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抑制机制

抑制机制

抑制机制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30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篇、会议论文121篇、专利文献112510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心理与行为研究、白城师范学院学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85种,包括第九届中国中医药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 、2015年铁道牵引动力学术年会、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等;抑制机制的相关文献由1126位作者贡献,包括杨丽霞、陈永明、周治金等。

抑制机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1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121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112510 占比:99.74%

总计:112802篇

抑制机制—发文趋势图

抑制机制

-研究学者

  • 杨丽霞
  • 陈永明
  • 周治金
  • 张敏
  • 杨英新
  • 熊锋
  • 姚振江
  • 杨光
  • 王加启
  • 赵圣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宏; 李秋兰; 于丽娟; 普红梅; 杨德志; 李雪瑞; 杨亚玲
    • 摘要: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作为一种能催化邻苯二酚氧化成邻苯二醌的金属蛋白酶,是许多蔬菜发生酶促褐变的重要原因。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以不同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苯酚、邻苯三酚)为底物,在生菜PPO作用下的产物在420 nm处的吸光度变化以及温度、pH值对生菜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菜PPO的最适温度为40°C,最适p H值为6,该酶催化邻苯二酚的酶促反应速度最快。同时选择硫掺杂的碳点(S doped carbon,S-CDs)、铜掺杂的碳点(Cu doped carbon,Cu-CDs)、溴掺杂的碳点(Br doped carbon,Br-CDs)为研究对象,以常用的柠檬酸、抗坏血酸、半胱氨酸作对比,探讨碳点作为一种新型PPO抑制剂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S-CDs表面所带的还原性基团及S原子的还原性对S-CDs的抑制效果有很大帮助,这明显区别于其它CDs和常规抑制剂。抑制剂对该酶的抑制作用大小顺序为S-CDs>抗坏血酸>柠檬酸>Cu-CDs,故可将碳点用作生菜酶促褐变的抑制剂。
    • 励建荣; 檀茜倩; 王丹; 崔方超; 吕欣然
    • 摘要: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不仅会引起食品腐败,造成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威胁,因此亟需开发高效、安全、不影响食品品质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控制技术。益生菌是近年微生物和食品科研领域研究热点,益生菌除具有调节和改善健康功能,其本身及代谢物对微生物较强的清除和抑制作用,使其可应用于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控制。明悉益生菌及其代谢物类型、潜在的抑制微生物机制以及应用现状对相关控制技术的研发至关重要。分析了现有益生菌及其代谢物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抑制机制,主要为破坏细胞结构、影响遗传物质复制、阻断能量代谢途径、干扰群体感应系统、控制生物被膜形成、竞争关键性营养物质等方面的单机制或多机制联合作用;同时基于目前益生菌及其代谢物在食品安全和品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实例,探讨了其在果蔬、肉类等食品中的应用方式、应用条件,对货架期的延长效果等;分析了益生菌及其代谢物在抗菌效能提高、活性包装、与其他食品品质控制技术联用等方面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旨在为基于益生菌及其代谢物的食品安全和品质控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 罗雪莹; 徐甜甜; 高欣; 张璐
    • 摘要: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是参与新冠病毒进行RNA复制与转录的主要分子机器.之前的实验研究表明瑞德西韦在模板链上时存在两次抑制作用,即不仅可以抑制与之互补的尿嘧啶核苷三磷酸的加成,还可以抑制下一位核苷三磷酸的加成.然而,第二次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本文运用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瑞德西韦在模板链上的第二次抑制不是直接作用于核苷酸在活性位点的加成,而是源于瑞德西韦从+1位点到-1位点的迁移过程受到阻碍,这将导致活性位点无法空出,核苷三磷酸无法进入活性位点从而产物链的延长被终止.首先,发现了基序B中G683会和瑞德西韦的1’-氰基相互作用,导致移位后态的RNA双链配对稳定性低于移位前态,从而使得瑞德西韦的移位在热力学上不易发生.其次,由于瑞德西韦的1’-氰基在迁移过程中会与基序B的S682产生位阻,进一步从动力学上阻碍了瑞德西韦动态移位的发生.本研究不仅揭示了基序B上两个相邻且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可以调控瑞德西韦沿模板链的移位过程,同时,本文的发现也进一步完善了对瑞德西韦抑制新冠病毒RNA复制和转录的分子机制的理解.
