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装置

一种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砂浆强度试验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装置,其可以对试块进行夹持固定,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实用性;包括上压板、上压块、下压板、下压块和定位机构,下压块固定安装在下压板顶部,上压块和下压块顶部均固定设置有钢垫条,下压板顶部均匀固定设置有四组支柱,上压块固定安装在上压板底部,上压板顶部贯穿设置有四组滑动孔,四组支柱分别与四组滑动孔滑动套装,定位机构安装在下压板上;定位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转盘、两组固定板、两组定位板、两组第一皮带轮、两组第二皮带轮和传动杆,两组固定板分别固定安装在下压板顶部的左端和右端。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22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砂浆强度试验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劈裂抗拉强度是衡量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使用的基本性能之一,劈裂抗拉试验中,当加固材料在承受最大载荷后,继续增加应力,加固材料就会发生不可逆的破坏,由于加固材料如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体属于脆性材料,所以加固材料的劈裂抗拉形式为脆性破坏,即碎裂,JTS/T236-2019《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检测技术规范》要求水泥砂浆劈裂需进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试验时,将试块置于上下压块之间,并且上、下压块上均焊接有直径4mm的钢垫条,逐步加荷,计算得出其砂浆劈裂抗拉强度;

现有的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过程中发现,在试验时往往直接将试块放置在钢垫条上,由于试块并非在平面上,所以会导致试块倾斜不稳定,不能保证钢垫条位于试块的正中心,从而使试验结果不准确,降低了工作效率,从而导致实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对试块进行夹持固定,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实用性的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装置,包括上压板、上压块、下压板、下压块和定位机构,下压块固定安装在下压板顶部,上压块和下压块顶部均固定设置有钢垫条,下压板顶部均匀固定设置有四组支柱,上压块固定安装在上压板底部,上压板顶部贯穿设置有四组滑动孔,四组支柱分别与四组滑动孔滑动套装,定位机构安装在下压板上;

定位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转盘、两组固定板、两组定位板、两组第一皮带轮、两组第二皮带轮和传动杆,两组固定板分别固定安装在下压板顶部的左端和右端,两组定位板左端分别贯穿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两组固定板左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转动杆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转动杆的右端依次转动穿过第一螺纹孔和第一通孔并与转盘左端连接,第一转动杆左端与下压块右端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杆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二转动杆的左端依次转动穿过第二螺纹孔和第二通孔,第二转动杆右端与下压块左端转动连接,下压块左端后侧贯穿设置有传动孔,传动杆与传动孔转动连接,两组定位板左端后侧均设置有第三通孔,两组固定板左端后侧均设置有第四通孔,传动杆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依次转动穿过两组第三通孔和两组第四通孔,两组第一皮带轮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转动杆和传动杆的右端,两组第二皮带轮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动杆和传动杆的左端,两组第一皮带轮与两组第二皮带轮分别通过两组皮带传动,两组定位板底部分别与下压板顶部贴合,两组定位板顶部分别固定设置有夹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装置,还包括把手,把手左端与转盘右端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装置,把手上包裹设置有防滑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装置,两组第一皮带轮和两组第二皮带轮上均设置有摩擦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装置,还包括两组保护垫,两组保护垫分别固定安装在两组定位板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装置,还包括两组限位块,下压板顶部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限位槽,两组限位块分别与两组限位槽滑动套装,两组限位块分别固定安装在两组定位板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装置,还包括两组抬手,两组抬手分别固定安装在上压板的左端和右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装置,还包括四组导向斗,四组导向斗顶部分别与四组滑动孔底部连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试验时,将试块放置在两组定位板顶部,转动转盘,转盘一方面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另一方面带动两组第一皮带轮同步转动,两组第一皮带轮通过传动杆带动两组第二皮带轮同步转动,从而使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同步转动,从而使两组定位板相互靠近,直到两组夹板加持固定住试块,然后可以用压力机按压上压板进行试验了,该过程实现了对试块进行夹持固定的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增强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压板和导向斗连接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杆和第二皮带轮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上压板;2、上压块;3、下压板;4、下压块;5、第一转动杆;6、第二转动杆;7、转盘;8、两组固定板;9、两组定位板;10、两组第一皮带轮;11、两组第二皮带轮;12、传动杆;13、两组夹板;14、把手;15、防滑套;16、两组保护垫;17、两组限位块;18、两组抬手;19、四组导向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装置,包括上压板1、上压块2、下压板3、下压块4和定位机构,下压块4固定安装在下压板3顶部,上压块2和下压块4顶部均固定设置有钢垫条,下压板3顶部均匀固定设置有四组支柱,上压块2固定安装在上压板1底部,上压板1顶部贯穿设置有四组滑动孔,四组支柱分别与四组滑动孔滑动套装,定位机构安装在下压板3上;

