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元四大家

金元四大家

金元四大家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24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一般理论、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3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213656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光明中医、河北中医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学术流派研讨会、第五次中西医结合新进展学术研讨会等;金元四大家的相关文献由359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星、王明强、丁树栋等。

金元四大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3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3656 占比:99.89%

总计:213901篇

金元四大家—发文趋势图

金元四大家

-研究学者

  • 朱星
  • 王明强
  • 丁树栋
  • 李佃贵
  • 杨峰
  • 杨静
  • 温长路
  • 石岩
  • 罗大伦
  • 陈素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玲; 曾永蕾; 杨静; 田季文; 李松伟
    • 摘要: 乳腺癌已成为妇科最高发的恶性肿瘤,金元四大家对乳腺癌的病机认识与诊治思路各树一帜。刘完素以五运六气为基,以火热立论,开创了清热解毒治癌肿的先河;张从正从病由邪生立论,妙用“汗、吐、下”三法,因势利导,驱邪外出;李东垣从阴火学说、脾胃论治,以“甘温除热”法消虚火,祛癌瘤;朱丹溪以气血痰郁为纲,将窼囊理论与乳腺癌防治相结合,气血同调。四位医家论治乳腺癌各富特色,其学术思想进一步完善了乳腺癌的中医诊疗体系,也为其他恶性肿瘤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学术指导及经验参考。
    • 原所贤
    • 摘要: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藏书家,被尊为“北方文雄”。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进士,授儒林郎、权国史院编修,尚书省左司都事。金亡不仕,晚年勤于著述,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传世。元好问一生倾情杏林,以生死相许。他与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1180-1251)历经战乱,相处六年,为李东垣的两部医著写序。
    • 刘兴福; 訾一路
    • 摘要: 临床很多病,比如心脑血管病、肾病、肿瘤等,都是慢慢发展所致。人是一个整体,在外邪入侵中第一个倒下的便是脾胃。所以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认为,“脾胃病是万病之源”,调理脾胃是治病之本、治病之源。在我们的身体中,有一处地方被誉为“长寿筋”,有调理脾胃的作用。
    • 胡滟琦; 金子开; 蔡荣林; 李姿慧; 齐亚军; 王斌武
    • 摘要: 目的:收集并整理金元四大家论治水肿的相关临证医案与著作,分析其治疗水肿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提供治疗水肿的有效方药。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金元四大家论治水肿的相关临证医案与著作中涉及治疗水肿医案的药物进行性味、归经、聚类、关联规则等分析,结合学术理论特点及论治水肿特色进行归纳、对比,总结其遣方用药规律的异同。结果:金元四大家治疗水肿的263首方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茯苓,其次为陈皮、生姜。药物其性以温、寒居多,味多辛、苦、甘,主要归脾、肺、胃经。金元四大家临床治疗水肿常用的药对有茯苓-陈皮、葶苈子-白芍等。三项关联结果显示,金元四大家治疗水肿时最常用的配伍为泽泻-猪苓-茯苓,其次为茯苓-白术-陈皮、茯苓-白术-生姜。结论:金元四大家辨治水肿继承了《黄帝内经·素问》中“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之法,寒热并举,清补并用,固护中焦,擅用辛、苦之药,圆机活法,使人体阴阳升降有序,气机调畅。
    • 赵玉成
    • 摘要: 中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在当今社会,学习和工作压力日益增加,人们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时常会忽视脾胃健康,引发众多慢性疾病或突发疾病。《黄帝内经》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主受纳和布化饮食,运输人体赖以生存的水谷精微。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说明脾胃有问题,则容易引发多种疾病。由此可见,胃功能的好坏,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 朱佳杰; 傅睿; 刘珊; 杨良俊; 陈明显
    • 摘要: [目的]梳理朱丹溪对刘河间学术思想的传承,探讨金元时期胃阴学说的发展。[方法]通过对刘河间和朱丹溪主要著作的研习,查阅相关文献报道,搜集、整理、归纳刘河间及朱丹溪胃阴思想的主要内容,并梳理、分析两者间的传承发展关系。[结果]刘河间虽以火热立论,但亦十分重视脾胃,且提出“胃中润泽”的观点,临证多用寒凉药物,辅以滋阴降火,并顾护脾胃。朱丹溪通过亲炙罗知悌,全面继承河间学说,在其“火热论”的基础上,提出“相火论”,提倡“滋阴则火自降”;进一步发展河间“阳热怫郁、宣通玄府”的观点,创立了著名的“六郁”学说,着眼于脾胃气机升降;传承河间“胃中润泽说”,治以“养胃滋阴”,形成了独特的丹溪养阴理论。[结论]研究朱丹溪对刘河间的传承脉络,对于理解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了解金元时期胃阴学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郝冬林; 汪悦; 高忠恩
    • 摘要: "医之门户分于金元",金元四家自成一说各立流派,他们对痹证病因病机提出不同观点和治痹之法,开创痹病学术百家争鸣局面,丰富了痹证的理论和实践,对后世医家治痹有着深远影响.如刘完素善秉典创新,认为"法之与术,悉出《黄帝内经》",自创"六气皆从火化"说,虽善用寒凉,却能辨证论痹,治痹以求本;张从正提出"邪去正自安",主张汗吐下三法以攻邪治痹,并首提"湿热致痹"之说;李东垣以脾胃为本,强调"脾胃所伤,痹病由生",辨痹当辨外感内伤,善用风药以升阳蠲痹;朱丹溪首立"痛风"名,以"湿痰浊血流注"为病机,强调从痰瘀论痹,注重养血滋阴以疗痹.
    • 王鑫; 冯雷
    • 摘要: 本文从中医药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以高职高专中医教学为着力点,结合作者多年教学及临床经验体会,指出当今中医药教育中存在知识结构及理论与临床衔接两大障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未从西式思维转化为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式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付诸临床实践的一贯性中医思维.作者借鉴先辈中医药师承的传统,对中医药教师的理论与临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中医药职业教育特点,通过具体教学举例分析,阐示注重整体理论脉络梳理、提炼思维认知实践的"知行合一"中医药教育理念,提出"思维一贯性"无论是在衔接学前知识建立中医理论构架,还是搭建中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郑薇薇; 吴佳欣; 刘小发
    • 摘要: 金元四大家是中医学发展历史上最具代表的四大学术流派.刘完素以火热立论,主张开发郁结;张从正以邪气立论,主张攻毒祛邪;李杲以脾胃内伤立论,主张升清降浊;朱震亨以郁证立论,主张行气解郁.他们之间学术思想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传承和联系,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浊毒理论是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提出的一种全新中医理论,是在继承历代医家学术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与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思想之间也有许多共识之处.本研究秉承学习继承金元四大家学术思想,丰富弘扬浊毒理论的目的,探析浊毒理论与金元四大家学术思想之间的关联.
    • 李羲子; 金子开; 高思远; 李娇月; 乙春梅; 牛淑平
    • 摘要: 痿证是指肢体痿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的一类病证。金元四大家在其各自的著作中对痿证进行了详细论述,理法详备,颇具特色。笔者通过阅读、分析四大医家的著作,对其诊疗思路、遣方用药方面进行挖掘,发现刘完素从五运六气学说、亢害承制论痿。张从正明辨风痿痹厥四证,从攻邪补其虚出发治痿,并且注重病人治后的温养。李杲从湿热成因论痿,针药兼施,采取同精导气之法,寓补泻于无形。朱丹溪从五行生化制克论痿丰富了痿证的证型,化裁东垣健步丸一方治痿,创制了虎潜丸等名方。四位医家论治痿证各有奥义,其学术思想对现代中医临床治疗痿证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