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工程菌的规模化培养装置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工程菌的规模化培养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工程菌的规模化培养装置,包括:立式框、培养箱、培养基和菌种喷洒机构;所述立式框内连接有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内连接有培养基,所述立式框上方连接有菌种喷洒机构。通过伺服电机带动螺纹杆旋转,使联动板通过滑块沿着滑轨滑动,进而能够带动刮刀沿着培养箱内部移动,将培养箱内的培养基聚集在培养箱内部一侧,进而能够集中清理,且培养箱两侧内壁和底部不会有过多的残存,清理较为干净,通过将联通管一端插入三通管一端内部,并旋转T型杆,使T型杆端部贯穿对接框之后复位,即可将联通管固定在三通管内,进而便于组装,通过第一扭簧带动挡板抵在加热膜下方,进而将加热膜安装在培养箱底部,使加热时更加均匀。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973199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淄博乐瑞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2011558.2

  • 发明设计人 石烨欣;王兴刚;郭孟川;张士泽;

    申请日2022-08-01

  • 分类号C12M1/26(2006.01);C12M1/24(2006.01);C12M1/02(2006.01);C12M1/00(2006.01);B08B9/087(2006.01);

  • 代理机构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吴杉

  • 地址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先进陶瓷产业创新园A2001-2002室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42: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06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菌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工程菌的规模化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中,需要使用的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某些杂质进行分解,随着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工程菌养殖也逐渐形成规模化,在工程菌养殖中所使用的规模化培养装置还存在一定缺陷,就比如;

由于不同的工程菌需要不同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在更换旧的培养基时,一般使人工将培养箱内的培养基清理出来,清理效率较低,且清理不彻底,容易留存旧的培养基残余;

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工程菌的规模化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由于不同的工程菌需要不同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在更换旧的培养基时,一般使人工将培养箱内的培养基清理出来,清理效率较低,且清理不彻底,容易留存旧的培养基残余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工程菌的规模化培养装置,包括:立式框、培养箱、培养基和菌种喷洒机构;

所述立式框内连接有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内连接有培养基,所述立式框上方连接有菌种喷洒机构。

优选的,所述培养箱包括:L型板、滑轨、滑块、联动板、刮刀、螺纹杆、第一轴承座、伺服电机,所述培养箱内侧壁上连接有L型板,所述L型板内部上方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下方连接有联动板,所述联动板一侧连接有刮刀,所述刮刀卡合连接在培养箱内。

优选的,所述联动板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端连接在第一轴承座内,所述第一轴承座连接在L型板内侧壁上,所述螺纹杆另一端连接有伺服电机输出端,所述伺服电机连接在培养箱外侧。

优选的,所述菌种喷洒机构包括:支撑架、菌种管、连接管、泵体、菌种箱、三通管、联通管、滴管、第二轴承座、T型杆、对接框、环形板、第二扭簧,所述立式框上方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连接有菌种管,所述菌种管一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末端连接有泵体,所述泵体连接在立式框背部,所述泵体下方设置有菌种箱。

优选的,所述菌种管上方嵌设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一端内部套接有联通管,所述联通管下方连接有滴管,所述滴管设置在培养箱上方。

优选的,所述三通管一端外周面上连接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内连接有T型杆,所述T型杆一端贯穿连接在对接框内,所述对接框外侧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固定连接在联通管外周面上;

第二扭簧,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轴承座一侧,所述第二扭簧端部连接在T型杆上。

优选的,所述T型杆端部高度大于对接框内部高度,且T型杆端部高度小于对接框内部宽度。

优选的,所述培养箱下方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内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末端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上方连接有加热膜,所述轴承下方连接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一端连接在转轴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伺服电机带动螺纹杆旋转,使联动板通过滑块沿着滑轨滑动,进而能够带动刮刀沿着培养箱内部移动,将培养箱内的培养基聚集在培养箱内部一侧,进而能够集中清理,且培养箱两侧内壁和底部不会有过多的残存,清理较为干净,通过将联通管一端插入三通管一端内部,并旋转T型杆,使T型杆端部贯穿对接框之后复位,即可将联通管固定在三通管内,进而便于组装,通过第一扭簧带动挡板抵在加热膜下方,进而将加热膜安装在培养箱底部,使加热时更加均匀,具体内容如下:

1.当需要更换培养基时,启动对应培养箱外侧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带动螺纹杆顺时针旋转,当螺纹杆顺时针旋转时,带动刮刀沿着培养箱移动,推动培养基,将培养基聚集在培养箱内部一侧,进而便于集中清理,提高清理效率,且刮刀清理较为干净,内部不会有过多的残余;

2.将联通管一端插入三通管一端内部,在插入的同时,手动旋转T型杆,当联通管上的环形板抵在三通管一端时,T型杆端部刚好穿过对接框,松开T型杆,T型杆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自行复位,进而将环形板抵在三通管一端,从而将联通管安装在三通管一端,进而便于安装;

3.手动向外旋转挡板,将加热膜放置在多组挡板之间,松开挡板,挡板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复位,抵在加热膜下方,将加热膜固定在培养箱下方,当需要升高内部温度时,启动加热膜,由于加热膜与培养箱底部接触面积较大,且中间并未隔开,与传统通过加热片加热的方式相比,较热较为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L型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部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B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立式框;2、培养箱;201、L型板;202、滑轨;203、滑块;204、联动板;205、刮刀;206、螺纹杆;207、第一轴承座;208、伺服电机;3、培养基;4、菌种喷洒机构;401、支撑架;402、菌种管;403、连接管;404、泵体;405、菌种箱;406、三通管;407、联通管;408、滴管;409、第二轴承座;410、T型杆;411、对接框;412、环形板;413、第二扭簧;5、轴承;6、转轴;7、挡板;8、加热膜;9、第一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工程菌的规模化培养装置,包括:立式框1、培养箱2、培养基3和菌种喷洒机构4;

