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油藏多期混源成藏的包裹体证据

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油藏多期混源成藏的包裹体证据

摘要

流体包裹体是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伴随成岩作用的发生而被捕获于矿物岩石中形成的,其记录了油气的原始成分、充注的期次、温压条件等多种信息,是现今油气成藏研究领域的热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T1b)于近年来连获突破,油气分布具有整体含油、局部富集的特点.在原油生物标志物、同位素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本区原油类型多样、其来源主要为下覆二叠系乌尔禾组(P2w)、风城组(P1f)和佳木河组(P1j)三套源岩.本次研究采集玛湖凹陷斜坡区及凹陷深部位不同油藏21块百口泉组油砂样品进行了镜下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均一温度测定及油气包裹体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在包裹体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不同储层样品抽提物及原油样品的油源对比分析,认为本区百口泉组储层存在多期混源成藏特征。包裹体能够记录先后到达储层的油气成分差异,第一类包裹体A主要对应早期风城组碳酸盐岩早期低熟重质油的充注,其分布较为局限主要在少数风南地区百口泉组中出现;B1类包裹体主要记录了风城组正常泥质岩成熟油的充注,其生烃相对较重,造成B1类油质较重的特征;B3类包裹体成熟度较高,主要对应乌尔禾组晚期成熟一高熟油的充注,这是由于乌尔禾组优质源岩整体埋藏较深,在斜坡边缘发肓较少,成熟较晚所致;B2类则主要是风城组源岩排出烃类与乌尔禾组混源成因。综上所述,在精细油源对比的基础上,除了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方法外,通过对包裹体期次、荧光特征及成分信息的详细研究,为复杂多期混源油藏的成藏过程提供了微观层面的借鉴,再结合盆地模拟等相关信息综合分析必会加深对成藏过程的认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