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墙的科学保护与抢险维修

摘要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完成于明洪武末年,前后历时近30年。系明太祖朱元璋采纳了儒生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后,集中全国之力而建成的都城城垣。建成后的南京城分外郭、京城、皇城、宫城四道城墙,其中京城城墙长35.267公里,有城门13座,水关2座,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城墙高约14~26米,顶宽2.6~19.75米,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南京明城墙继承了中国古代城垣建筑的传统,吸取了历史上中国城墙建筑技术的成就,集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技术之大成,堪称中国城垣建筑史之典范。南京城墙设计独特,一改《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传统形制,放弃自秦汉以来的方形或长方形的平面布局,依据南京复杂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河湖水网,因地制宜,依山傍水的建造南京城垣,“皆据岗垄之脊、控江湖之势”,形成了非方非圆,成不规则形状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南以外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东有钟山为依托,北有后湖为屏障,西北将一系列具有战略作用的小山包入城内,形成了战略地位重要、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南京明城墙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独特的建造特点而形成了多种建筑结构,这也为同类城垣所仅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