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事故配电系统机械联锁装置

事故配电系统机械联锁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事故电网配电领域,且公开了事故配电系统机械联锁装置,包括插头壳体,所述插头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孔底板,孔底板的一侧设置有孔盖板,插头壳体内部对应孔底板的下方设置有玻璃盖,连接帽通过衔接环连接有弯头,所述孔底板位于弯头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插孔,所述弯头的末端设置有防护装置,孔底板的外侧设置有线圈,所述插头壳体的插入端为半圆形,且插头壳体的插入端外壁面设置有凹槽区域,通过连接帽与插座进行锁紧,插头壳体右侧凹槽区域顶端与断路器合闸机械联锁触头产生动作,释放合闸联锁,此时断路器可以进行合闸,当断路器合闸之后,分闸机械联锁触头产生动作,凹槽区域的凹槽中,使得插头无法拔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823404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扬州光明电缆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2008081.2

  • 申请日2022-08-01

  • 分类号H01R13/502(2006.01);H01R13/648(2006.01);H01R13/707(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李海燕

  • 地址 225600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北郊菱塘镇清真路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24: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1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事故电网配电领域,具体为事故配电系统机械联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航插都无法实现在航插未插入时,断路器无法合闸,断路器合闸之后,航插无法拔出的机械联锁功能。在操作过程中,极有可能产生带电插拔的情况,从而造成“打火”等现象,对设备及人员造成损伤,为此我们提出了事故配电系统机械联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事故配电系统机械联锁装置,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事故配电系统机械联锁装置,包括插头壳体,所述插头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孔底板,孔底板的一侧设置有孔盖板,插头壳体内部对应孔底板的下方设置有玻璃盖,连接帽通过衔接环连接有弯头,所述孔底板位于弯头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插孔,所述弯头的末端设置有防护装置,孔底板的外侧设置有线圈,所述插头壳体的插入端为半圆形,且插头壳体的插入端外壁面设置有凹槽区域。

优选的,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屏蔽套以及屏蔽帽,所述屏蔽套设置在弯头的末端,屏蔽帽设置在屏蔽套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插头壳体的插入端包括壳体一以及壳体二,所述壳体一以及壳体二通过连接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凹槽区域包括凸起一以及凸起二,所述凸起一以及凸起二分别固定安装在壳体一以及壳体二的表面,所述凸起一以及凸起二之间的间隙形成了凹槽。

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插杆以及弹簧,所述壳体一对应壳体二的一侧壁面上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对应壳体二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插杆,插杆与壳体二固定连接在一起。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事故配电系统机械联锁装置 ,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事故配电系统机械联锁装置,通过连接帽与插座进行锁紧,插头壳体右侧凹槽区域顶端与断路器合闸机械联锁触头产生动作,释放合闸联锁,此时断路器可以进行合闸。当断路器合闸之后,分闸机械联锁触头产生动作,凹槽区域的凹槽中,使得插头无法拔出,本方案可以有效的防止人员在有电的情况下,对航插进行插拔,产生电火花,对设备及人员产生危害。航插采用独特的“凹”型插销设计,结构简单。

2、该事故配电系统机械联锁装置,当壳体二向下插入与断路器合闸机械联锁触头接触的时候,此时插杆会向插槽的内部移动,直到壳体二与壳体一接触,此时这样的使用者可以明显的观察到收缩,从而了解到当前的插入情况,当断路器合闸机械联锁触头被触发之后,弹簧会回弹,使得壳体二快速延伸到插入区域的内部,从而省去了后去的插入动作,便于插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头壳体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中:1、插头壳体;2、连接帽;3、衔接环;4、弯头;5、屏蔽套;6、屏蔽帽;7、孔底板;8、孔盖板;9、插孔;10、线圈;11、玻璃盖;12、壳体一;13、壳体二;14、插槽;15、插杆;16、弹簧;17、凸起一;18、凸起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事故配电系统机械联锁装置,包括插头壳体1,插头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孔底板7,孔底板7的一侧设置有孔盖板8,插头壳体1内部对应孔底板7的下方设置有玻璃盖11,连接帽2通过衔接环3连接有弯头4,孔底板7位于弯头4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插孔9,弯头4的末端设置有防护装置,孔底板7的外侧设置有线圈10,插头壳体1的插入端为半圆形,且插头壳体1的插入端外壁面设置有凹槽区域,插头壳体1插入插座,通过连接帽2与插座进行锁紧,插头壳体1右侧凹槽区域顶端与断路器合闸机械联锁触头产生动作,释放合闸联锁,此时断路器可以进行合闸。当断路器合闸之后,分闸机械联锁触头产生动作,凹槽区域的凹槽中,使得插头无法拔出,本方案可以有效的防止人员在有电的情况下,对航插进行插拔,产生电火花,对设备及人员产生危害。航插采用独特的“凹”型插销设计,结构简单。

进一步的,防护装置包括屏蔽套5以及屏蔽帽6,屏蔽套5设置在弯头4的末端,屏蔽帽6设置在屏蔽套5的外侧。

进一步的,插头壳体1的插入端包括壳体一12以及壳体二13,壳体一12以及壳体二13通过连接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凹槽区域包括凸起一17以及凸起二18,凸起一17以及凸起二18分别固定安装在壳体一12以及壳体二13的表面,凸起一17以及凸起二18之间的间隙形成了凹槽。

进一步的,连接装置包括插杆15以及弹簧16,壳体一12对应壳体二13的一侧壁面上开设有插槽14,插槽1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簧16,弹簧16对应壳体二1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插杆15,插杆15与壳体二13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插入本装置的时候,壳体二13会先插入到设备的内部,此时凸起二18会接触到与断路器合闸机械联锁触头产生动作,释放合闸联锁,此时断路器可以进行合闸。当断路器合闸之后,分闸机械联锁触头产生动作,此时分闸机械联锁触头会插入到凸起一17以及凸起二18之间,完成锁定,通过这样的设置,当壳体二13向下插入与断路器合闸机械联锁触头接触的时候,此时插杆15会向插槽14的内部移动,直到壳体二13与壳体一12接触,此时这样的使用者可以明显的观察到收缩,从而了解到当前的插入情况,当断路器合闸机械联锁触头被触发之后,弹簧16会回弹,使得壳体二13快速延伸到插入区域的内部,从而省去了后去的插入动作,便于插入。

工作原理:在插入本装置的时候,壳体二13会先插入到设备的内部,此时凸起二18会接触到与断路器合闸机械联锁触头产生动作,释放合闸联锁,此时断路器可以进行合闸。当断路器合闸之后,分闸机械联锁触头产生动作,此时分闸机械联锁触头会插入到凸起一17以及凸起二18之间,完成锁定,通过这样的设置,当壳体二13向下插入与断路器合闸机械联锁触头接触的时候,此时插杆15会向插槽14的内部移动,直到壳体二13与壳体一12接触,此时这样的使用者可以明显的观察到收缩,从而了解到当前的插入情况,当断路器合闸机械联锁触头被触发之后,弹簧16会回弹,使得壳体二13快速延伸到插入区域的内部,从而省去了后去的插入动作,便于插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