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08年全国水生生物学博士生会议 >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大型沉水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以及对水质影响

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大型沉水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以及对水质影响

摘要

实现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生态修复的根本途径是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的建立,而实现这一途径的核心则是沉水植物群落的恢复.因此,研究生态修复过程中沉水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以及水质变化,对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2007年12月至2008年7月,对惠州西湖南湖生态修复过程中沉水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以及对水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生态修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rn 研究结果表明:5月份之前,南湖中黑藻比例明显高于苦草,分别为65%和30%左右;之后,在鱼类调控以及人为干扰等措施下,黑藻比例急剧下降,降至约5%以下;而苦草则大幅增到95%左右.沉水植物覆盖率也从40%增加到约95%左右.由此可见,南湖已由先锋物种黑藻为主的生态系统逐步过渡到以苦草为主生态系统.rn 在沉水植物群落结构变化过程中,水中TN、TP以及chl α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群落结构变化之前都保持较低水平,在5月份达最大值后迅速降低.其可能原因是沉水植物群落转变过程中,生态系统内部各因子变化剧烈,由原来以吸收水体中营养为主的黑藻生态系统逐步过渡到以底泥中营养为主的苦草生态系统,加之鱼类搅动及此过程中人为、降雨等因素干扰,导致营养盐水平和chl α浓度增加,但随着生态系统的逐步稳定,经过大型沉水植物对营养盐的竞争、悬浮物抑制以及克藻效应等因素,水体质量又逐步得到改善,TN、TP浓度迅速降到0.840 mg·L-1和0.028 mg.L-1L,chl α则降到2.562μg·L-1左右,透明度增加到120cm.由此可见,南湖已由修复前浮游植物主导的混浊态,经过一个短暂的黑藻为主的生态系统,逐步过渡到已苦草为主且较稳定的清水态生态系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