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6h】

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第二章 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相关理论研究

2.1 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内涵

2.2 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特征

2.3 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理论基础及现实需求

第三章 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调查问卷编制

3.1 深度访谈及开放式问卷调查

3.2 预测问卷建构

3.3 预测

第四章 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现状调查与讨论

4.1 调查对象

4.2 调查工具

4.3 调查方法

4.4 数据分析

4.5 讨论

第五章 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5.1 个人层面

5.2 院校层面

5.3 政策层面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军校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相关研究概况分析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实行文职人员制度是我军调整改革军队力量构成和人力资源制度的一项重大举措。自2005年6月我军实施文职人员制度以来,部队现已聘用了数万余名文职人员。文职人员成为我军人才队伍的“生力军”,在我军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大批文职教员走上了军校教学岗位,承担了大部分专业基础性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已成为我军教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军校注入了新鲜血液,激发了人才队伍活力,得到了军内外的广泛认可。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近20年以来中国军队最彻底的一次改革就此拉开帷幕。随着本次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深入推进,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已悉数落实到位,院校调整改革进入具体实施阶段,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工作即将全面展开,文职人员编配比例将进一步扩大,必然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必将成为我军整体军力的重要组成。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和改进文职人员队伍建设,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部队建设的重要课题,搞好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运用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策略进行了相关研究。
  第一,对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对文职教员与军人教员进行了差异性分析,提出了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的内涵和特征,阐述了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依据以及现实需求。
  第二,设计了《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调查问卷》。问卷分为思想政治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军事基础素养与师德风范5个维度,按照心理学问卷编制的方法对问卷进行了预测和检验,各项指标较好,可以用来调查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现实情况,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测量工具。
  第三,采用自编《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调查问卷》对驻渝3所军校不同专业的文职教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文职教员对自己岗位任职能力情况的主观判断处在比“一般”稍好一些的程度上;其中,思想政治素养维度情况最好,科研能力维度情况最差,具体为:思想政治素养>教学能力>师德风范>军事基础素养>科研能力;在岗位任职能力总体与5个维度上:30岁至40岁年龄阶段显著优于20岁至29岁年龄阶段的文职教员;获得硕士学位与获得博士学位的文职教员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优于获得学士学位的文职教员;获得讲师职称与获得副高以上职称的文职教员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优于获得助教职称的文职教员。
  第四,在分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别从文职教员自身、军校与政策制定三方面剖析了影响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首先文职教员是促进自身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的内驱力,要具备强烈的自主发展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分别从角色转变、工作创新和表率意识三方面下功夫;军校是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的主阵地,要从发挥教育功能、打造全维度培训体系和优化管理模式三方面下功夫;政策制度是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的重要保证,要从创新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调整薪酬制度和健全人才引进、竞争、淘汰机制三方面下功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