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咽拭子采集机构及咽拭子采样设备

咽拭子采集机构及咽拭子采样设备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咽拭子采集机构及咽拭子采样设备,咽拭子采集机构包括采集管输送子模块、咽拭子调度子模块、采集管上料子模块、集料子模块以及盖体拆装子模块;采集管输送子模块输送采集管的运动轨迹包括采集管上料位、采集管集料位以及采集管下料位;采集管上料子模块将采集管输送到采集管上料位;采集管输送子单元将采集管输送到采集管集料位,盖体拆卸子模块将采集管打开/封闭;咽拭子调度子模块抓取采样后的咽拭子并输送到采集管内。采集管输送子模块将装有咽拭子的采集管输送到集料子模块下料。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完成采样后咽拭子以及采集管的回收工作,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而且提高了样本回收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793135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雄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2467309.4

  • 申请日2022-09-19

  • 分类号A61B10/00(2006.01);

  • 代理机构深圳市宏德雨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26;

  • 代理人李捷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区社区高新南九道10号深圳湾科技生态园10栋A2901-2902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25: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1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病毒检测采样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咽拭子采集机构及咽拭子采样设备。

背景技术

在如今流行性疾病频发的大环境下,病毒检测是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一环。

现有的采样站仍然通过医护人员进行人工采样,咽拭子样本回收和采集管回收的工作量大,人工回收咽拭子样本和采集管的效率低下。故需要提供一种咽拭子采集机构及咽拭子采样设备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咽拭子采集机构及咽拭子采样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咽拭子采样设备仍然通过医护人员回收咽拭子样本以及采集管,回收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咽拭子采集机构,与基座箱连接;所述咽拭子采集机构包括:

采集管输送子模块,活动设置在所述基座箱上,所述采集管输送子模块用于夹持并输送采集管,所述采集管包括管体以及封闭所述管体的管盖,所述采集管输送子模块运动轨迹上依次包括采集管上料位、采集管集料位以及采集管下料位;

咽拭子调度子模块,与所述基座箱连接,所述咽拭子调度子模块将咽拭子从咽拭子下料位输送到所述采集管集料位;以及

采集管上料子模块,设置在所述基座箱上,所述采集管上料子模块将采集管输送到所述采集管集料位;

集料子模块,与所述基座箱连接,所述集料子模块将所述采集管下料位的采集管下料。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采集管输送子模块包括:

采集管固定装置,位于所述咽拭子调度子模块、采集管上料子模块、集料子模块以及所述盖体拆装子模块之间,所述采集管固定装置用于收容所述管体;以及

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基座箱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采集管固定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采集管固定装置转动,所述采集管固定装置转动方向所在平面与所述基座箱所在平面垂直,所述采集管上料子模块位于所述采集管固定装置一侧,所述盖体拆装子模块位于所述采集管固定装置上方,所述集料子模块位于所述采集管固定装置下方。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咽拭子调度子模块包括:

咽拭子夹持装置,位于所述咽拭子输送子模块与中转平台之间,所述咽拭子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咽拭子;以及

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基座箱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咽拭子夹持装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咽拭子夹持装置在所述咽拭子下料位以及所述采集管集料位之间往返运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咽拭子包括咽拭子头以及与咽拭子头连接的咽拭子杆,所述集料子模块包括:

采集管集料装置,位于所述采集管输送子模块下方,所述采集管集料装置与所述基座箱连接,用于收容采集样品后的采集管;以及

废料收集装置,位于所述咽拭子调度子模块下方,所述废料收集装置用于收容剪切后的咽拭子杆;

其中,所述咽拭子调度子模块用于将采样后的咽拭子剪切成咽拭子头以及与咽拭子杆,咽拭子调度子模块将所述咽拭子头输送到所述采集管集料位;并将剪切后的咽拭子杆下料到所述废料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咽拭子夹持装置包括:

安装座,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以及

夹持单元,与所述夹持单元连接,所述夹持单元包括用于夹持所述咽拭子杆的第四夹持开口;

剪切单元,与所述安装座连接,且所述剪切单元位于所述夹持单元上方,所述剪切单元用于将咽拭子头与咽拭子杆剪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夹持单元包括:

