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首都师范大学《科学教育》辅修专业《现代科学技术》课程的开发
【6h】

首都师范大学《科学教育》辅修专业《现代科学技术》课程的开发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和附表清单

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授权使用声明

第一部分绪论

第二部分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现代科学技术》课程的开发

3.1课程开发实践研究工作的步骤和研究方法

3.2课程设置依据

3.3课程目标的制定

3.4课程内容的选择

3.5课程实施设计

3.6课程评价原则

3.7专题讲义编写

3.8课程实施

3.9课程评价

3.10课程调整并形成教材

第四部分研究结论及思考

结束语:

参考书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前,我国正在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综合理科课程《科学》的设置就是课程体系改革的体现。通过基础教育实验区《科学》课程的开设,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师资问题。高师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主要阵地,为了给基础教育输送合格的教师,使综合科学课的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使其具有从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高师院校应该对师范教育课程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不仅为基础教育培养大批合格的分学科的教师,同时使他们具有综合科学课程的教学能力。 全国已有四十几所高师院校开设了科学教育专业或科学教育专业方向,几年来已陆续培养出几届本科毕业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首都师范大学也于2002年开设了《科学教育》辅修专业。目前这个新兴专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按照学科交叉和课程综合性的要求,专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开设哪些课程以及如何开发建设这些课程。本论文在综合课程的开发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开发《现代科学技术》课程,提出了一套课程开发的模式,并在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方面作理论和实践研究,为科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做出贡献。 本文由四部分组成。首先介绍了本研究提出的背景和国内外综合科学课程设置和交叉科学课程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阐述了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课程开发理论和综合课程理论,并对几个名词进行了界定。第三部分是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在课程开发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选择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宇宙学、基因工程等十二个教学专题)、根据不同专题的学科交叉性设计教学方式(设计了五种教学方式)、对首都师范大学2002级《科学教育》辅修专业的学生实施课程教学、通过教学评价(对教学目标、教师、课程本身进行评价),形成课程教材。最后一部分是研究结论及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