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回儒文明对话十五年回顾

摘要

2000年在苏州召开的哈佛——燕京学社校友学术研讨会上,杜维明先生提出的会议主题是"文明对话: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当时中国学者对"文明对话"并没有什么认识,对"文明冲突"也没有特别的敏感.但是因为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与伊斯兰教有密切关联,所以为会议准备了文章"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伊斯兰文化资源".会上杜先生详细谈到他从1990年代前期既已开始的与穆斯林的回儒对话.在杜先生的推动和直接参与下,南京大学与哈佛——燕京学社在南京、宁夏(与宁夏社科院合作)、昆明(与云南大学合作)主办了4次并参与了多次中国穆斯林学者与非穆斯林学者的学术对话,大家共同研讨中国历史上和当前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交往和碰撞、借鉴和吸收.在文明对话的旗帜下,参与对话的中国穆斯林精英的文化认同有了非常积极的发展,中国非穆斯林学者也能够更加自信地与穆斯林相处.这是中国"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最吸引人的一次互动,不仅为"中国的"伊斯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推动,也为全球各地非穆斯林与穆斯林的相处共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回顾15年的经历,思考:一是如何将"回儒文明"对话从哲学和思想史领域向更多领域的扩展,比如对中世纪伊斯兰地理学历史学关于东方的内容与东方汉语文献的对比研究.这样的研究不仅更加具体地展现公元750至15世纪末欧洲大航海时代前夕世界文明史,而且让中国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对伊斯兰文化的发展有更清醒的认识.二是如何认识当前伊斯兰世界面临的紧迫课题,特别是中国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学者应该有怎样的文化自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