第一夹块,与所述安装座活动连接;

第二夹块,与所述安装座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夹块与所述第一夹块相对设置,形成第四夹持开口;以及

夹持驱动子单元,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夹持驱动子单元与所述第一夹块以及所述第二夹块连接,所述夹持驱动子单元驱动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第二夹块相对运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夹块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夹持驱动子单元包括: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块远离所述第二夹块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挤压所述第一夹块往所述第二夹块方向运动;

转动轴,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长边所在直线与所述第一夹块以及第二夹块所在直线垂直;

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一端设置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与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另一端竖直设置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贯穿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固定杆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夹块的位置;

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安装座连接,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转动轴转动;

其中,沿所述安装座所在平面的投影,所述第一轴孔在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左偏心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夹块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槽,所述夹持驱动子单元还包括: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将第二夹块远离所述第一夹块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挤压所述第二夹块往所述第一夹块方向运动;

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一端设置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与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另一端竖直设置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贯穿所述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固定杆用于限定所述第二夹块的位置;

其中,所述第二轴孔在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右偏心位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一驱动杆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杆相对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剪切单元包括:

第一切刀,与所述安装座活动连接;以及

第二切刀,与所述安装座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切刀与所述第二切刀相对设置,形成剪切口;以及

剪切驱动子单元,所述剪切驱动子单元与所述第一切刀以及第二切刀连接,所述剪切驱动子单元驱动所述第一切刀以及第二切刀相对运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切刀位于所述第一夹块上方,所述第二切刀位于所述第二夹块上方,所述剪切驱动子单元为所述夹持驱动子单元,

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一切刀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切刀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咽拭子采样设备,其包括:

基座箱,所述基座箱上设置有中转平台,所述中转平台周侧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活动连接有咽拭子采样装置,所述底座的运动轨迹包括依次设置的消毒位、咽拭子上料位、咽拭子采样位以及咽拭子下料位,所述基座箱对应所述咽拭子采样位设置有采样窗口;

消毒机构,与所述基座箱连接,且位于所述中转平台上方,所述消毒机构用于对位于所述消毒位的所述咽拭子采样装置进行消毒操作;

咽拭子上料机构,与所述基座箱连接,所述咽拭子上料机构用于将咽拭子输送到所述咽拭子上料位,并与所述咽拭子采样装置插接;以及

如上所述的咽拭子采集机构,所述咽拭子采集机构与所述基座箱连接,所述咽拭子采集机构用于将位于所述咽拭子下料位的采样后的咽拭子输送到采集管中。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咽拭子采集机构及咽拭子采样设备中,咽拭子采集机构通过采集管输送子模块输送采集管,采集管输送子模块运动轨迹上包括采集管上料位、采集管集料位以及采集管下料位;采集管上料子模块将采集管输送到采集管上料位;采集管输送子单元将采集管输送到采集管集料位,盖体拆卸子模块打开采集管;咽拭子调度子模块抓取采样后的咽拭子,并输送到采集管内。收集咽拭子后的采集管通过盖体拆装子模块将采集管重新封闭;然后采集管输送子模块将采集管输送到集料子模块下料。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完成采样后咽拭子以及采集管的回收工作,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而且提高了样本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咽拭子采样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咽拭子采样设备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咽拭子采集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采集管上料子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咽拭子调度子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采集管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采集管固定装置内部结构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采集管固定装置截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咽拭子调度子模块侧视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咽拭子调度子模块侧视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咽拭子调度子模块分解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驱动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二驱动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咽拭子夹持装置截面图。

附图标记:附图标记:基座箱1、中转平台11、咽拭子采样装置11a、咽拭子12、采集管13;

消毒机构2;

咽拭子上料机构3;