定位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杆5、第二转动杆6、转盘7、两组固定板8、两组定位板9、两组第一皮带轮10、两组第二皮带轮11和传动杆12,两组固定板8分别固定安装在下压板3顶部的左端和右端,两组定位板9左端分别贯穿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两组固定板8左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转动杆5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转动杆5的右端依次转动穿过第一螺纹孔和第一通孔并与转盘7左端连接,第一转动杆5左端与下压块4右端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杆6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二转动杆6的左端依次转动穿过第二螺纹孔和第二通孔,第二转动杆右端与下压块4左端转动连接,下压块4左端后侧贯穿设置有传动孔,传动杆12与传动孔转动连接,两组定位板9左端后侧均设置有第三通孔,两组固定板8左端后侧均设置有第四通孔,传动杆12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依次转动穿过两组第三通孔和两组第四通孔,两组第一皮带轮10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转动杆5和传动杆12的右端,两组第二皮带轮11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动杆6和传动杆12的左端,两组第一皮带轮10与两组第二皮带轮11分别通过两组皮带传动,两组定位板9底部分别与下压板3顶部贴合,两组定位板9顶部分别固定设置有夹板13;试验时,将试块放置在两组定位板顶部,转动转盘,转盘一方面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另一方面带动两组第一皮带轮同步转动,两组第一皮带轮通过传动杆带动两组第二皮带轮同步转动,从而使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同步转动,从而使两组定位板相互靠近,直到两组夹板加持固定住试块,然后可以用压力机按压上压板进行试验了,该过程实现了对试块进行夹持固定的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增强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装置,还包括把手14,把手14左端与转盘7右端转动连接;通过把手可以快速的转动转盘,从而增强了使用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装置,把手14上包裹设置有防滑套15;防滑套可以避免转动把手时发生打滑,从而增强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装置,两组第一皮带轮10和两组第二皮带轮11上均设置有摩擦纹;摩擦纹可以避免皮带运动时发生打滑,从而增强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装置,还包括两组保护垫16,两组保护垫16分别固定安装在两组定位板9的顶部;保护垫可以避免定位板在试验时直接与试块接触,从而增强了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装置,还包括两组限位块17,下压板3顶部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限位槽,两组限位块17分别与两组限位槽滑动套装,两组限位块17分别固定安装在两组定位板9底部;限位块可以防止两组定位板发生移动,从而增强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装置,还包括两组抬手18,两组抬手18分别固定安装在上压板1的左端和右端;通过抬手可以更便捷抬起上压板,从而增强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装置,还包括四组导向斗19,四组导向斗19顶部分别与四组滑动孔底部连通连接;导向斗可以使支柱与滑动孔的套装更加便捷,从而增强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装置,实验时,将试块放置在两组定位板顶部,转动转盘,转盘一方面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另一方面带动两组第一皮带轮同步转动,两组第一皮带轮通过传动杆带动两组第二皮带轮同步转动,从而使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同步转动,从而使两组定位板相互靠近,直到两组夹板加持固定住试块,将上压板上的四组滑动孔分别与四组支柱套装,然后可以用压力机按压上压板进行试验了,该过程实现了对试块进行夹持固定的过程。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