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十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 >我国运动员参与奥运会的心理准备——以射击项目为例

我国运动员参与奥运会的心理准备——以射击项目为例

摘要

奥运会是国际型大赛,世界各国高水平运动员在技战术、体能水平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心理准备的充足与否往往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心理准备是指运动员或者运动队使用认知、情绪和行为策略,以期在比赛或练习中达到理想的比赛状态或者最佳心理状态和最高运动表现.本文以射击项目为例,旨在探索影响射击运动员奥运成绩的主要心理因素,回顾并总结奥运会射击项目的心理准备,以及对未来更加专项化的心理服务前景进行展望,为今后我国射击项目的奥运心理科技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一定的基础。提出,影响运动员奥运会成绩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心理状态、认知和行为策略以及个体倾向性。其中心理状态包括:自信、专注、动机、唤醒程度、情绪控制、自我意识等;认知和行为策略,包括:自我对话、想象、目标设置、比赛模拟、比赛方案等;个体倾向性,包括:乐观、目标取向、完美主义、竞争性、运动智力、控制点、内在和外在动机倾向性。 心理准备所涉及的问题、应用的理论、方法以及评价指标: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心理调节问题、自信问题、目标取向问题,心理定位问题、针对性的心理准备问题等;射击项目心理准备的主要理论:心理定向理论,心理控制点理论,目标取向理论,目标设置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瓦伦达效应、萨提亚咨询理论等。射击项目心理准备的主要方法及评价指标:心理教育(讲座形式)、心理咨询、心理技能训练、心理测试、制定比赛方案、赛前心理动员、临场指导、编写心理调节手册等。其效果指标通常包括心理生理反映指标、运动技能稳定性指标以及咨询效果指标、评价一般为运动队奥运会任务完成情况(金牌数),另外还包括教练员运动员的反馈情况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