咽拭子采集机构4、采集管输送子模块41、采集管固定装置41a、支撑架411、固定筒412、夹持件413、第三驱动单元414、第三驱动电机4141、第二驱动轮4142、连接板4143、第二弹性件4144、导向杆4145、从动轮4146、第一驱动装置41b、咽拭子调度子模块42、咽拭子夹持装置42a、安装座421、调节件4211、防护罩4212、夹持单元422、第一夹块4222、第一导向槽4222a、第一定位凸起4222b、第二夹块4223、第二导向槽4223a、第二定位凸起4223b、夹持驱动子单元4224、转动轴4224a、第一驱动杆4224b、第一固定杆4224c、第二驱动杆4224d、第二固定杆4224e、第四驱动电机4224f、第三弹性件4224g、第四弹性件4224h、剪切单元423、第一切刀4231、第二切刀4232、第二驱动装置42b、转动单元424、弧形导向槽4241、升降单元425、采集管上料子模块43、采集管料盒43a、采集管上料孔431、采集管推送装置43b、气缸推杆432、流道433、料盒推送装置43c、集料子模块44、采集管集料装置44a、废料收集装置44b、盖体拆装子模块45、套筒夹持装置45a、盖体转动装置45b、盖体升降装置45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实用新型术语中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咽拭子采样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咽拭子采样设备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咽拭子采集机构示意图。

如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咽拭子采集机构及核算采样工作站的优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咽拭子采集机构及核算采样工作站的优选实施例为:一种咽拭子采集机构,应用在咽拭子采样设备中,咽拭子采样设备包括基座箱1,基座箱1上转动设置有中转平台11,中转平台11周侧设置有底座,底座上活动连接有咽拭子采样装置11a,底座运动轨迹包括咽拭子下料位。咽拭子采集机构4设置在基座箱1上,咽拭子采集机构4用于将位于咽拭子下料位的采样后的咽拭子12(即咽拭子样本)输送到采集管13中,从而完成自动化采样的工作流程。

对本实施例中的咽拭子采集机构4进行详细阐述:

结合图2和图3,采集管13包括管体以及封闭管体的管盖,咽拭子采集机构4包括采集管输送子模块41、咽拭子调度子模块42、采集管上料子模块43、集料子模块44以及盖体拆装子模块45;其中采集管输送子模块41活动设置在基座箱1上,采集管输送子模块41用于夹持采集管13,采集管输送子模块41运动轨迹上依次包括采集管上料位、采集管集料位以及采集管下料位;咽拭子调度子模块42与基座箱1连接,咽拭子调度子模块42在中转平台11与采集管输送子模块41之间,且咽拭子调度子模块42位于采集管输送子模块41上方,用于将咽拭子从咽拭子下料位以输送到采集管集料位;采集管上料子模块43设置在基座箱1上,采集管上料子模块43将采集管13输送到采集管集料位;盖体拆装子模块45位于采集管集料位上方,且盖体拆装子模块45与基座箱1连接,盖体拆装子模块45用于夹取管盖,并驱动管盖相对管体运动,从而便于采样后咽拭子的收集。集料子模块44与基座箱1连接,集料子模块44用于收集装有咽拭子的采集管;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集料子模块44收集装有咽拭子头的采集管。

结合图4和图6,本实施例中的采集管上料子模块43进行阐述:

采集管上料子模块43包括采集管料盒43a以及采集管推送装置43b;其中采集管料盒43a与基座箱1连接,采集管料盒43a用于盛放采集管13,采集管料盒43a底端设置有采集管上料孔431;采集管推送装置43b与基座箱1连接,且位于采集管料盒43a远离采集管输送子模块41一侧;采集管推送装置43b用于将采集管13从采集管上料孔431推送到采集管输送子模块41。

当采集管固定装置41a位于采集管上料位,采集管固定装置41a的固定筒412与采集管上料孔431连通,此时采集管推送装置43b将采集管13推送上料到采集管固定装置41a的固定筒412内。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采集管推送装置43b包括气缸推杆432以及流道433,流道433设置在采集管料盒43a以及采集管输送子模块41之间,用于将采集管13进行导向输送,提升采集管13上料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气缸推杆432设置在采集管料盒43a远离流道433一侧,用于将采集管13依次贯穿采集管料盒43a的采集管上料孔431、流道433,并输送到采集管固定装置41a。

进一步的,采集管料盒43a内盛放有若干采集管,若干采集管分隔成依次竖直摆放的采集管组,采集管组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采集管组排列方向所在直线与采集管组长边所在直线垂直,且采集管料盒43a底端对应若干组采集管组位置均设置有采集管上料孔431。

