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文图书> 真菌和细菌活性鉴别与溯源

真菌和细菌活性鉴别与溯源
纸质版

真菌和细菌活性鉴别与溯源

作者: 章桂明

出版社: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
获取纸质图书

图书介绍

  • 作者:

    章桂明

  • 出版社: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 语言:

    中文

  • 页数:

    245

  • ISBN:

    9787109303508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篇和下篇共23章分别介绍了真菌和细菌活性检测技术、真菌和细菌溯源检测方法。对每种真菌和病菌的研究均通过概况、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与结论几个方面进行介绍。通过研究,系统建立了15种真菌和细菌活性检测方法,包括:单细胞微量分析系统活性检测方法、荧光染色活性检测方法、EMA/PMA-qPCR活性检测方法、PMA-qRAA活性检测方法以及TOMA-qRAA活性检测方法等;建立了5种真菌和细菌的溯源方法,包括MLST溯源方法和wgSNP溯源方法等。本书可供植物保护、植物病理、植物检疫等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老师、学生参考使用。 展开▼

图书目录

前言
上篇 真菌和细菌活性检测技术研究
1 真菌和细菌活性检测技术
1.1 培养法
1.2 ATP生物发光法
1.3 染色法
1.4 比色法
1.5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2 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活性检测方法
2.1 概况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与结论
3 苜蓿黄萎病菌活性检测方法
3.1 概况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与结论
4 十字花科蔬菜黑胫病菌活性检测方法
4.1 概况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与结论
5 苹果牛眼果腐病菌的活性检测方法
5.1 概况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与结论
6 北美大豆猝死综合征病菌活性检测方法
6.1 概况
6.2 材料与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4 讨论与结论
7 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活性检测方法
7.1 概况
7.2 材料与方法
7.3 结果与分析
7.4 讨论与结论
8 大豆疫霉菌活性检测方法
8.1 概况
8.2 材料与方法
8.3 结果与分析
8.4 讨论与结论
9 栎树猝死病菌活性检测方法
9.1 概况
9.2 材料与方法
9.3 结果与分析
9.4 讨论与结论
10 瓜类果斑病菌活性检测方法
10.1 概况
10.2 材料与方法
10.3 结果与分析
10.4 讨论与结论
11 豌豆细菌性疫病菌活性检测方法
11.1 概况
11.2 材料与方法
11.3 结果与分析
11.4 讨论与结论
12 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黑斑病菌活性检测方法
12.1 概况
12.2 材料与方法
12.3 结果与分析
12.4 讨论与结论
13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活性检测方法
13.1 概况
13.2 材料与方法
13.3 结果与分析
13.4 讨论与结论
14 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检测方法
14.1 概况
14.2 材料与方法
14.3 结果与分析
14.4 讨论与结论
15 肺炎克雷伯菌活性检测方法
15.1 概况
15.2 材料与方法
15.3 结果与分析
15.4 讨论与结论
16 沙门氏菌活性检测方法
16.1 概况
16.2 材料与方法
16.3 结果与分析
16.4 讨论与结论
17 大肠杆菌O157:H7活性检测方法
17.1 概况
17.2 材料与方法
17.3 结果与分析
17.4 讨论与结论
下篇 真菌和细菌溯源方法研究
18 真菌和细菌遗传多态性分析与溯源
18.1 表型分析方法
18.2 分子分析方法
19 苜蓿黄萎病菌遗传多态性分析与溯源
19.1 概况
19.2 材料与方法
19.3 结果与分析
19.4 结论
20 大豆疫霉病菌遗传多态性分析与溯源
20.1 概况
20.2 材料与方法
20.3 结果与分析
20.4 结论
21 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遗传多态性分析与溯源
21.1 概况
21.2 材料与方法
21.3 结果与分析
21.4 结论
22 柑橘溃疡病菌遗传多态性分析与溯源
22.1 概况
22.2 材料与方法
22.3 结果与分析
22.4 结论
23 瓜类果斑病菌溯源方法
23.1 概况
23.2 材料与方法
23.3 结果与分析
23.4 结论
附录1 油菜茎基溃疡病菌分生孢子活性检测方法
附录2 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活性检测方法
附录3 瓜类果斑病菌溯源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展开▼

相关图书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