效上的特征差异。研究结果揭示,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总体状况不理想,国家级重点与非国家级重点职业院校、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在教师工作场学习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
  第三板块以因果关系揭示为研究主题,包含第六章“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环境与学习绩效的关系”一个模块。工作场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动态的自组织系统,是一个有输入、更有输出的流通系统,在该系统中,学习动机是输入,学习策略是过程,学习环境是保障,学习绩效是输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环境与学习绩效四个要素在理论上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了揭示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要素之间的相因性,以进一步呈现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整体面目,该版块将工作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环境设定为因变量,将工作场学习绩效设定为自变量,并从定量和定性两条途径出发分别探讨了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动机与学习绩效、学习策略与学习绩效、学习环境与学习绩效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揭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环境能够在不同方面,从不同程度解释、预测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绩效。
  第四版块以学习机制设计为核心主题,包含一个模块,即第七章“职业教育教师有效工作场学习的机制”。在国际教育变革情境中,以学校整体为单元开展变革活动逐渐成为主流趋势。为此,通过培育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力来提升教师工作效能、通过创建学习型职业院校来提升学校发展效能,理应成为未来中国职业教育改革进程中的关键路径。面对实证研究所昭示的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断裂式、碎片化、孤立性、低层次等问题,该版块扎根于校本脉络、基于系统视野和能力建构取向,以内在激励、行动学习、组织学习、生态构建和知识管理为核心战略行动,分别对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环境以及学习绩效进行设计,构建出了职业教育教师有效工作场学习的整合机制模型,以此为职业教育教师和职业院校提供了较为系统的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案。
  总而言之,本研究构建了理论模型、开发了测量工具、分析了学习特征、比较了特征差异、揭示了因果关系、设计了学习机制,这些研究有助于人们认识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的实然状况,有助于为职业教育教师和职业院校采取相关改革行动提供实证依据和实践样式,同时有助于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最重要的是,在对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的探索历程中,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革新的意义不断被审视、被诠释,并被重新赋予,职业教育教师基于工作场学习的“自下而上”的专业发展路径得以清晰显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