采集管上料子模块43还包括料盒推送装置43c,料盒推送装置43c与基座箱1连接,且料盒推送装置43c与采集管料盒43a一端连接,料盒推送装置43c驱动采集管料盒43a运动;沿基座箱1上的投影,采集管料盒43a运动轨迹长边所在直线与采集管推送装置43b长边所在直线垂直。采集管料盒43a内整齐排列有若干采集管13,便于采集管13的自动上料,提升了采集管上料子模块43的实用性。

结合图4、图6-图8,对本实施例中的采集管输送子模块41进行阐述:

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采集管13包括管体以及封闭管体的管盖,采集管输送子模块41包括采集管固定装置41a、以及驱动采集管固定装置41a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41b,采集管固定装置41a转动方向所在平面与基座箱1所在平面垂直;本实施例中的采集管固定装置41a的转动方向所在平面与中转平台11所在平面垂直。采集管上料子模块43位于采集管固定装置41a一侧,盖体拆装子模块45位于在采集管固定装置41a上方,且盖体拆装子模块45与基座箱1连接,盖体拆装子模块45用于夹取管盖,并驱动管盖相对管体运动。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采集管固定装置41a转动方向所在平面与基座箱1顶面垂直,采集管上料子模块43位于采集管固定装置41a一侧,集料子模块44位于采集管固定装置41a下方;采集管固定装置41a通过转动输送采集管13,结构设计紧凑,充分利用设备的内部空间。

本实施例中,采集管固定装置41a包括支撑架411、固定筒412以及夹持件413;支撑架411与第一驱动装置41b连接;固定筒412与支撑架411连接,固定筒412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固定筒412用于放置管体;夹持件413与固定筒412连接,夹持件413用于夹持管体。采集管固定装置41a可对采集管13进行夹持固定,提升其输送采集管13过程中的稳定性,夹持件413可为弹性件,例如弹性橡胶片、弹簧片等。

进一步的,固定筒412侧边设置有第四通孔,采集管固定装置41a还包括第三驱动单元414,夹持件413通过第三驱动单元414与支撑架411连接,第三驱动单元414驱动夹持件413贯穿第四通孔,并延伸至固定筒412内部,夹持件413与固定筒412内壁将管体夹持。夹持件413将固定筒412内部的管体夹持,夹持件413相对固定筒412运动,可夹持多种型号的采集管13,提升了采集管固定装置41a结构的实用性。

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单元414包括连接板4143、第二弹性件4144、第二驱动轮4142以及第三驱动电机4141;其中连接板4143与夹持件413远离固定筒412一端连接;第二弹性件4144将连接板4143与固定筒412连接,第二弹性件4144用于驱动连接板4143与固定筒412相对靠近。第二驱动轮4142与支撑架411转动连接,且第二驱动轮4142位于连接板4143与固定筒412中间,第二驱动轮4142周侧与连接板4143侧边抵接;第三驱动电机4141与支撑架411连接,且第三驱动电机4141驱动第二驱动轮4142偏圆心转动。

通过第二弹性件4144驱动夹持件413对采集管13进行弹性夹持;第三驱动电机4141通过第二驱动轮4142的偏圆心转动,第二驱动轮4142侧边抵接连接板4143,使得连接板4143带动夹持件413远离采集管13,从而使得夹持件413解除对管体的夹持。

此外,本实施例中支撑架411上还设置有导向杆4145,导向杆4145长边所在直线与夹持件413运动方向所在直线平行,连接板4143与导向杆4145滑动连接,连接板4143通过导向杆4145提升夹持件413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且连接板4143底端通过从动轮4146与第二驱动轮4142抵接,减少第三驱动单元414的磨损。

结合图4,对本实施例中的盖体拆装子模块45进行阐述:

盖体拆装子模块45包括套筒夹持装置45a、盖体转动装置45b以及盖体升降装置45c;其中套筒夹持装置45a设置在采集管固定装置41a上方,且套筒夹持装置45a底端设置有第三夹持开口;盖体转动装置45b与套筒夹持装置45a连接,盖体转动装置45b驱动套筒夹持装置45a转动;盖体升降装置45c与基座箱1连接,且盖体升降装置45c通过盖体转动装置45b与套筒夹持装置45a连接,盖体升降装置45c用于驱动套筒夹持装置45a相对采集管固定装置41a运动。

