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疫情防控应急棚

一种疫情防控应急棚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疫情防控应急棚,涉及应急棚技术领域,包括篷布,篷布内设置有横梁,横梁下端面固定有支撑柱,横梁下侧设置有底杆,横梁上端面固定有两个前后对称的支撑杆,两个支撑杆之间固定有顶杆,横梁内设置有支撑梁,本新型通过第一隔帘与第二隔帘组成“S”行的消毒路径,使得防疫人员在篷布那得行进的路程增加,以此延长防疫人员的消毒时间,从而提高消毒效果,同时消毒路径的延长,使得单次消毒的人员数量增多,便于在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使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912380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邵子宸;

    申请/专利号CN202223086636.1

  • 发明设计人 邵子宸;

    申请日2022-11-21

  • 分类号E04H1/12(2006.01);E04H3/08(2006.01);E04H15/02(2006.01);E04H15/32(2006.01);E04H15/54(2006.01);A61L2/22(2006.01);A61L2/26(2006.01);A47H1/00(2006.01);A47H23/08(2006.01);

  • 代理机构嘉兴亮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521;

  • 代理人顾传虎

  • 地址 100031 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5号

  • 入库时间 2023-06-01 21:51: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4-2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急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疫情防控应急棚。

背景技术

疫情防控应急棚一般用于为防疫人员的作业提供场所,或者用于防疫人员的全身消毒。

例如公开号为CN21252249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中公开的一种应急防疫消毒站,其主要包括消毒棚和贮液桶,消毒棚设有入口和出口,消毒棚内设有喷头;贮液桶连接有水泵,水泵与喷头连接,其主要通过消毒的人员依次从入口进入消毒棚内,水泵将贮液桶中的消毒液泵入喷头,消毒液从喷头喷射出,进而消毒液喷洒在进入消毒棚内的人员身上,对病毒和细菌进行消杀。

但是由于该实用新型在消毒过程中,人员是直进直出,故导致其人员在消毒站内停留的时间过短,从而导致其消毒效果并不理想,而且由于整个消毒的路径短,每次能够进行消毒的人员数量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疫情防控应急棚,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疫情防控应急棚,包括篷布,所述篷布内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下端面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横梁下侧设置有底杆,所述横梁上端面固定有两个前后对称的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固定有顶杆,所述横梁内设置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下端面固定有两个第一隔帘座和两个第二隔帘座,所述第一隔帘座下端面固定有第一隔帘,所述第二隔帘座下端面固定有第二隔帘。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横梁呈正方形,所述支撑柱设置有四个,分别固定于所述横梁的四个角下端面,所述底杆设置有四个,每个所述底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相邻的两个支撑柱上,四个所述底杆组成正方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支撑杆均呈倒“V”字形,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均与所述横梁上端面固定,所述顶杆固定位置位于所述支撑杆顶点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梁呈“X”形,其四端分别与所述横梁四个角固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横梁与前后两侧的所述底杆之间均固定有两个左右对称的门柱。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第一隔帘座以所述横梁对角线为对称线对称,两个第一隔帘座均呈“L”形,前侧的所述第一隔帘座较短部分的一端与所述横梁前侧边固定,其较长部分的一端与所述横梁右侧边固定,后侧的所述第一隔帘座较短部分的一端与所述横梁后侧边固定,其较长部分的一端与所述横梁左侧边固定,通过所述底杆、所述支撑柱所述横梁所述支撑杆以及所述顶杆能够将所述篷布支撑起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第二隔帘座以所述横梁另一条对角线为对称线对称,两个所述第二隔帘座呈“T”字形,前侧的所述第二隔帘座横向部分的左端与所述横梁左侧边固定,其纵向部分的前端与所述横梁前侧边固定,后侧的所述第二隔帘座横向部分右端与所述横梁右侧边固定,其纵向部分的后端与所述横梁后侧边固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隔帘横截面与所述第一隔帘座形状一致,所述第二隔帘横截面与所述第二隔帘座形状一致,两个所述第一隔帘以及两个所述第二隔帘之间组成“S”形的路径,路径的前后两个出口分别位于对应侧的两个门柱之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梁下端面固定有均匀分布的喷头,所述喷头沿“S”形路径均匀分布,两个所述第二隔帘与所述篷布之间均形成一个空腔,两个所述空腔分别位于所述横梁两个角下方,两个所述消毒液输送机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空腔内,所述喷头通过吸取所述消毒液输送机内的消毒液,并将消毒液向下成雾状喷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通过第一隔帘与第二隔帘组成“S”行的消毒路径,使得防疫人员在篷布那得行进的路程增加,以此延长防疫人员的消毒时间,从而提高消毒效果,同时消毒路径的延长,使得单次消毒的人员数量增多,便于在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图4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图4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5中A-A的示意图。

