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梁启超近代国民政治人格思想研究
【6h】

梁启超近代国民政治人格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授权使用声明

序言

一、反思传统政治人格

(一)传统政治人格的缺陷

1.爱国心薄弱

2.政治人格内化于道德人格之中

3.政治冷漠心理

4.“民主”意识匮乏

(二)传统政治人格是社会转型和政治民主化的阻力

1.传统政治人格导致“主体”政治素质低下

2.传统政治人格是制度民主化的障碍

二、构建近代国民政治人格模式

(一)树立民主的政治价值观

1.政治权力与自由意识

2.对民主政治制度的情感认同

(二)培养国家主人的政治角色认识

1.政治主体意识

2.权利义务适量相均

3.具有国家思想

(三)具备“两结合”的法治主义思想

1.法治与民权结合的思想

2.法治与德治结合的思想

(四)具备政治能力

1.自治能力

2.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能力

三、对近代国民政治人格生成机制的思考

(一)新制度安排造就新型政治人格

1.政治制度改革催生民主权利意识

2.经济体制转变唤起平等公正观念

(二)政治文化转型为新政治人格奠定文化基础

1.多样的政治文化内容拓展政治思维

2.多元的政治文化环境开阔政治视野

(三)社会关注是新政治人格生成的推动力

1.精英型新政治人格的引领示范作用

2.重视政治教育,培养政治认知

(四)西方政治人格的参照系

1.新参照系引发对我国政治人格的反思

2.新参照系是政治人格现代化的模式参考

四、梁启超近代国民政治人格思想的价值

(一)确立近代国民政治人格的基本取向

1.张扬政治主体性

2.提倡理性政治思维

3.塑造“权利型”政治人格

(二)探究政治民主化与政治人格现代化的关系

1.政治人格现代化是政治民主化的内在要求和必要前提

2.民主化是政治人格现代化的制度保障

(三)揭示近代国民政治人格转型的深层冲突

1.心理冲突:西方理念与本土民族政治心理的冲突

2.制度文化层面的冲突:民主制度文化与专制制度文化的冲突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书目:

后记

展开▼

摘要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巨子。多年来学者们对他的研究偏向于政治思想领域,侧重点在政治制度层面,很少有学者关注其政治思想领域中微观政治心理层面的内容,没有对他的政治人格思想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于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学界主要研究其改造国民性、构建现代人格的思想,同样没有对近代国民政治人格的内容做出专门和系统的研究。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发展,梁启超近代国民政治人格思想的价值更加突显。本文尝试系统地探究梁启超近代国民“政治人格”的思想。 文章第一部分阐述梁启超对传统政治人格的反思。从“爱国心薄弱”、“政治冷漠心理强烈”等四个方面入手总结传统政治人格的缺陷,并对这种传统政治人格给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和政治民主化所带来的“主体”障碍进行了分析,从而指出作为国家主体的近代国民应该摒弃传统政治人格、塑造以西方“民主、自由、法治”观念为主的现代政治人格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尝试对梁启超近代国民政治人格构建模式进行探究,这一模式包括:树立民主政治价值观、国家主人的政治角色认识、“两结合”法治主义思想的培养和国民政治能力的养成。第三部分探讨了梁启超近代国民政治人格的生成机制:主要围绕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制度、政治文化、政治教育以及西方政治人格参照系四个领域对构建近代国民政治人格所产生的J下面影响和作用来分析,从而表明梁启超近代国民政治人格思想的先进性、可行性及塑造近代国民政治人格的漫长性。 文章的第四部分对梁启超近代国民政治人格思想进行了价值评价。其思想确立了近代国民政治人格的基本取向、探究了政治民主化与政治人格现代化的关系、挖掘了近代国民政治人格转型的深层冲突,对近代中国民主制度建设、法制建设和人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由于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具有先天的保守性、动摇性和不彻底性,所以他的近代国民政治人格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缺陷,最终导致该思想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