盖体拆装子模块45设计精简实用,通过套筒夹持装置45a对采集管13的管盖进行夹持,盖体转动装置45b驱动管盖相对管体扭动,从而完成采集管13的拆分/安装。盖体升降装置45c驱动管盖和管体的相对远离/靠近,便于采集管13收集咽拭子12。

结合图5、图9-图14,对本实施例中的咽拭子调度子模块42结构进行阐述:

咽拭子调度子模块42包括咽拭子夹持装置42a以及第二驱动装置42b;咽拭子夹持装置42a位于采集管输送子模块41与中转平台11之间,咽拭子夹持装置42a用于夹持咽拭子12;第二驱动装置42b与基座箱1连接,第二驱动装置42b与咽拭子夹持装置42a连接,第二驱动装置42b驱动咽拭子夹持装置42a在咽拭子下料位以及采集管集料位之间往返运动,从而完成采样后咽拭子12的夹持输送。

咽拭子12包括咽拭子头以及与咽拭子头连接的咽拭子杆,本实施例中的集料子模块44包括采集管集料装置44a以及废料收集装置44b;采集管集料装置44a位于采集管输送子模块41中的采集管固定装置41a下方;采集管集料装置44a与基座箱1连接,采集管集料装置44a用于收容采集样品后的采集管13,本实施例中的采集管集料装置44a包括采集管集料盒。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集料子模块44还包括废料收集装置44b,废料收集装置44b位于咽拭子调度子模块42下方,废料收集装置44b用于收集剪切后的咽拭子杆。

其中,咽拭子调度子模块42用于将采样后的咽拭子12剪切成咽拭子头以及咽拭子杆,咽拭子调度子模块42将咽拭子头输送到采集管集料位;并将剪切后的咽拭子杆下料到废料收集装置44b。咽拭子调度子模块42还具有剪切咽拭子头、并下料咽拭子杆的功能,提升了咽拭子调度子模块42结构的实用性,使得采集管13可收集更多采样后的咽拭子头,提升采样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咽拭子夹持装置42a包括安装座421、夹持单元422以及剪切单元423;安装座421与第二驱动装置42b连接;夹持单元422与安装座421连接,夹持单元422包括用于夹持咽拭子杆的第四夹持开口;剪切单元423与安装座421连接,且剪切单元423位于夹持单元422上方,剪切单元423用于将咽拭子头与咽拭子杆剪切。咽拭子夹持装置42a通过夹持单元422夹持咽拭子杆,剪切单元423将咽拭子12剪切,便于使用。

结合图11-14,本实施例中,夹持单元422包括第一夹块4222、第二夹块4223以及夹持驱动子单元4224;第一夹块4222与安装座421活动连接;第二夹块4223与安装座421活动连接,且第二夹块4223与第一夹块4222相对设置,形成第四夹持开口。夹持驱动子单元4224与安装座421连接,夹持驱动子单元4224与第一夹块4222以及第二夹块4223连接,夹持驱动子单元4224驱动第一夹块4222与第二夹块4223相对运动,从而调节第四夹持开口的大小,便于夹持咽拭子12。

进一步的,第一夹块4222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4222a,第一导向槽4222a的长边所在直线,与第一夹块4222以及第二夹块4223所在直线平行。

夹持驱动子单元4224包括第三弹性件4224g、转动轴4224a、第一驱动杆4224b、第四驱动电机4224f、第四弹性件4224h以及第二驱动杆4224d。其中第三弹性件4224g一端与安装座421连接,第三弹性件4224g另一端与第一夹块4222远离第二夹块4223一端连接,第三弹性件4224g用于挤压第一夹块4222往第二夹块4223方向运动,使得第四夹持开口闭合,从而夹持咽拭子12。