图中:

10、篷布;11、底杆;12、消毒液输送机;13、第二隔帘;14、第一隔帘;15、喷头;16、支撑梁;17、门柱;18、第二隔帘座;19、第一隔帘座;20、顶杆;21、支撑杆;22、横梁;23、支撑柱;24、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为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如在本文中所使用,术语上下和左右不限于其严格的几何定义,而是包括对于机加工或人类误差合理和不一致性的容限,下面详尽说明该一种疫情防控应急棚的具体特征:

参照图1、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疫情防控应急棚,包括篷布10,篷布10内设置有横梁22,横梁22下端面固定有支撑柱23,横梁22下侧设置有底杆11,横梁22上端面固定有两个前后对称的支撑杆21,两个支撑杆21之间固定有顶杆20,横梁22内设置有支撑梁16,支撑梁16下端面固定有两个第一隔帘座19和两个第二隔帘座18,第一隔帘座19下端面固定有第一隔帘14,第二隔帘座18下端面固定有第二隔帘13,所有的底杆11、门柱17、横梁22、支撑柱23、支撑杆21、支撑梁16以及顶杆20均为铝合金材质制成,其质地轻、强度大。

参照图4,横梁22呈正方形,支撑柱23设置有四个,分别固定于横梁22的四个角下端面,底杆11设置有四个,每个底杆1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相邻的两个支撑柱23上,四个底杆11组成正方形。

参照图4,两个支撑杆21均呈倒“V”字形,两个支撑杆21的两端均与横梁22上端面固定,顶杆20固定位置位于支撑杆21顶点处。

参照图4,支撑梁16呈“X”形,其四端分别与横梁22四个角固定。

参照图4、图5,横梁22与前后两侧的底杆11之间均固定有两个左右对称的门柱17。

参照图3、图6、图7,两个第一隔帘座19以横梁22对角线为对称线对称,两个第一隔帘座19均呈“L”形,前侧的第一隔帘座19较短部分的一端与横梁22前侧边固定,其较长部分的一端与横梁22右侧边固定,后侧的第一隔帘座19较短部分的一端与横梁22后侧边固定,其较长部分的一端与横梁22左侧边固定。

参照图3、图6、图7,两个第二隔帘座18以横梁22另一条对角线为对称线对称,两个第二隔帘座18呈“T”字形,前侧的第二隔帘座18横向部分的左端与横梁22左侧边固定,其纵向部分的前端与横梁22前侧边固定,后侧的第二隔帘座18横向部分右端与横梁22右侧边固定,其纵向部分的后端与横梁22后侧边固定。

参照图3、图6、图7,第一隔帘14横截面与第一隔帘座19形状一致,第二隔帘13横截面与第二隔帘座18形状一致,两个第一隔帘14以及两个第二隔帘13之间组成“S”形的路径,路径的前后两个出口分别位于对应侧的两个门柱17之间,第二隔帘13与第一隔帘14由防水布料制成。

参照图3—图7,支撑梁16下端面固定有均匀分布的喷头15,喷头15沿“S”形路径均匀分布,两个第二隔帘13与篷布10之间均形成一个空腔24,两个空腔24分别位于横梁22两个角下方,两个消毒液输送机12分别固定于两个空腔24内,支撑梁16内设置有管路,管路一端与喷头15连通,另一端与消毒液输送机12连通。

具体使用时,启动消毒液输送机12,使得消毒液输送机12通过支撑梁16内的管路向喷头15输送消毒液,使其向下喷出雾状的消毒液;

人员通过前侧的入口进入篷布10内,沿“S”形路径行走,而后从后侧的出口出去;

由于“S”形的路径延长的人员在篷布10内的时间,从而增加了喷头15喷出的雾状消毒水与人员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了消毒效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方案以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