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欧阳修《诗本义》诠释思想研究
【6h】

欧阳修《诗本义》诠释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建立中国解释学观点概述

《诗本义》现有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部分《诗本义》及其产生背景

第一节政治文化背景

第二部分学术背景

第三部分欧阳修的人事思想和文学观

第二部分本末论

(一)诠释原则:舍“末”求“本”

(二)诠释方法:据文求义

第三节“据文求义”的来源

第三部分人情论

(一)诠释原则:人情不远

(二)诠释方法:以人情推究诗意

(三)“人情论”的来源

第四部分诠释与过度诠释:以《静女》诠释为例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摘要

欧阳修的《诗本义》是中国诗经学史上的一部力作,它打破了汉唐诗经学权威文本的垄断地位,开启了诗经学史上的疑古之风。本文拟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欧阳修《诗本义》诠释思想的创新之处进行挖掘和归纳,并且尝试借鉴现代西方诠释学的观点和方法,主要是西方关于文本诠释有效性的论述,初步研究欧阳修的“本末论”和“人情论”对增强文本诠释有效性方面的贡献,进而探索《诗本义》在诗经学史上的创新意义。 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引言、四章正文和结语。 引言介绍建立中国解释学的一些观点,并介绍欧阳修诗经学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任务,即通过东西方诠释思想中关于文本诠释有效性的汇通研究,探讨欧阳修《诗本义》诠释思想的创新之处。 第一部分论述欧阳修《诗本义》内容的创新之处及《诗本义》的产生背景。《诗本义》内容的创新之处主要是“本末论”和“人情论”。《诗本义》的产生背景主要从政治文化背景、学术背景、欧阳修的人事思想和历史观来论述,这三部分构成了欧阳修诠释《诗三百》的前理解。 第二部分论述欧阳修的“本末论”。第一,欧阳修“本末论”巨大的开创意义和进步作用在于,他强调诠释《诗三百》要以文本为依据,这就对文本诠释范围进行了很好的界定,有利于增强文本诠释的有效性。第二,欧阳修从《诗三百》文本出发,对毛郑的过度诠释进行分辨,以说明哪些是“衍义”。第三,欧阳修“据文求义”本源于孟子诗论中对上下文的重视,经过唐代的“观文而说”,到欧阳修才明确地将其作为诗经学中的一个诠释方法。 第三部分论述欧阳修的“人情论”。第一,欧阳修的“人情论”的诠释学意义在于,《诗经》的作者开始被界定为普通人,因此诠释者可以通过心理诠释的方式来探讨诗意,因为古今人情不远,人性相通。第二,欧阳修“以人情推究诗意”,辨别出毛郑诠释中的谶纬之说,提出“淫诗说”,还推究了作者的创作心理。第三,“人情论”与孟子“以意逆志”的论诗方法,有着很密切的渊源关系。 第四部分以《静女》为例,说明欧阳修对毛郑“过度诠释”区分和辨别的合理性。 结语:虽然欧阳修的诗经学研究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是他的“文本论”和“人情论”却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著录项

  • 作者

    杨丽萍;

  •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 学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乃乔,王柏华;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诗歌;
  • 关键词

    欧阳修; 《诗本义》; 诗经学史;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