转动轴4224a与安装座421转动连接,转动轴4224a长边所在直线与夹持单元422所在平面垂直,尤其转动轴4224a长边所在直线与第一夹块4222以及第二夹块4223所在直线垂直;第一驱动杆4224b一端设置有第一轴孔,第一轴孔与转动轴4224a转动连接,第一驱动杆4224b另一端竖直设置有第一固定杆4224c,第一固定杆4224c贯穿第一导向槽4222a,第一固定杆4224c用于限定第一夹块4222的位置。第四驱动电机4224f与安装座421连接,且第四驱动电机4224f与转动轴4224a传动连接,第四驱动电机4224f驱动转动轴4224a转动。

其中,沿安装座421所在平面的投影,第一轴孔在第一驱动杆4224b的左偏心位置。夹持驱动子单元4224通过第三弹性件4224g驱动第一夹块4222挤压第二夹块4223;第四驱动电机4224f驱动第一驱动杆4224b偏心转动,使得第一驱动杆4224b可反向约束第一夹块4222的位置,从而使得第一夹块4222远离第二夹块4223,可保持第四夹持开口的开口位置。

进一步的,第二夹块4223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槽4223a,夹持驱动子单元4224还包括第四弹性件4224h以及第二驱动杆4224d,第四弹性件4224h将第二夹块4223远离第一夹块4222一端与安装座421连接,第四弹性件4224h挤压第二夹块4223往第一夹块4222方向运动;第二驱动杆4224d一端设置有第二轴孔,第二轴孔与转动轴4224a转动连接,第二驱动杆4224d另一端竖直设置有第二固定杆4224e,第二固定杆4224e贯穿第二导向槽4223a,第二固定杆4224e用于限定第二夹块4223的位置。

其中,第二轴孔在第二驱动杆4224d的右偏心位置,第四驱动电机4224f驱动转动轴4224a转动,第一驱动杆4224b以及第二驱动杆4224d相对转动。第二夹块4223相对第一夹块4222运动,通过同一个转动轴4224a同时驱动两个驱动杆相对运动,结构精简巧妙;提升了夹持单元422夹持咽拭子12的效率,同时精简了夹持驱动子单元4224,结构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的夹持驱动子单元4224结构优选方式如上;但不限于上述夹持驱动子单元4224,还可以为常规的气缸、液压缸、直线电机等驱动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安装座421包括防护罩4212,防护罩4212用于防护夹持单元422以及剪切单元423,提升咽拭子夹持装置42a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护罩4212一侧设置有咽拭子导向槽,咽拭子导向槽与第四夹持开口连通,便于咽拭子12的导向输送,且咽拭子导向槽可限定咽拭子12在夹持单元422的位置。

对本实施例中的剪切单元423结构进行阐述:

剪切单元423包括第一切刀4231、第二切刀4232以及剪切驱动子单元;第一切刀4231活动连接在安装座421上;第二切刀4232活动连接在安装座421上,且第一切刀4231与第二切刀4232相对设置,形成剪切口。剪切口用于将咽拭子头与咽拭子杆剪切。

剪切驱动子单元与第一切刀4231以及第二切刀4232连接,剪切驱动子单元驱动第一切刀4231以及第二切刀4232相对运动,从而控制剪切口的开合,咽拭子12的剪切过程中夹持单元422将咽拭子杆进行夹持,第六剪切结构通过两个相对运动的切刀完成咽拭子12剪切作业。

进一步的,第一切刀4231位于第一夹块4222上方,第二切刀4232位于第二夹块4223上方,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剪切驱动子单元为夹持驱动子单元4224。

其中第一固定杆与第一切刀4231连接,第二固定杆与第二切刀4232连接;剪切驱动子单元为夹持驱动子单元4224,同一个驱动杆可进一步驱动两个切刀相对运动,进一步精简了驱动结构,提升咽拭子调度子模块42结构的实用性。

本实施例中,咽拭子夹持装置42a的运动状态包括初始状态、夹持状态以及剪切状态;当咽拭子夹持装置42a位于初始状态,第一夹块4222与第二夹块4223远离,第一切刀4231与第二切刀4232远离,第一切刀4231与第二切刀423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夹块4222与第二夹块4223之间的距离。

