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学科互渗下的民俗研究:基于抗战时期云南民俗调查研究的讨论
【6h】

多学科互渗下的民俗研究:基于抗战时期云南民俗调查研究的讨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及方案

第一章 二十世纪初云南民俗研究

第一节 民族主义呼唤民族文化认同

第二节 外国学者在云南的调查

第三节 杨成志滇川调查的背景

小结

第二章 李霖灿的纳西族民俗文化研究

第一节 沉潜民间 拓荒之路

第二节 寻根解俗:探访纳西族迁徙之路

第三节 语言文字与民俗的互证调查

第四节 经书与民间信仰

第五节 永宁地区母系社会的习俗考察

第六节 歌谣和故事的搜集

小结

第三章 西南联大学者的民俗文化调查

第一节 湘黔滇旅行团的调查

第二节 边疆人文研究室的民俗调查

第三节 陶云逵对滇西南民俗调查

第四节 西南联大语言学家的民俗调查

第五节 吴泽霖等社会学者对民俗的研究

小结

第四章 云南大学学者的民俗文化研究

第一节 “魁阁”研究室

第二节 方国瑜与西南文化研究室

第三节 社会学者的民俗调查

第四节 其他学者的民俗研究活动

小结

第五章 马学良的云南民俗“情怀”

第一节 湘黔滇道上的语言民俗调查

第二节 彝区访俗释经

第三节 彝区民俗文化探秘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抗战时期,大批年轻有为、知识渊博的大学教授和学界才子云集云南,掀起了边疆民族研究的热潮,留下了大量的调查资料、调查报告,获得了一大批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不少论著成为不朽之作,这其中就包括许多民俗经典著作。当时由于参与民俗调查的学者来自不同的学科研究领域,因此对民俗的研究成果大都散存于各个学科中,有的已被遗忘,迄今为止未见有人对这些调查资料做过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为本文研究提供了一个契机。本文从民俗学视野下来探讨抗战时期云南民族调查中对民俗文化的研究。 本文即定以云南少数民族民俗调查为个案的学术反思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云南少数民族民俗调查事件发生的背景,田野调查经过,产生文本及其分析等。通过探寻历史事件背后复杂的多学科互渗状况,剖析云南少数民族民俗调查所具有的意义,认识抗战时期少数民族民俗研究在学科史中的地位。 全文共分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其中第一至五章为正文部分。 第一章论述二十世纪初最早对云南少数民族民俗进行调查的主要以西方和日本学者为主。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国民政府和学者都认识到云南多民族边疆地区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外国人的调查也激发了一些民族主义意识较强的中国学者的自尊心,并将这种调查传统一直延续到抗战时期的调查中。通过梳理前期的少数民族民俗调查,发现在中国国情下,政治、学术和学者三者之间具有连带关系,中国文人历来都具有“经世致用”、“知行并重”传统文化思想,面对政治利益大都会主动和自觉的配合,但在政治利益的前提下,常常试图实现自己的学术理想,造成了这一时期民俗学与相关学科的实用主义色彩。基于以上因素,以杨成志为代表的学者开启了从民俗到民族的研究,把对云南少数民族民俗调查理念传播到学术界。 第二章以李霖灿为个案进行探讨,可以看出在学科互渗下民俗研究的特征。一个艺术专业为背景的学者,在抗战这个特殊时期,怀着对纳西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学者的责任心,按照经典中所述的纳西民族迁徙路线,跋山涉水探访纳西文化的起源地,一路上收集典籍,调查民俗,通过民俗文化破解了纳西文字和经书中的谜团。他的研究内容涉及到歌谣、民间故事、民间信仰、婚丧习俗等多方面,不但研究内容广泛,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许多论著作为民俗研究的典范。 第三章论述西南联合大学的学术机构和学者对云南民俗的研究,西南联大作为当时全国人才最为集中的地方,在民族主义思潮的感召下,很多文学家、语言学、社会学家纷纷加入云南少数民族民俗调查的行列中,扩宽了民俗研究的领域。闻一多对神话和节日习俗的研究;罗常培的语言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研究;邢公畹通过历史地理比较法,分析少数民族与汉族民间故事,探寻故事最初的发源地和民族地域特色等等。边疆人文研究室的成立更是推进了云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研究的进程,在研究室主任陶云逵的带领下,对滇西南少数民族民俗进行了一系列的实地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第四章云南大学作为云南本土的高等学府,在抗战前就曾集聚了一批当地的民俗学爱好者,如楚图南、方国瑜、徐家瑞等。抗战爆发后,国内学术机构和知名学者纷纷迁往昆明,为云南大学注入了新的学术力量。随着云南大学社会学研究室和西南文化研究的成立,学者们进入村庄、下到少数民族村寨对云南民俗进入深入调查研究。田汝康《芒市边民的摆》;许娘光的《驱除捣蛋者——魔法、科学与文化》、《祖荫下》等著作都真实再现当地的民风民俗。 第五章探讨以民俗来解注彝文经典,马学良从“湘黔滇旅行团”的学术之旅开始进入民间,关注民俗文化,并毕生从事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抗战时期他广泛收集民俗资料,作为译注经典的参考。神话传说、生活习俗、历史典故、信仰仪式不仅是研究彝族文化的丰富材料,也为民俗研究积累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结论部分,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从民俗调查研究的角度,总结抗战时期学者云南民俗调查研究的特色和存在的问题。抗战时期的民俗研究没有专业的从业人员,更谈不上形成一支较大规模的学术队伍,还缺乏专业科学理论方法的指导,其本质是基于民族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学科基础上的边缘学科,但这一时期的民俗研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学科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结抗战时期民俗学研究的经验,思考今后民俗学研究的趋向,以推进整个学科的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