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巍山彝族打歌研究
【6h】

巍山彝族打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

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三、文献综述与理论空间

四、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巍山彝族打歌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

第一节巍山彝族打歌的自然生态

第二节巍山的人文生态

第三节巍山彝族的历史发展

第四节巍山彝族文化

第二章巍山彝族打歌的源流

第一节踏歌的历史源流

第二节巍山彝族打歌的源流

一、关于打歌的界定

二、巍山彝族打歌的源流

三、巍山彝族打歌的传说

第三章巍山彝族打歌的类型与结构

第一节巍山彝族打歌的区域类型

一、东山打歌

二、巍宝山打歌

三、五印打歌

四、西山打歌

五、马鞍山打歌

六、青华打歌

第二节巍山彝族打歌的活动类型

一、节庆打歌

二、祭祀打歌

三、家庭喜事打歌

四、丧葬打歌

五、庙会打歌

第三节巍山彝族打歌的本体结构

一、打歌音乐

二、打歌舞蹈

三、打歌调

第四章巍山彝族打歌的特征、功能与价值

第一节巍山彝族打歌的特征

一、人类文明的反映性与继承性

二、文化特色的地域性

三、心理认同的民族性

四、艺术形式的综合性

五、人类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

第二节巍山彝族打歌的功能

一、体现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功能

二、传授知识、传播伦理的教化功能

三、凝聚人心、集合力量的聚合功能

四、娱神娱人的娱乐功能

五、追求正义、至善至美的审美功能

第三节巍山彝族打歌的价值

一、民间歌舞的艺术价值

二、科学研究价值

三、族群认同价值

四、旅游开发的资源价值

第五章巍山彝族打歌的传承

第一节巍山彝族打歌的传承机制

一、巍山彝族打歌的传承方式

二、彝族打歌的传承场域

三、巍山彝族打歌的传承特点

第二节巍山彝族打歌的传承人

一、巍山彝族传承人情况

二、巍山彝族打歌队现状

第六章巍山彝族打歌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第一节巍山彝族打歌的抢救与保护

一、巍山彝族打歌面临的困境

二、巍山彝族打歌保护的原则

三、巍山彝族打歌的保护方式

第二节巍山彝族打歌的开发与利用

一、普及打歌,强化认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打造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巍山,扩大影响。

三、打造文化产业。

四、促进旅游业发展。

第三节巍山彝族打歌的“申遗”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附图

展开▼

摘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性文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因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其他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从这个定义考察,无论作为表演艺术、抑或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集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和作为承载众多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的活态文化形式,巍山彝族打歌都是具有杰出价值的、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元前七世纪开始从甘肃、青海等西北大地南下的古老氐羌部落,到达四川、贵州、云南后,与当地古老的土著部落融合衍生形成的彝族,历经数千年历史发展,生存繁衍于祖国大西南的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和东南亚缅甸、老挝、越南等广阔的地域环境中,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性民族.即使到了二十世纪,彝族仍保留了各种社会发展形态,留下了多种文化形式与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作为彝族祖先创立的显赫一时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南诏的发源地和故地,地理区位突出,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保留有珍贵的南诏文化、道教文化、土主文化、民族文化,为彝族打歌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促进了彝族打歌这种文化艺术形式较好地得到生成发展与传承传播,成为山花烂漫的彝族打歌中的一支绚丽多彩的奇葩.巍山彝族打歌的典型性与杰出性,在于其悠久的历史、完整的结构、丰后的内涵、多重的功能和珍贵的价值等.从区域类型上说,有东山打歌、马鞍山打歌、五印打歌、青华打歌、巍宝山打歌、西山打歌等类型;从形态类型上,可分为节庆打歌、祭祀打歌、庙会打歌、家庭喜庆打歌、丧葬打歌等类型;而从本体结构上看,打歌从诞生开始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集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音乐、歌词、舞蹈较为成熟完善,形成固定的形式,并不断创新变化.因而,巍山彝族打歌具有文化的反映性与继承性、地域性、民族性、艺术形式的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等特征,具有传承传播、教化、聚合、娱乐、审美等多重功能和艺术、科学研究、族群认同、旅游资源等重要价值. 巍山彝族打歌通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家庭、社会、学校、传承人、物体等多种传承方式和完善的传承机制,具备了完备的传承场域.但巍山彝族打歌传承发展同时面临着严重的现代困境,需要进一步做好抢救、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等工作.笔者通过研究,提出了巍山彝族打歌保护需要坚持的原真性、完整性、科学性、发展性等的重要原则和保护、开发、利用的具体方式,对巍山彝族打歌的传承发展和保护利用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为人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案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