当咽拭子夹持装置42a位于夹持状态,第一夹块4222与第二夹块4223抵接,第一切刀4231与第二切刀4232相互远离。当咽拭子夹持装置42a位于剪切状态,第一夹块4222与第二夹块4223抵接,第一切刀4231与第二切刀4232相对靠近;从而完成咽拭子12的剪切。

本实施例中,第一夹块4222顶端远离第二夹块4223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4222b,第一定位凸起4222b与第一切刀4231活动连接,第一切刀4231可推动第一夹块4222远离第二夹块4223,提升了第一切刀4231与第一夹块4222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二夹块4223顶端远离第一导向槽4222a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4223b,第二定位凸起4223b与第二切刀4232活动连接,第二切刀4232可推动第二夹块4223远离第一夹块4222,提升了第二切刀4232与第二夹块4223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42b包括转动单元424以及升降单元425;转动单元424一侧与夹持单元422转动连接,转动单元424翻转方向所在平面与基座箱1顶面所在平面垂直;升降单元425与基座箱1连接,升降单元425与转动单元424连接,升降单元425驱动转动单元424相对基座箱1顶面运动。本实施例中的咽拭子下料位与采集管上料位均在咽拭子夹持装置42a翻转的运动轨迹上,转动单元424可调整夹具夹持咽拭子12的朝向,升降单元425便于将咽拭子头输送到采集管13中,转动输送的结构设计精巧,节省第二驱动装置42b的体积,减少设备内部空间的利用,便于安装。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夹持单元422设置有调节件4211,调节件4211设置在安装座421上;转动单元424一侧设置有弧形导向槽4241,调节件4211与弧形导向槽4241滑动连接,提升第二驱动装置42b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结合图1-图2,对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咽拭子采样设备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该咽拭子采样设备包括基座箱1、消毒机构2、咽拭子上料机构3以及上述的咽拭子采集机构4,基座箱1上设置有中转平台11,中转平台11周侧设置有底座,底座上活动连接有咽拭子采样装置11a,底座的运动轨迹包括依次设置的消毒位、咽拭子上料位、咽拭子采样位以及咽拭子下料位,基座箱1对应咽拭子采样位设置有采样窗口。

消毒机构2与基座箱1连接,且位于中转平台11上方,消毒机构2用于对位于消毒位的咽拭子采样装置11a进行消毒操作;咽拭子上料机构3与基座箱1连接,咽拭子上料机构3用于将咽拭子输送到咽拭子上料位,并与咽拭子采样装置11a插接;上述的咽拭子采集机构4与基座箱1连接,咽拭子采集机构4用于将位于咽拭子下料位的采样后的咽拭子输送到采集管中。

咽拭子采样设备自动化采样的工作流程,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提升了的采样的效率,实用性强。

该咽拭子采样设备中的咽拭子采集机构的具体结构如上述咽拭子采集机构4的具体实施例所述。

对本实施例的咽拭子采集机构4及咽拭子采样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一、检测者在咽拭子采样设备进行采样。

1、中转平台11转动,底座带动咽拭子采样装置11a转动到手柄消毒位,消毒机构2对咽拭子采样装置11a进行消毒操作。

2、中转平台11转动,带动咽拭子采样装置11a从手柄消毒位输送到咽拭子上料位;咽拭子上料机构3将咽拭子12上料到咽拭子采样装置11a上。

3、检测者使用咽拭子采样装置11a。

中转平台11转动,带动咽拭子采样装置11a从咽拭子上料位运送到咽拭子采样位;然后检测者从基座箱1上的采样窗口拿取咽拭子采样装置11a进行采样,采样后的咽拭子即为咽拭子样本。

4、采样完成后,检测者将咽拭子采样装置11a放回位于咽拭子采样位的底座上。

二、咽拭子采集机构4将采样后的咽拭子(即咽拭子样本)和采集管进行回收。

1、采集管上料子模块43将采集管13输送到采集管输送子模块41。

当采集管输送子模块41位于采集管上料位,采集管推送装置43b将采集管料盒43a中的采集管13从采集管上料孔431推送到采集管输送子模块41中的采集管固定装置41a上。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采集管料盒43a与采集管输送子模块41中设置有流道433,流道433用于将采集管13的管体上的采集管信息条码进行扫描。

