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0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330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35篇、会议论文71篇、专利文献223392篇;相关期刊738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64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首届“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主题论坛暨“中医药资源本土与国际化发展”论坛等;白细胞介素-10的相关文献由1066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小众、陈治新、张莉娟等。

白细胞介素-10—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35 占比:1.43%

会议论文>

论文:7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23392 占比:98.54%

总计:226698篇

白细胞介素-10—发文趋势图

白细胞介素-10

-研究学者

  • 王小众
  • 陈治新
  • 张莉娟
  • 陈运新
  • 黄月红
  • 刘斌
  • 吴元俊
  • 张勇
  • 张静
  • 李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司麒; 吴明芮; 乔铃然; 颉丽英; 陈思宇; 韩之波; 左琳
    • 摘要: 背景: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促进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创面愈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已被证明对皮肤再生具有多种治疗作用,可注射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节性,可以提高干细胞治疗的效果。目的:以负载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水凝胶为切入点,观察其对小鼠糖尿病皮肤创面的疗效,并探索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①链脲佐菌素溶液连续腹腔注射5 d构建C57BL/6J小鼠糖尿病模型,经尾静脉采血测血糖值评估模型是否建立成功。②造模成功后,利用打孔器建立小鼠背部皮肤损伤模型,水凝胶组给予纯水凝胶敷胶治疗,复合水凝胶组给予负载有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水凝胶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治疗第7,14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敷胶后的14 d内,水凝胶组、复合水凝胶组小鼠皮肤创面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合水凝胶组的皮肤创面面积明显低于水凝胶组(P<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复合水凝胶组创面肉芽组织新生率明显高于水凝胶组和对照组(P<0.05);③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水凝胶组相比,复合水凝胶组创面组织胶原沉积率明显增加(P<0.05);④免疫组化CD31染色结果显示:复合水凝胶组创面组织中新生微血管数量明显高于水凝胶组和对照组(P<0.05);⑤免疫组化CD45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水凝胶组相比,复合水凝胶组创面组织中炎症面积明显减少(P<0.05);⑥免疫荧光染色和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水凝胶组相比,复合水凝胶组创面组织中M2巨噬细胞及其标志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表达显著升高,且M1巨噬细胞及其标志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表达明显降低(P<0.05);⑦上述结果提示:负载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氯化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复合水凝胶通过促进糖尿病创面肉芽组织和微血管形成,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 闫乐; 张慧萍; 戴林桐
    • 摘要: 目的: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全球性蔓延过敏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且临床上治疗效果往往不佳。通过系统评价间充质干细胞对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的疗效,希望为临床医师提供启发。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有关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变应性鼻炎小鼠的相关文章。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立至2022-03-01,分别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采用SYRCLE动物实验偏倚风险评估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6.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包括152只小鼠,干细胞组小鼠51只,空白对照组51只,动物模型对照组小鼠50只。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细胞组喷嚏次数明显少于动物模型对照组[SMD=-9.83,95%CI(-17.45,-2.22),P=0.011];干细胞组揉鼻次数明显少于动物模型对照组[SMD=-13.27,95%CI(-25.04,-1.49),P=0.027];干细胞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水平明显低于动物模型对照组[SMD=-8.23,95%CI(-11.28,-5.17),P=0];干细胞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低于动物模型对照组[SMD=-4.27,95%CI(-5.43,-3.10),P=0.035];干细胞组脾脏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动物模型对照组[SMD=25.63,95%CI(17.92,33.33),P=0];干细胞组脾脏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低于动物模型对照组[SMD=-40.64,95%CI(-80.16,-1.13),P=0]。结论:根据纳入的动物实验表明,干细胞有助于改善变应性鼻炎的症状,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水平和脾脏白细胞介素6水平,升高脾脏中白细胞介素10水平,干细胞在变应性鼻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期待今后能够开展临床试验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详细评估。
    • 张厚君; 蒋昇源; 邓博文; 刘港; 白惠中; 陶经纬; 范筱; 赵毅; 任敬佩; 徐林; 穆晓红
