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沉淀管、沉淀模块及沉淀装置

一种沉淀管、沉淀模块及沉淀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沉淀管、沉淀模块及沉淀装置,沉淀管包括一体成型的管体,管体包括基板,基板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隔板,位于一端部的分隔板记为端板,其余分隔板上皆设置有弯折部,弯折部朝端板方向延伸。基板、分隔板以及弯折部共同围成具有一个管腔的单体结构或具有两个及以上管腔的联体结构,弯折部与相邻的分隔板之间形成排污口。本实用新型的沉淀管一体成型,便于通过模具进行制造,无焊缝,制造效率高,质量稳定,且在安装沉淀装置时通用性好,能实现模块化安装,布置更为灵活。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887085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青州昉星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2157229.9

  • 发明设计人 刘景光;

    申请日2022-08-16

  • 分类号B01D21/02(2006.01);

  • 代理机构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5;

  • 代理人张玉莲

  • 地址 262500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益都办事处小营村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37: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2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淀管、沉淀模块及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给水处理、中水回用处理等的澄清,或者水处理沉淀,其作用是使水中含有细小的悬浮颗粒尽快、有效下沉实现与水分离,现有技术为加大水中颗粒加速沉降分离,提高表面水力负荷以及污泥颗粒的密度,较多采用在澄清或沉淀池中填充分离斜板或斜管,形成异向流泥水分离澄清或沉淀。分离用斜板或斜管至目前为止,为水处理中最经济有效加速细小悬浮颗粒下沉分离的有效手段,在水处理中被大量应用,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水处理工程中不在应用。

水处理设备一般来说体积都比较大,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斜管,大都根据基板的长度,焊接多个侧板,侧板与侧板之间具有间隙,各个间隙再被围成用于污水流过的管腔,并在管腔上开设排污口。焊接而成的斜管体积较大且容易变形,管腔数量受基板长度的影响,通用性差,不能根据设计要求灵活布置,而且焊接工艺费工费时,容易出现焊接缺陷,使用时,质量不可靠。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沉淀管,本实用新型的沉淀管一体成型,便于通过模具进行制造,无焊缝,制造效率高,质量稳定,且在安装沉淀装置时通用性好,能实现模块化安装,布置更为灵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沉淀管,包括一体成型的管体,所述管体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隔板,位于一端部的所述分隔板记为端板,其余所述分隔板上皆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朝所述端板方向延伸,所述基板、所述分隔板以及所述弯折部共同围成具有一个管腔的单体结构或具有两个及以上管腔的联体结构,所述弯折部与相邻的所述分隔板之间形成排污口。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板相互平行,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基板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管腔的横截面为菱形。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板与设置于其上的所述弯折部之间的夹角为120°。

进一步的,沿所述管腔的长度方向,所述排污口从所述管腔的一端贯通至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弯折部延伸至相邻的分隔板并成为一体,沿所述管腔的长度方向,所述排污口间隔设置于所述弯折部。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为PVC材质的管体;或者,所述管体为铝合金材质的管体。

基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沉淀模块,本实用新型的沉淀模块的沉淀管一体成型,便于通过模具进行制造,无焊缝,制造效率高,质量稳定,且在安装沉淀装置时通用性好,能实现模块化安装,布置更为灵活。

一种沉淀模块,包括如上述的沉淀管,所述沉淀模块还包括间隔条,所述间隔条固定于所述基板上。

基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沉淀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沉淀装置的沉淀管一体成型,便于通过模具进行制造,无焊缝,制造效率高,质量稳定,且在安装沉淀装置时通用性好,能实现模块化安装,布置更为灵活。

一种沉淀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包括如上述的沉淀模块,多个所述沉淀模块叠放于所述支撑框架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与水平面呈60°布置,且所述排污口位于其对应所述管腔的底部。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沉淀管包括一体成型的管体,管体包括基板,基板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隔板,位于一端部的分隔板记为端板,其余分隔板上皆设置有弯折部,弯折部朝端板方向延伸。基板、分隔板以及弯折部共同围成具有一个管腔的单体结构或具有两个及以上管腔的联体结构,弯折部与相邻的分隔板之间形成排污口。本实用新型的沉淀管一体成型,便于通过模具进行制造,无焊缝,制造效率高,质量稳定,且在安装沉淀装置时通用性好,能实现模块化安装,布置更为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沉淀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沉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沉淀模块的放大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沉淀管(具有4个管腔)的放大的再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中沉淀管(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框架;2、管体;21、基板;22、第一端板;23、第二端板;231、第二端板弯折部;24、第一分隔板;241、第一分隔板弯折部;25、第二分隔板;251、第二分隔板弯折部;26、第三分隔板;261、第三分隔板弯折部;3、间隔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5以及图6共同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沉淀管,它包括一体成型的管体1,管体1为PVC材质的管体,或者管体1为铝合金材质的管体。管体1通过模具一体成型。

管体1包括基板21,基板21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隔板,位于一端部的分隔板记为端板,其余分隔板上皆设置有弯折部,弯折部朝端板方向延伸。基板21、分隔板以及弯折部共同围成具有一个管腔的单体结构或具有两个及以上管腔的联体结构,弯折部与相邻的分隔板之间形成排污口。

优选地,分隔板相互平行,弯折部与基板21平行设置。基板、分隔板以及弯折部共同围成具有一个或具有两个以上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的管腔。