2、采集管输送子模块41从采集管上料位转动到采集管集料位,盖体拆装子模块45打开采集管的管盖。

当采集管输送子模块41位于采集管集料位,此时位于采集管固定装置41a中的采集管13的管体开口朝上,盖体拆装子模块45将管盖拆卸。盖体拆装子模块45通过套筒夹持装置45a对采集管13的管盖进行夹持,盖体转动装置45b驱动管盖相对管体扭动,从而完成采集管13的拆分;盖体升降装置45c驱动管盖和管体的相对远离,便于采集管13收集咽拭子12。

3、咽拭子调度子模块42夹持咽拭子并输送到采集管输送子模块41。

咽拭子调度子模块42将咽拭子12输送到管体内。咽拭子调度子模块42通过咽拭子夹持装置42a对咽拭子12进行夹持,第二驱动装置42b驱动咽拭子夹持装置42a在咽拭子下料位输送到采集管集料位。

(1)咽拭子夹持装置42a位于中转平台11上方,且第四夹持开口位于咽拭子下料位上方,此时采样后的咽拭子12随中转平台11转动,输送到第四夹持开口内。当咽拭子夹持装置42a位于初始状态,第一夹块4222与第二夹块4223远离,第一切刀4231与第二切刀4232远离,第一切刀4231与第二切刀423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夹块4222与第二夹块4223之间的距离。

(2)咽拭子夹持装置42a中的夹持驱动子单元4224,驱动第一夹块4222以及第二夹块4223相对运动,从而对咽拭子12进行夹持。

(3)咽拭子夹持装置42a中的转动单元424可调整夹具夹持咽拭子12的朝向,转动单元424将咽拭子12翻转到管体的上方,且咽拭子头朝下,然后升降单元425将咽拭子头伸入采集管13中。

(4)剪切单元423将咽拭子头剪切。夹持驱动子单元4224驱动咽拭子夹持装置42a中的第一切刀4231以及第二切刀4232相对运动,从而将咽拭子头剪切,剪切后的咽拭子头收容在管体内。

4、盖体拆装子模块45将管盖安装。

盖体拆装子模块45通过盖体升降装置45c驱动管盖和管体的相对靠近;通过套筒夹持装置45a对采集管13的管盖进行夹持,盖体转动装置45b驱动管盖相对管体扭动,从而完成采集管13的安装。

5、采集管13以及咽拭子杆下料。

采集管固定装置41a将收集咽拭子头的采集管13输送到采集管集料装置44a;咽拭子夹持装置42a将剪切后的咽拭子杆输送到废料收集装置44b。

本实施例中的采集管集料装置44a包括与基座箱1连接的采集管集料盒,采集管集料盒位于采集管固定装置41a的下方。采集管固定装置41a带动采集管13转动到采集管下料位,此时采集管13会掉落到采集管集料盒内进行收集。

本实施例中的废料收集装置44b包括与基座箱1连接的废料咽拭子盒,咽拭子夹持装置42a将咽拭子杆夹持并输送到废料咽拭子盒上方,然后咽拭子夹持装置42a驱动第一夹块4222与第二夹块4223相对远离,咽拭子杆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到废料咽拭子盒内。

这样即完成了本优选实施例咽拭子采集机构将采样后的咽拭子(即咽拭子样本)和采集管进行回收的工作过程。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废料咽拭子盒位于咽拭子下料位下方,中转平台11上对应设置有咽拭子废料通孔,当咽拭子夹持装置42a下料咽拭子杆时,咽拭子杆、咽拭子废料通孔以及废料咽拭子盒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整体结构布局紧凑,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中转平台11上可设置有若干底座,从而可放置咽拭子采样装置11a,若干底座呈环形阵列均匀分布在中转平台11周侧。本实施例中的底座设置有两个,两个底座相对设置在中转平台11顶部两侧,提升咽拭子采样设备的咽拭子采样装置11a输送效率。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咽拭子废料通孔设置有若干组,若干咽拭子废料通孔均匀分布在中转平台11周侧,便于咽拭子杆下料。优选的咽拭子废料通孔数量与底座数量相等。

这样即完成了本优选实施例的咽拭子采样设备的使用过程。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