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医学应用

生物医学应用

生物医学应用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1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基础医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211505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激光生物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二届全国纳米材料与结构、检测与表征研讨会、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2009云南省研究生学术论坛等;生物医学应用的相关文献由605位作者贡献,包括唐纳德·R·格里芬、塔蒂亚娜·塞古拉、菲利普·斯昆皮亚等。

生物医学应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3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11505 占比:99.99%

总计:1211675篇

生物医学应用—发文趋势图

生物医学应用

-研究学者

  • 唐纳德·R·格里芬
  • 塔蒂亚娜·塞古拉
  • 菲利普·斯昆皮亚
  • 迪诺·迪卡洛
  • 韦斯特布鲁克·韦弗
  • 张宇
  • 朱静怡
  • 李雁
  • 杨义燕
  • 杨军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利利; 张韩; 王伟伟; 谢海燕
    • 摘要: 病毒具有分散性好、结构规则、可大量复制等特性,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研究者关注。目前大多数基于病毒的生物医学应用主要需要将其与荧光探针、肿瘤识别分子等不同功能元件组装,进而赋予病毒可视化、免疫相容、靶向等性能。对于包膜病毒而言,其结构组成主要包括:包膜、衣壳和核酸。因此,组成病毒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糖类、脂类和核酸),均可作为靶标与不同元件进行可控组装和功能整合。近年来,基于生物正交反应的生物大分子修饰策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病毒不同组分的工程化改造。本文概述了常用于生物大分子修饰的生物正交反应类型与特点,以及生物正交反应对病毒不同组分的改造策略;同时,介绍了病毒功能化在病毒动态示踪、疫苗开发、病毒检测、递送载体构建等领域的研究进展。生物正交反应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病毒功能化改造策略的进一步完善,进而拓展病毒的应用方向。
    • 陈浩; 秦晓飞; 冯昆
    • 摘要: 目的为壳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来源、修饰改性方法及生物医学应用3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壳聚糖的来源包括海产废弃物、陆地甲壳动物、植物、真菌等;修饰改性方法主要有酰化、烷基化、羧化、四元化、接枝共聚等化学方法,以及物理方法和酶法等;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可作为抑菌剂、药物载体和组织工程材料应用。结论壳聚糖在自然界中的来源丰富且呈多物种化,修饰改性方法众多,需加强其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研究,促进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 施浩杰; 黄嘉欣
    • 摘要: 微流体是一个相对崭新的领域,它基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流体动力学、微电子学和材料科学等学科融合发展而成。许多材料可以加工成微型芯片,其中包含微尺度范围内的通道和腔室。可以选择多种方法来制造具有所需尺寸和几何形状的平台。单独使用或是通过与其他设备结合使用,微流控芯片可用于纳米颗粒制备、药物封装、细胞分析和细胞培养等。本文从制造技术的角度介绍了微流控技术,同时介绍了这些设备的生物医学应用
    • 王雪峰; 牛小连; 秦苗; 魏延; 韩志军; 黄棣
    • 摘要: 羟基磷灰石微球具有独特的球形结构,形态规则,流动性好,比表面积大,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总结了羟基磷灰石微球的不同制备方法,如模板法、水热法、喷雾干燥法、微乳液法、沉淀法等,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对羟基磷灰石微球形貌、尺寸、结晶度等的影响,讨论了不同方法下羟基磷灰石微球形成机理。最后介绍了羟基磷灰石微球在药物缓释、骨组织修复、环境净化、生物分子分离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 陆甜; 赵亮; 李温斌
    • 摘要: 石墨烯的发现使碳材料零维到三维结构得到完整,极大的推进了二维材料的发展[1]。石墨烯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表面积大、光透明性好及机械强度高等独特的物理性质,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实际上石墨烯的疏水性以及不明朗的生物毒性阻碍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2]。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种石墨烯衍生物如石墨烯薄片、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由于疏水性和不能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均匀分散,石墨烯薄片远远不如GO和rGO具有优势。GO和rGO均可以在水溶液中均匀分散形成稳定的悬浮液,而且易于操作性质稳定,受到了大量的关注[3]。
    • 张路鹏; 张清梅; 何松杰; 杜秀娟; 陈峰华; 李冰
    • 摘要: 碳点(CDs)一般是指粒径小于20 nm且表面富含羟基、羧基和氨基等官能团的零维碳基纳米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质及易于功能化修饰等优点,在生物传感、生物成像、肿瘤治疗、抗菌和促成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有望成为未来最有应用前景的碳基纳米材料。然而,要将CDs真正推向生物医学等实际应用领域,必须要对CDs进行功能化处理。表面钝化和杂原子掺杂是CDs功能化的两种常用方法,本文对这两种功能化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希望为CDs的功能化设计及推向实际应用提供一些方法和研究思路上的参考。
    • 沙蒙; 许维庆; 吴志超; 顾文玲; 朱成周
    • 摘要: 纳米酶因其经济、稳定、性质可调和可循环利用等诸多优势,成功地克服了天然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单原子材料的出现使得对纳米酶的研究迈入原子水平,其较高的原子利用率、独特的配位环境和较强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为揭示纳米酶构效关系及调控类酶活性提供了可能.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单原子材料类酶催化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单原子材料类酶活性的调控策略和催化机理,概述了单原子类酶材料在癌症治疗、抗氧化治疗、抗菌以及生物传感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单原子类酶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摘要: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于2022年6月14日发表的一篇论文展示了一个毫米级的折纸机器人,其可利用磁铁和折纸折叠的方式进行多方向旋转移动。该机器人水陆两用,能够在多种环境中移动并执行任务,包括受控的液体药物递送和定向固体货物运输。无线毫米级折纸机器人有望执行各种任务,还具有生物医学应用潜能。但现有的折纸机器人需要复杂系统来实现其多功能性,而且这些机器人的运动模式有限,无法同时实现在陆地和水中的移动。
    • 李林; 张铎腾; 渠允薇
    • 摘要: 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的生物医学应用离不开荧光染料的设计与开发。有机小分子荧光染料因其易于修饰、生物相容性好、光物理性质优异等特点,在细胞生物成像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超分辨荧光显微镜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得荧光显微成像突破了光学衍射极限,可以获得更为精准的生物分子学信息,观察纳米尺度下亚细胞器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不同的成像原理,科学家开发出了单分子定位成像技术、受激辐射损耗成像技术、结构光照明技术等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这些技术在细胞荧光显微成像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同时对有机小分子荧光染料的设计与开发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介绍了主流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的原理,总结已发表的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荧光染料的结构和光物理性质特点,归纳了其设计要求,旨在为新型荧光染料的设计提供参考。
    • 许立业; 白雪; 徐雷钧
    • 摘要: 研究了一种可用于植入式医疗的微波无线电能传输(WPT),设计了植入式的小型圆极化双频天线,该天线通过对称狭缝开槽引入了90°相位差双激励,实现了其在2.422~2.51 GHz(ISM频段)的圆极化,其具体尺寸和增益为30 mm×30 mm×1.27 mm(-8.27 dBi@2.45 GHz/-15.13 dBi@1.9 GHz)。同时设计制作了最大增益为15.76 dBi的空气介质天线阵列用作微波发射天线。实测结果表明:接收装置在50 cm传输距离下可接收最大射频功率18.92 dBm(78.51 mW),可初步满足植入式医疗器械的充电需求,有助于降低病人手术更换电池所带来的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