管腔的横截面优选为菱形。分隔板与设置于其上的弯折部之间的夹角优选为120°。

优选地,沿管腔的长度方向,排污口从管腔的一端贯通至另一端。或者,弯折部延伸至相邻的分隔板并成为一体,沿管腔的长度方向,排污口间隔设置在弯折部上。

本实施例中,以管体1上具有四个管腔为例进行具体描述。

管体2的基板21的一侧间隔设置五个分隔板,位于两端部的分隔板分别记为第一端板22和第二端板23,在第一端板22和第二端板23之间的三个分隔板分别记为第一分隔板24、第二分隔板25、以及第三分隔板26。第一分隔板24背离基板21的自由端弯折形成第一分隔板弯折部241,第二分隔板25背离基板21的自由端弯折形成第二分隔板弯折部251,第三分隔板26背离基板21的自由端弯折形成第三分隔板弯折部261,第二端板23背离基板21的自由端弯折形成第二端板弯折部231,第一分隔板弯折部241、第二分隔板弯折部251、第三分隔板弯折部261、以及第二端板弯折部231皆朝向第一端板22方向延伸。

第一端板22、基板21、第一分隔板24、以及第一分隔板弯折部241共同围成第一管腔,第一管腔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第一分隔板弯折部241与第一端板22之间形成第一排污口。第一分隔板24、基板21、第二分隔板25、以及第二分隔板弯折部251共同围成第二管腔,第二管腔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第二分隔板弯折部251与第一分隔板24之间形成第二排污口。第二分隔板25、基板21、第三分隔板26、以及第三分隔板弯折部261共同围成第三管腔,第三管腔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第三分隔板弯折部261与第二分隔板25之间形成第三排污口。第三分隔板26、基板21、第二端板23、以及第二端板弯折部231共同围成第四管腔;第四管腔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第二端板弯折部231与第三分隔板26之间形成第四排污口。

第一管腔的横截面优选为菱形;第二管腔的横截面优选为菱形;第三管腔的横截面优选为菱形;第四管腔的横截面优选为菱形。

更为优选地,第一分隔板24与第一分隔板弯折部241之间的夹角为120°;第二分隔板25与第二分隔板弯折部251之间的夹角为120°;第三分隔板26与第三分隔板弯折部261之间的夹角为120°;第二端板23与第二端板弯折部231之间的夹角为120°。

沿第一管腔的长度方向,第一排污口从第一管腔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或者,第一分隔板弯折部241延伸至第一端板22并成为一体,沿第一管腔的长度方向,第一排污口间隔设置在第一分隔板弯折部241上。

沿第二管腔的长度方向,第二排污口从第二管腔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或者,第二分隔板弯折部251延伸至第一分隔板24并成为一体,沿第二管腔的长度方向,第二排污口间隔设置在第二分隔板弯折部251上。

沿第三管腔的长度方向,第三排污口从第三管腔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或者,第三分隔板弯折部261延伸至第二分隔板25并成为一体,沿第三管腔的长度方向,第三排污口间隔设置在第三分隔板弯折部261上。

沿第四管腔的长度方向,第四排污口从第四管腔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或者,第二端板弯折部231延伸至第三分隔板26并成为一体,沿第四管腔的长度方向,第四排污口间隔设置在第二端板弯折部231上。

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制作相关模具,并使用相应模具制造出具有1个、2个、3个、5个、6个、7个、8个、或者其他数量管腔的管体1。

本实用新型的沉淀管一体成型,便于通过模具进行制造,无焊缝,制造效率高,一致性好,质量稳定。

结合图4、图5、以及图6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沉淀模块,沉淀模块还包括间隔条3,间隔条3固定在基板21上,间隔条3可以平行布置有多个。在一个沉淀模块中可以包含一个或者两个及以上的沉淀管。

本实用新型的沉淀模块能够实现模块化制作。

结合图1、图2、图3、以及图4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沉淀装置,它包括支撑框架1,还包括沉淀模块,多个沉淀模块叠放在支撑框架1的内部。可以在支撑框架1的底部开设凹槽,用于固定沉淀模块的沉淀管。或者,采用其他常规的固定方式将沉淀模块框设在支撑框架1内,在此不再赘述。在安装沉淀装置时通用性好,能实现模块化安装,布置更为灵活。

基板21与水平面呈60°布置,且排污口位于其对应管腔的底部。经过试验验证,此种布置方式能够有效地将管腔内除去排污口之外的其他三个顶角处的沉淀物顺利通过排污口排出,提高沉淀效率。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沉淀装置进行水处理时,将沉淀模块叠放在支撑框架1内,形成蜂窝状的管腔结构。需要进行处理的水从管腔的一端流入,流淌至管腔的另一端流出。在流动的过程中,絮状物等杂质在管腔内沉淀,集聚的沉淀物通过排污口排出管腔内部。

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带有序号命名的技术特征(如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分隔板、第一分隔板弯折部、第二分隔板、第二分隔板弯折部、第三分隔板、第三分隔板弯折部、第二端板弯折部、第一管腔、第二管腔、第三管腔、第四管腔、第一排污口、第二排污口、第三排污口、第四排污口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各技术特征,并不代表各技术特征之间的位置关系、安装顺序及工作顺序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内部”、“底部”等描述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