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 >《唐人试律说》:纪昀的试律诗学建构

《唐人试律说》:纪昀的试律诗学建构

摘要

律诗自其在唐初被用于科举考试之日起,经宋、辽、金、清代,相沿成体,人称试律诗.宋人已有论及省试诗之文字,元明人对试律诗之批评、总结,显然多于有宋,但都略显凌乱、破碎,不足为论.至清代,纪昀以其颖悟天资、教授经验,在对唐人试律的评点、总结中,建构了一套试律诗学理论,不但为清人的试律诗创作树立法则,而且,为试律诗学理论体系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纪昀在具体试律诗歌的评点、解说中,他善于由此及彼,刻意总结、概括:在具体诗歌评点之后,他往往再申论阐说,甚至借以广论诗学,如评《海上生明月》诗,由诗中所用“金镜”、“玉壶”之语,他用了400个字左右的篇幅,阐述承古而有变化以成奇妙的思想。其次,在唐代试律诗的评点中,他能够抽绎、概括出一些通于所有试律的诗体特征、美学规范,如“试律体卑”、“试律结句”、“试律,固诗之流也”、“虽试律不嫌巧句”、“试律之体有褒无贬有颂无刺”等等判断即是。再次,在具体评点中,他反复使用同一或者近似的核心名词,如“神”、“妙”、“法”、“体”、“题”等等。凡此,都说明他不是随意、随手评点唐人试律,也不以简单的诗歌评点为目的,而是立足于唐人试律的评点总结所有试律诗法,寓试律诗学理论建构于试律诗作的评点之中。试律诗学的理论建构,是纪昀《唐人试律说》的核心价值。试律诗对许多人而言,工拙是第一位的,包括语句是否妥贴,是否有警策之句,字眼的锻炼是否精彩,韵脚的安排是否恰切,等等。对纪昀而言,却相反:工拙是次要的,首先必须看其整体是否完备、妥贴。有时,纪的把诗歌由内在生命所贯注之整体,与结构之整体合而论之。文学评点的一大贡献,即是提炼、总结各种“法”,度学者以金针与津筏。纪评唐代试律,同样关注试律诗法,提出了一些卓有见地的试律诗法。但是,法的建立不是纪昀的目的,由定法走向无法,最终超越一切法度,乃为其试律诗学之根本旨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