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I对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早期疗效评估的价值

摘要

目的:脑转移瘤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早期影像学检查,肿瘤体积可能出现短暂性增大,为临床判断疗效、选择进一步治疗方案造成困难.DWI作为一种功能性成像技术,肿瘤细胞的减少可导致细胞外空间的相对增大,从而引起ADC值的变化.本研究目的 即利用ADC值而非肿瘤大小来预测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的疗效.rn 资料和方法:32例患者(25例男性,7例女性,平均年龄56岁),共57个实质性或以实质性为主的脑转移瘤病灶,于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以及3个月后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分别测量并比较病灶各时间段平均ADC值,以判断ADC值是否可以用来早期预测治疗效果.rn 结果:脑转移瘤治疗前平均ADC值为1.05±0.12×10-3mm2/s,治疗后1周肿瘤ADC值明显增高(P=0.009),并且随着时间延长,ADC值持续增高.随访磁共振成像显示,89%转移瘤病灶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得到控制.囊性及坏死性肿瘤组织ADC值为2.13±0.18×10-3mm2/s,明显高于中心无坏死的肿瘤组织ADC值(1.61±0.14×10-3mm2/s,P<0.001).治疗效果通过治疗后12周的常规MRI判断,有疗效组与无疗效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1周的弥散系数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ADC值有助于早期、无创性预测肿瘤的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并且能够鉴别其它影像不易区分的放射性脑坏死及肿瘤再复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