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八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 >思维导图法在医案辨证思维研究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法在医案辨证思维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

李氏总结1995-2005年中医医案整理研究的概貌后,提出医案的研究大体分两类:一类是对医案的收集、汇编、注疏、整理、加按;另一类是以指导现代临床为目的,对医案的内容进行分类、归纳,以求阐释医者临证思维,各医家、流派学术思想,和总结各专科、专病、专症理法方药运用特点.在以指导临床为目的的医案研究中,医案的主要研究方法为对个案的个人领悟法及对多个医案的数理分析法。鉴于两者都有不足,故引入思维导图法。一个医案思维导图包括一个中心主题词及从这个主题词发散出来的医案链。一条医案链则是一则医案。一条完整的医案链包括主要症状(中心主题词),与辨证结论相关的内容(不仅仅只是症状或体征,可以是医家认为的对辨证有重要指导价值的内容,如时间、病因等),辨证结论与医案出处。实践证明,将思维导图法运用于医案中,不仅可产生医案研究的结论,解决个性知识和共性规律难于兼得的窘境,还有利于研究者长期记忆医案。托尼·巴赞认为让思维导图发挥更大的作用是需要对导图进行及时进行复习的并提出最好的复习时间间隔为10mins~30mins、ld后、l周后、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研究者在复习中,不仅可让研究者记住医家的临证思路,便于其临床时借鉴,还有利于研究者不断丰富与验证研究结论,提供结论的可靠性及完整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