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九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 >北京地区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病死率相关性研究

北京地区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病死率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调查表的方式对2002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14家中医医院AMI住院患者进行调查。ACCESS建立数据库,SPSS统计软件进行中医证型规律及其与病死率关系等分析。结果:1124例AMI患者中男女患病比例为1.75:1,患者平均年龄66.7±12.3岁。按证素、临床证型、分类证型进行证候研究,证素分布中虚证以气虚所占比例最多(58.1﹪),实证以血瘀所占比例最多(85.1﹪)。临床证型分布中共出现74个证型,其中单一证型8个,共129例(11.5﹪),复合证型66个,共995例(88.5﹪),出现频率占5﹪以上的证型仅有4个;分类证型分布中虚证59例,5.2﹪,实证347例,30.9﹪,虚实夹杂718例,63.996。住院期间AMI总病死率14.0‰男性多于女性,70岁以上患者占71.3﹪。证素中血虚证、阳虚证、阴虚证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而以血虚证为最。气虚血瘀证、血瘀痰阻证、气虚兼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兼痰瘀互阻证4个临床证型与死亡风险无明显相关性。分类证型中虚证与死亡有相关性,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医医院AMI患者具有相对独立的临床特征,包括患者年龄偏大,女性患者发病率较高,伴发疾病较多等。1124例AMI患者按8个基本证素统计,虚证以气虚(58.1﹪)所占比例最多,实证以血瘀(85.1﹪)所占比例最多;按临床证型统计,实际证型共有74个;按分类证型划分,虚证5.2﹪,实证30.9﹪,虚实夹杂63.9﹪。证型分类繁多,提示中医证候诊断应进一步规范化。在病死率研究中,证素及分类证型研究结果均提示虚证与死亡有相关性,其中以血虚证为最。提示虚证是AMI死亡的危险因素,治疗上应注重标本兼顾。临床实际证型中所占比例在5﹪以上的4个主要证型与病死率无明显相关性,提示单一证素不能完全反映临床患者疾病的实质,相关研究可能更适合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化层面。而临床实际证型繁多,可能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化不足有关。通过证素反应规范化研究,可能是进一步标准化临床证候诊断的重要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