    • 摘要: 背景:脊髓损伤后炎性微环境的失衡会加剧脊髓继发性损伤,阻碍神经功能的修复,川芎嗪具有抑制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等作用,但其在脊髓损伤领域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川芎嗪能否通过改善大鼠脊髓损伤后炎性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行T10椎板切除术,后两组采用自制双刃显微剪行T10脊髓完全横断,川芎嗪组模型制备后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200 mg/(kg·d)腹腔注射,连续5 d。分别于术后1,3,7,14 d通过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以及改良Rivlin斜板实验评估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于术后14 d取材行苏木精-伊红染色、Nissl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学改变;术后7,14 d,ELISA法检测C-反应蛋白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炎性因子(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大鼠BBB评分、改良Rivlin斜板角度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川芎嗪组炎性细胞的数量较模型组显著减少;③Nissl染色结果表明,川芎嗪组断端两侧脊髓组织内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模型组;④模型组脊髓损伤后C-反应蛋白表达出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川芎嗪能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的表达量(P<0.05);⑤造模后7天,模型组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表达均多于假手术组(P<0.05),白细胞介素10阳性表达较少;与模型组相比,川芎嗪组脊髓组织核因子κB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10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造模后14天,模型组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白细胞介素10阳性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川芎嗪组的白细胞介素10表达量较模型组升高(P<0.05);⑥提示脊髓损伤后,促炎因子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炎性微环境失衡;川芎嗪能够调控脊髓损伤后免疫炎性反应,改善炎性微环境,促进脊髓损伤修复。
    • 怀佳萍; 蒋晨琳; 邓鸿胜; 叶晓华
    • 摘要: 背景目前临床上缺少实用有效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可复张性评估方法。目的探究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因子对ARDS患者肺复张(RM)潜能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ICU收治的需有创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RM前及RM后第3天进行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检测BALF中白介素(IL)-6、IL-8、IL-10水平,肺部超声评分(LUS)及氧合指数(PaO_(2)/FiO_(2))。根据RM前后LUS差值(ΔLUS)是否大于5分分为RM有效组(RM-E组)及RM无效组(RM-N组),比较两组患者BALF中炎性因子变化;分析两组RM前后炎性因子差值(ΔIL-6、ΔIL-8、ΔIL-10)和ΔLUS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ALF炎性因子差值对RM潜能的预测价值。结果RM-E组患者38例,RM-N组患者24例,RM前两组患者的LUS及BALF中IL-6、IL-8、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潮气量(VT)、呼气末正压(PEEP)、平台压(P_(plat))、吸入氧浓度(FiO_(2))及PaO_(2)/Fi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ALF中IL-6、IL-8、IL-10水平及PaO_(2)/FiO_(2)RM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M后两组患者的ΔIL-6、ΔIL-8、ΔIL-10及ΔLU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ΔIL-6预测RM潜能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4,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70.8%。结论检测BALF中炎性因子,尤其是IL-6对评估ARDS患者RM潜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钟玉兰; 周湘乡; 淦鑫
    • 摘要: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研究显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调控BMSCs定向分化及促进旁分泌方面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BMSCs移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提取大鼠BMSCs,用Wnt3a慢病毒转染大鼠BMSCs.采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联合烟熏法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经尾静脉植入BMSCs、GFP-BMSCs、Wnt3a-BMSCs,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PBS,分别在第7,14,28天处死各组大鼠,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检测动脉血中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 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结果显示:3个BMSCs移植组较模型组病理改变明显改善,其中Wnt3a-BMSCs组改善相对明显;②在相同时间点,3个BMSCs移植组动脉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模型组(均P<0.05),其中BMSCs组、GFP-BMSCs组差别不大,但Wnt3a-BMSCs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3个BMSCs移植组动脉血中白细胞介素10水平高于模型组(均P<0.05),其中BMSCs组、GFP-BMSCs组差别不大,但Wnt3a-BMSCs组明显高于较其他两组(P<0.05);③结果 表明,过表达Wnt3a(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的BMSCs植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体内,可显著改善肺组织病理形态,提高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水平,降低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增强BMSCs的抗炎作用.
    • 钟玉兰; 周湘乡; 淦鑫
