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交流与合作活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
【6h】

交流与合作活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研究的背景

2.数学交流与合作活动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3.实施交流与合作活动对教师的要求

4.数学教学中实施交流与合作活动的原则

5.交流与合作活动实施的途径

6.实施交流与合作活动后的效果分析

7.实施交流与合作活动后的几点认识

附录:空降学习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特别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维参与,己受到广大数学教育者的密切关注。笔者所在学校数学教学的现状是:注重传授知识,忽视情感因素对学生认知的促进作用,忽视课余时间教师对学生学的指导和监控。本文针对教学现状,以建构主义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为理论基础,借鉴国外合作学习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与合作活动的策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本文对数学交流与合作活动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数学交流与合作活动实施中对教师的要求,提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交流与合作活动教学的六条原则,即:合作性原则、建构性原则、情境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和反馈性原则。文中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交流与合作活动的几条途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恰当使用交流与合作活动策略进行有效教学;课余时间教师如何组织、监控学生开展一对一互助组活动及合作小组的复习竞赛活动,如何指导学生写数学日志。论文还对这些活动实施后产生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几点体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