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适用于强夯法施工的道路挖方路基结构

一种适用于强夯法施工的道路挖方路基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强夯法施工的道路挖方路基结构,包括路基强夯区和设于路基强夯区两侧的边部结构,所述边部结构包括挖方边坡、碎落台和减振降排水沟,所述挖方边坡的底部连接碎落台的一端;所述减振降排水沟设于碎落台和路基强夯区之间,所述减振降排水沟的内底部填充有透水混凝土,形成透水混凝土层,透水混凝土层的上表面不低于该处地下水位;透水混凝土层的底部埋设有带孔透水PVC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道路挖方路基两侧设置减振降排水沟,形成上、下两道排水通道,下部排水通道可用于排出道路两侧挖方边坡内和路基内部的地下水;上部排水通道可用于排出挖方路段内流向路基的地表降水,增强挖方路基的地基承载力,减小挖方路基沉降变形。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2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强夯法施工的道路挖方路基结构。

背景技术

强夯法处理地基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法国梅那技术公司首先使用的,我国于1978年先后在天津新港、河北廊坊、河北秦皇岛等地进行强夯法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加固效果,接着强夯法迅速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强夯法由于具有加固效果显著、适用土类广、设备简单、施工方便、节省劳力、施工期短、节约材料、施工文明和施工费用低等优点,很快就传播到世界各地。

强夯施工中,在夯锤落地的瞬间,一部分动能转换为冲击波,从夯点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并引起地表震动。然而,当夯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地表震动强度达到一定数值时,会引起地表和建筑物,构筑物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破坏,并产生振动和噪声等公害,故在挖方路段采用强夯法对路基进行加固时,极易造成挖方边坡垮塌。此外,道路挖方段地下水位较高,路基土含水率、饱和度较高,强夯法处理效果不显著。因此,在道路路基施工中,强夯法一般应用于填方路基,挖方路基中应用较少。

鉴于此,研究一种适用于强夯法施工的道路挖方路基结构,对于减小强夯振动对挖方路基边坡的影响,提高挖方路基地基承载力,减小挖方路基沉降变形,推广强夯法在挖方路基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强夯法施工的道路挖方路基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强夯法施工的道路挖方路基结构,包括路基强夯区和设于路基强夯区两侧的边部结构,所述边部结构包括挖方边坡、碎落台和减振降排水沟,所述挖方边坡的底部连接碎落台的一端;所述减振降排水沟设于碎落台和路基强夯区之间,所述减振降排水沟的内底部填充有透水混凝土,形成透水混凝土层,透水混凝土层的上表面不低于该处地下水位;透水混凝土层的底部埋设有带孔透水PVC管,带孔透水PVC管的端口与外界连通。

按上述方案,在所述减振降排水沟中部填充机制砂,形成机制砂层,机制砂层位于透水混凝土层的上部。

按上述方案,在所述减振降排水沟上部填充黏土,形成黏土层,黏土层位于机制砂层的上部。

按上述方案,所述机制砂层的上表面低于碎落台和路基强夯区的上表面。

按上述方案,所述碎落台的上表面水平。

按上述方案,碎落台的宽度不小于1m。

按上述方案,所述减振降排水沟的截面为矩形。

按上述方案,两个边部结构的碎石台以路基强夯区为中心对称布置。

按上述方案,机制砂层厚度为0.5~2m。

按上述方案,黏土层厚度为0.5~2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道路挖方路基两侧设置减振降排水沟,形成上、下两道排水通道,下部排水通道可用于排出道路两侧挖方边坡内和路基内部的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提高路基及边坡的稳定性;上部排水通道可用于排出挖方路段内流向路基的地表降水,保护路基免受地表水冲刷破坏,提高强夯法施工在挖方路基处的处理效果,增强挖方路基的地基承载力,减小挖方路基沉降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挖方边坡;2、碎落台;3、减振降排水沟;3-1、透水混凝土层;3-2、机制砂层;3-3、黏土层;3-4、带孔透水PVC管;4、路基强夯区;5、地下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适用于强夯法施工的道路挖方路基结构,包括路基强夯区4和设于路基强夯区4两侧的边部结构,所述边部结构包括挖方边坡1、碎落台2和减振降排水沟3,所述挖方边坡1的底部连接碎落台2的一端;所述减振降排水沟3设于碎落台2和路基强夯区4之间,所述减振降排水沟3的内底部填充有透水混凝土,形成透水混凝土层3-1,透水混凝土层3-1的上表面不低于该处地下水位5;透水混凝土层3-1的底部埋设有带孔透水PVC管3-4,带孔透水PVC管3-4的端口与外界连通。

优选地,在所述减振降排水沟3中部填充机制砂,形成机制砂层3-2,机制砂层3-2厚度为0.5~2m,机制砂层3-2位于透水混凝土层3-1的上部。

优选地,在所述减振降排水沟3上部填充黏土,形成黏土层3-3,黏土层3-3厚度为0.5~2m,黏土层3-3位于机制砂层3-2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机制砂层3-2的上表面低于碎落台2和路基强夯区4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碎落台2的上表面水平,碎落台2的宽度不小于1m。

优选地,所述减振降排水沟3的截面为矩形。

优选地,两个边部结构的碎石台以路基强夯区4为中心对称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为:

1、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测量放线,定位挖方路基边线,按照设计坡率,从原地面向下开挖至道路路基设计标高,形成挖方边坡1;

2、在挖方边坡1下部设置碎落台2,碎落台2沿路基中心线对称设置,用以堆放挖方边坡1上掉落的土块、石屑等,碎落台2的宽度不宜小于1m。

3、在碎落台2的内侧开挖减振降排水沟3,减振排水沟的截面为矩形。

4、减振降排水沟3开挖完成后,在其内底部放置一排带孔透水PVC管3-4,再浇筑透水混凝土,形成透水混凝土层3-1,构成排水通道,用以排出地下水和地表渗水。

5、待透水混凝土硬化至设定强度后,在透水混凝土层3-1上方铺设机制砂,形成机制砂层3-2,用于保护透水混凝土层3-1,防止透水混凝土层3-1被路基上方掉落的土块、石屑等杂物封堵。

6、路基强夯区4位于两道减振降排水沟3内侧。

7、待地下水位5降低至路基强夯区4的强夯加固深度以下时,根据设计要求,对路基强夯区4进行强夯,此时减振降排水沟3可起到减振作用,防止强夯引起的振动对路基边坡造成损坏。

8、待路基强夯完成后,在减振降排水沟3的机制砂层3-2上方填筑黏土,形成黏土层3-3,用以保护机制砂层3-2和透水混凝土层3-1,并可增加路基防冻层厚度,避免天气降温影响减震降排水沟下部的透水混凝土层3-1和带孔透水PVC管3-4,防止路基下部排水设施受冻破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