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2019冠状病毒病

2019冠状病毒病

2019冠状病毒病的相关文献在2020年到2023年内共计27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2篇、专利文献107498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微生物与感染、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中国卒中杂志等; 2019冠状病毒病的相关文献由128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立非、周晖、熊曾等。

2019冠状病毒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2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107498 占比:99.75%

总计:107770篇

2019冠状病毒病—发文趋势图

2019冠状病毒病

-研究学者

  • 王立非
  • 周晖
  • 熊曾
  • 盛吉芳
  • 蔡洪流
  • 傅君芬
  • 刘莉
  • 刘萍
  • 刘进康
  • 叶元庆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雨晴; 吴军
    • 摘要: 背景: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传播性强、变异速度快、且危害较大,目前没有针对COVID-19的特异治疗策略。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众多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其具有的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能力,可作为COVID-19前瞻性疗法的主要应用依据,具有巨大的治疗潜力。目的:重点阐述COVID-19的发生发展、致病机制、治疗现状,以及间充质干细胞与其衍生外泌体治疗COVID-19患者的有效性和可能的免疫调控机制,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英文搜索词为:“SARS-CoV-2,COVID-19,cytokine storm,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mesenchymal stem cells,exosomes,immune regulation,tissue repair”,中文搜索词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冠状病毒病,细胞因子风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免疫调节,组织修复”,最终对64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由细胞因子风暴所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肺损伤是导致COVID-19重症患者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通过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旁分泌效应,降低COVID-19患者体内细胞因子风暴同时促进其肺泡上皮细胞再生,可有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且能够修复其损伤肺组织,证明是一种能够对抗COVID-19感染且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不过仍然需要更多的临床前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移植后的生物分布、体内代谢命运、潜在风险进行更多的研究,以便于更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
    • 黄华; 毛景松; 张晨; 杨根东; 赵静; 黎翠竹; 王成林; 王立非
    • 摘要: 自2019年12月全球出现不明原因肺炎,截至2020年2月11日,我国内地共报告72314例病例,其中确诊病例44672例。医学影像检查已经成为快速诊断NCP疾病的一种手段,特别是在武汉地区。本文总结了深圳地区已明确诊断的NCP病例,从影像表现,影像分期,特殊人群的影像表现三方面进行说明,以期能够提高临床及影像医师对NCP的影像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
    • 吴滢; 钟萍
    • 摘要: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引起的以呼吸系统受累为主的传染病。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ARS-CoV-2可累及神经系统。与COVID-19相关的神经系统表现如嗅觉味觉损伤、脑卒中、脑炎、脑膜炎、Guillain-Barré综合征等备受关注。本文对COVID-19的神经系统表现进行了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
    • 王功硕; 夏婷婷; 史家欣
    • 摘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危重症,各种感染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均可表现为ARDS,其死亡率高,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间充质干细胞(MSC)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较强的抗炎和组织修复能力,其安全性也得到了部分证实,是治疗ARDS的潜在有效措施之一。
    • 郭颖异; 李晓鹤; 刘宁静; 卓楚越; 肖书念; 卓超; 刘映霞
    • 摘要: 目的评价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危重症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对医疗资源充足地区患者的适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11日—2月22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的病例,并进行严重程度分型。危重症COVID-19患者被定义为入住ICU、有创机械通气或死亡的患者。使用COVID-19危重症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的线上计算器对研究对象评分并进行危险分层。用SPSS 16.0软件进行Hosmer-Lemeshow检验,用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验证模型的校准度和区分度。结果共112例患者被纳入回顾性验证研究。其中严重COVID-19患者26例(23.2%),3例死亡(2.7%)。COVID-19患者危重症风险预测评分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P>0.05,AUC为0.681(P=0.002,95%CI 0.547~0.814),特异度为0.977,灵敏度为0.385。结论该模型预测在医疗资源充足条件下的COVID-19患者危重症发生风险的效能较差。未来应该建立更适合用于医疗资源充足时的COVID-19危重症风险预测模型。
    • 王康泓
    • 摘要: 拥有较强变异能力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长期流行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异进化。2021年11月,一种刺突蛋白携带大量突变的SARS-CoV-2变异株在南非博茨瓦纳出现并被命名为“Omicron”,随后该毒株迅速取代Delta变异株成为现阶段全球流行毒株。与此前流行毒株相比,Omicron变异株具有更高的传染性和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其蔓延是当下全球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日新增确诊病例居高不下的关键因素。本文就Omicron变异株的起源、免疫逃逸机制及毒株致病性等方面进行综述。在总结Omicron变异株特点的同时分析该变异毒株对疫苗接种策略的潜在影响,以期为该变异毒株及将来可能出现的新发毒株的防控提供参考。
    • 胡亚红; 姚开虎
    • 摘要: 2019年底开始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在几个月内迅速蔓延全球,2020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全球疫情。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数据,自疫情暴发以来,已有近1300万儿童确诊为COVID-19。总的来说,儿童和青少年COVID-19的症状比成人轻,病死率也较低。了解儿童和青少年中COVID-19的症状、传染性和传播模式对及时识别可疑患者和采取完善的管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将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总会有一部分儿童尚不能接种疫苗,提高对儿童和青少年COVID-19的临床及流行病学意义认识就显得更重要。该文总结了儿童和青少年COVID-19临床表现的当前认识,分析其流行病学意义,为临床诊治、管理,以及幼儿园和学校等儿童聚集机构制订疫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8):846-852]
    • 郭艺飞; 张继明
    • 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于2021年11月26日将首次在南非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列为受关注变种(variant of concern,VOC),并将其命名为奥密克戎(Omicron)。该变异株存在约50个突变,仅在刺突蛋白区域就有至少30个突变,远远超过其他流行株的突变位点数量。根据对突变位点的分析以及初步实验证实,该毒株可能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以及免疫逃逸能力。Omicron变异株会怎样影响新冠疫情的走向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Omicron变异株的基本特征、检测、致病性、传染性、免疫逃逸等方面进行综述。
    • 李婷; 赵丽; 蔡榕
    • 摘要: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是COVID-19发生的高风险因素。本文就COVID-19与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COVID-19对心血管损伤、儿童及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以及对COVID-19引起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管理与治疗,以期为COVID-19引起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预防、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 马巧玲; 肖翔
    • 摘要: 在公共卫生等应用领域,经常会同时出现零观测值、一观测值较多的情况.为更好地拟合这类数据,采用0−1膨胀负二项分布及其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在数据扩充基础上,结合Pólya−Gamma潜变量对模型参数进行贝叶斯推断.最后,对我国湖北省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死亡数据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0−1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能够达到更好的拟合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