立式框1内连接有培养箱2,培养箱2内连接有培养基3,立式框1上方连接有菌种喷洒机构4。

培养箱2包括:L型板201、滑轨202、滑块203、联动板204、刮刀205、螺纹杆206、第一轴承座207、伺服电机208,培养箱2内侧壁上连接有L型板201,L型板201内部上方连接有滑轨202,滑轨202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03,滑块203下方连接有联动板204,联动板204一侧连接有刮刀205,刮刀205卡合连接在培养箱2内。联动板204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06,螺纹杆206一端连接在第一轴承座207内,第一轴承座207连接在L型板201内侧壁上,螺纹杆206另一端连接有伺服电机208输出端,伺服电机208连接在培养箱2外侧,使伺服电机208工作时,能够带动螺纹杆206旋转,通过伺服电机208带动螺纹杆206旋转,使联动板204通过滑块203沿着滑轨202滑动,进而能够带动刮刀205沿着培养箱2内部移动,将培养箱2内的培养基3聚集在培养箱2内部一侧,进而能够集中清理,且培养箱2两侧内壁和底部不会有过多的残存,清理较为干净。

菌种喷洒机构4包括:支撑架401、菌种管402、连接管403、泵体404、菌种箱405、三通管406、联通管407、滴管408、第二轴承座409、T型杆410、对接框411、环形板412、第二扭簧413,立式框1上方连接有支撑架401,支撑架401内连接有菌种管402,菌种管402一端连接有连接管403,连接管403末端连接有泵体404,泵体404连接在立式框1背部,泵体404下方设置有菌种箱405,通过泵体404能够将菌种箱405内的菌种输送至菌种管402,进而通过滴管408滴入培养箱2内。菌种管402上方嵌设有三通管406,三通管406一端内部套接有联通管407,联通管407下方连接有滴管408,滴管408设置在培养箱2上方,使菌种能够通过滴管408滴落在培养箱2内的培养基3上。三通管406一端外周面上连接有第二轴承座409,第二轴承座409内连接有T型杆410,T型杆410一端贯穿连接在对接框411内,对接框411外侧固定连接有环形板412,环形板412固定连接在联通管407外周面上,第二扭簧413,一端连接在第二轴承座409一侧,第二扭簧413端部连接在T型杆410上。T型杆410端部高度大于对接框411内部高度,且T型杆410端部高度小于对接框411内部宽度,使T型杆410一端旋转之后能够穿过对接框411,并且复位之后无法从对接框411中退出,通过将联通管407一端插入三通管406一端内部,并旋转T型杆410,使T型杆410端部贯穿对接框411之后复位,即可将联通管407固定在三通管406内,进而便于组装。

培养箱2下方连接有轴承5,轴承5内连接有转轴6,转轴6末端连接有挡板7,挡板7上方连接有加热膜8,轴承5下方连接有第一扭簧9,第一扭簧9一端连接在转轴6上,通过第一扭簧9带动挡板7抵在加热膜8下方,进而将加热膜8安装在培养箱2底部,使加热时更加均匀。

综上所述:如图1-5所示,在使用该用于污水处理工程菌的规模化培养装置时,对本装置进行简单的一个了解,首先,将联通管407一端插入三通管406一端内部,在插入的同时,手动旋转T型杆410,T型杆410在第二轴承座409内旋转的同时,会拧动第二扭簧413,当联通管407上的环形板412抵在三通管406一端时,T型杆410端部刚好穿过对接框411,松开T型杆410,T型杆410在第二扭簧413的作用下自行复位,进而将环形板412抵在三通管406一端,从而将联通管407安装在三通管406一端,同理安装其余联通管407,与传统通过法兰盘对接,并贯穿螺栓锁紧的安装方式相比,安装步骤较少,进而便于安装,其次,手动向外旋转挡板7,挡板7带动转轴6在轴承5内旋转,并拧动第一扭簧9,同理旋转其余几组挡板7,然后,将加热膜8放置在多组挡板7之间,松开挡板7,挡板7在第一扭簧9的作用下复位,抵在加热膜8下方,将加热膜8固定在培养箱2下方,当需要升高内部温度时,启动加热膜8,由于加热膜8与培养箱2底部接触面积较大,且中间并未隔开,与传统通过加热片加热的方式相比,较热较为均匀,最后,当安装完成后,启动泵体404,泵体404将菌种箱405内的污水菌种抽入联通管407内,并通过联通管407进入各个三通管406内,通过各个三通管406进入联通管407内,最终通过滴管408滴入不同的培养箱2内的培养基3上,进而能够规模化培养工程菌,当需要更换培养基3时,启动对应培养箱2外侧的伺服电机208,伺服电机208带动螺纹杆206顺时针旋转,由于螺纹杆206与联动板204螺纹连接,而联动板204通过上方的滑块203与滑轨202滑动连接,因此,当螺纹杆206顺时针旋转时,能够带动联动板204移动,进而带动刮刀205沿着培养箱2移动,推动培养基3,将培养基3聚集在培养箱2内部一侧,进而便于集中清理,提高清理效率,且刮刀205清理较为干净,内部不会有过多的残余,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