    • 摘要: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研究显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调控BMSCs定向分化及促进旁分泌方面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BMSCs移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提取大鼠BMSCs,用Wnt3a慢病毒转染大鼠BMSCs。采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联合烟熏法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经尾静脉植入BMSCs、GFP-BMSCs、Wnt3a-BMSCs,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PBS,分别在第7,14,28天处死各组大鼠,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检测动脉血中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结果显示:3个BMSCs移植组较模型组病理改变明显改善,其中Wnt3a-BMSCs组改善相对明显;②在相同时间点,3个BMSCs移植组动脉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模型组(均P<0.05),其中BMSCs组、GFP-BMSCs组差别不大,但Wnt3a-BMSCs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3个BMSCs移植组动脉血中白细胞介素10水平高于模型组(均P<0.05),其中BMSCs组、GFP-BMSCs组差别不大,但Wnt3a-BMSCs组明显高于较其他两组(P<0.05);③结果表明,过表达Wnt3a(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的BMSCs植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体内,可显著改善肺组织病理形态,提高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水平,降低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增强BMSCs的抗炎作用。
    • 林凤; 张利娜
    •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MD)孕妇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0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在该院建档分娩的48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GMD发生情况分为发生GMD(GDM组)18例,未发生GMD(非GDM组)470例,检测两组孕妇血清IL-1β和IL-10水平及基因多态性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GDM组孕妇血清IL-1β和IL-10水平均高于非G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IL-1βrs231362和IL-10 rs2283194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GDM组孕妇IL-1βrs231362位点CC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频率、IL-10 rs2283194位点TT基因型与T等位基因频率与非GD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DM与IL-1βrs231362位点CC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IL-10 rs2283194位点TT基因型与T等位基因均存在相关性(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βrs231362位点CC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IL-10 rs2283194位点TT基因型与T等位基因均为GM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GDM孕妇多伴随有血清IL-1β和IL-10水平高表达,IL-1β和IL-10基因多态性为GDM发生的影响因素。
    • 王李润; 王立斯
    • 摘要: 天疱疮是一种慢性表皮内棘次松解性大疱性皮肤病,易反复发作,病情较为严重。天疱疮发病机制复杂,多与CD4^(+)T细胞和CD8^(+)T细胞有关,可引起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1/Th2平衡失调[1]。Th1分泌的细胞因子包括血清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等,介导细胞免疫应答[2]。
    • 钟志敏
    • 摘要: 目的探究经皮射频热凝治疗慢性颈肩痛对患者疼痛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_(2)(PGE_(2))、白细胞介素-10(IL-10)、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湛江南油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慢性颈肩痛患者(50例)分成对照组(25例,药物结合推拿、针灸治疗)与观察组(25例,经皮射频热凝治疗),对照组患者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患者治疗1次,均随访3个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后的总复发率,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评分、血清CRP、IL-1β、PGE_(2)、IL-10、5-HT水平,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后1、3个月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与治疗前比,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疼痛、肿胀、功能受限症状评分,血清CRP、IL-1β、PGE_(2)、5-HT水平及治疗1~2周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IL-10水平与治疗后1、3个月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经皮射频热凝治疗可改善慢性颈肩痛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缓解颈肩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疗效显著,同时与药物结合推拿、针灸比较,该治疗方案可一定程度上降低颈肩疼痛的复发率。
    • 洪彪
    • 摘要: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合四物汤联合比阿培南对细菌感染性肺炎的疗效。方法: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均静脉滴注比阿培南,观察组加用玉屏风散合四物汤。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E%和WBC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CRP、suPAR和PCT水平明显降低,血清IL-10水平升高,且观察组血清CRP、suPAR和PCT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咳痰量、咳嗽、发热和痰色质症状评分升高,且观察组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屏风散合四物汤联合比阿培南治疗细菌感染性肺炎疗效较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CRP、suPAR、PCT和IL-10水平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