    • 谢佳雨; 张雯; 欧杰
    • 摘要: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化学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具有极大的威胁,尤其是对肝脏的损害.AFB1是谷物和粮油中最为多见的真菌毒素,危害性也最强,长期低剂量的摄入AFB1除了会导致肝脏损伤和诱发肝癌之外,也会损害人体的其他器官.因此,能够有效防护人体免遭AFB1损伤的功能食品和新型保健药物已成为研究重点.近年来,天然产物因其具有生物活性显著、副作用小、多靶点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多种植物源天然产物已被报道能够抑制黄曲霉的生长产毒和AFB1的毒性作用.该文主要综述了植物源天然产物对黄曲霉生长产毒和AFB1毒性作用的抑制作用以及其相关抑制机制,为进一步开展AFB1毒性损伤的防护研究工作,开发能降低AFB1对人和动物的毒性损伤的新型保健药物和功能食品提供参考.
    • 黄桂丽; 马佳佳; 隋思瑶; 孙灵湘; 王毓宁
    • 摘要: 目的 研究天然提取物枇杷幼果总黄酮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效应.方法 采用抑制率、抑制动力学以及荧光淬灭等方法研究枇杷幼果总黄酮对脂肪酶的作用.结果 枇杷幼果总黄酮对脂肪酶有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为(54.51±4.07)μg/mL,以竞争性与非竞争性相混合的方式抑制脂肪酶活性,且枇杷幼果总黄酮能抑制脂肪酶的荧光强度.结论 枇杷幼果总黄酮提取物能与脂肪酶结合,进而抑制脂肪酶的活性.
    • 崔灿; 杨海涛; 王泽方
    • 摘要: 在过去的10年中,以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为代表的金属β-内酰胺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对公共卫生安全产生了较大的威胁.尤其是近些年这些酶的突变体的出现使得耐药菌给人类健康造成了更加复杂和困难的挑战.目前,临床上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研发有效广谱的抑制剂成为解决此问题的重点.因此本文将针对NDM-1及其相关抑制剂复合物的三维结构解析工作进行综述,希望从生物学机制研究的角度带给相关研究人员一点启发和帮助.
    • 王梦颖; 仝宇光; 高贺明
    • 摘要: 采用探测反应和定向遗忘的双任务方法,探讨1 s以内定向遗忘的抑制加工过程.实验1考察不同短时程SOA条件下,TBF项目和TBR项目的资源耗费关系.被试在400 ms或800 ms条件下根据F或者R线索加工项目,随后判断探测箭头的方向.实验2用空屏代替R线索,以控制被试采取"等且看"策略.结果表明:在400 ms的SOA条件下,抑制TBF项目与维持TBR项目的资源耗费几近相等.在800 ms的SOA条件下,实验1中抑制TBF项目加工的资源耗费更多,而实验2中维持TBR项目的资源耗费增加.研究进一步拓展了注意抑制的观点.
    • 董琦; 谭亮; 胡娜; 王洪伦
    • 摘要: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藜麦麸皮超声提取皂苷的最佳工艺,并考察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同时建立酶反应动力学方程对其抑制动力学进行分析,探讨了藜麦麸皮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藜麦麸皮超声提取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5 mL/g,75%乙醇超声提取,超声时间1.5 h,超声温度45°C,在此条件下藜麦麸皮皂苷的提取得率为2.370%±0.022%.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实验表明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P<0.05),其IC50值为0.620±0.057 mg/mL.酶动力学研究表明藜麦麸皮总皂苷提取物是一种可逆的混合性抑制类型.本研究为明确藜麦麸皮提取物的降低餐后血糖作用机理提供了参考,为藜麦麸皮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依据.
    • 张欣; 王恩国
    •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习困难现象日益被重视,不仅是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并且逐渐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通过对近20年学习困难的认知加工机制研究进行梳理后发现,工作记忆对造成学习困难原因的解释量最大,而工作记忆缺陷是由于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信息提取、抑制机制的不足或它们之间的相互结合造成的。今后研究可以采用新的视角,拓宽研究领域与范围、改进研究方法。
    • 胡刚; 梁国柱
    • 摘要: 并购作为一种可能获得高收益的商业行为,一旦成功便能够给企业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然而,并购过程中也蕴藏着一系列风险,如法律风险、选择风险、财务风险、整合风险等,而现实中并购成功率并不高.文章对A公司并购D公司的失败案例进行了探究,深入分析了中介机构在并购风险抑制方面的作用、缺陷,以及影响抑制功能发挥的要素,以期能为中介机构如何发挥风险抑制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