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肱动脉入路腹主动脉血流保护装置

肱动脉入路腹主动脉血流保护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肱动脉入路腹主动脉血流保护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设于远离操作者一端的保护伞装置、用于回收或释放保护伞装置的塑料管和靠近操作者一端的操作握把;操作握把与塑料管的一端活动连接,塑料管上设有用于移动塑料管的操纵拉杆;保护伞装置中设有用于收紧缩小保护伞的拉线,塑料管中穿设有拉线管和导引鞘;拉线穿过拉线管与设于操作握把上的拉线拉阀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腹主动脉近端的介入治疗手术的血流保护;可用于解决取栓操作导致的碎屑脱落栓塞肾动脉、下肢动脉的问题,预防肾功能不全、“垃圾脚”等不良事件。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11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肱动脉入路腹主动脉血流保护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是临床上相对常见的急症。然而目前血管外科介入的取栓操作容易产生血栓碎屑并经由腹主动脉输送、栓塞肾动脉、下肢远端细小动脉。颈动脉供应大脑组织,在对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时考虑到碎屑脱落导致的脑卒中等严重不良事件,临床上已有相对成熟的脑血流保护装置。而下肢细小动脉供应的机体组织为足趾等部位,不会引起严重的致残致死性后果而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取栓操作可能栓塞肾动脉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但由于腹主动脉内血流速度快、压力高,临床尚没有相应的远端血流保护装置。因此,本技术领域亟需一种腹主动脉血流保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如何获得腹主动脉血流保护装置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肱动脉入路腹主动脉血流保护装置,包括设于远离操作者一端的保护伞装置、用于回收或释放保护伞装置的塑料管和靠近操作者一端的操作握把;操作握把与塑料管靠近操作者的一端活动连接,塑料管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设有用于移动塑料管的操纵拉杆;保护伞装置中设有用于收紧缩小保护伞的拉线,塑料管中穿设有拉线管和导引鞘;所述拉线穿过拉线管与设于操作握把上的拉线拉阀连接。

优选地,所述拉线管和导引鞘并排且相互连接;保护伞装置设于拉线管远离操作者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塑料管中设有血流阻断阀。

优选地,所述操作握把上设有用于操纵拉杆前后移动从而带动塑料管前后移动的移动轨道。

优选地,所述保护伞装置包括保护伞兜环、保护伞支撑杆、致密网兜和引导头;引导头和保护伞兜环之间设有保护伞支撑杆,引导头和保护伞兜环之间覆盖有致密网兜;所述保护伞兜环设为一断开的圆环形,断开的两端分别设为固定端和自由端;沿保护伞兜环设有用于收紧缩小保护伞兜环的拉线。

优选地,所述保护伞装置打开时设为一圆锥体,引导头为圆锥体的顶点,保护伞兜环为圆锥体的底部圆周环;引导头与导引鞘连接。

优选地,所述保护伞兜环为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弹性材料制造;保护伞支撑杆为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弹性材料制造。

优选地,所述导引鞘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设有注射器连接口。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现有技术中目前没有腹主动脉血流保护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产品特别适用于腹主动脉近端的介入治疗手术的血流保护。解决取栓操作导致的碎屑脱落栓塞肾动脉、下肢动脉的问题,预防肾功能不全、“垃圾脚”等不良事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自膨胀支撑杆,解决了单靠冲击力释放保护伞与动脉壁贴合不紧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兜环设计,可有效收紧保护伞,减少血栓外溢风险的同时,方便血流保护装置的回收;

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操作握把上的塑料管操纵拉杆和拉线拉阀设计可有效实施保护伞的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释放工作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回收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各个具体部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B1为保护伞装置压缩闭合状态图;B2为自然撑开时状态图;D1为操作握把侧视图;D2为操作握把俯视图;L1为塑料管侧视图;L2为塑料管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过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保护伞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握把工作状态过程图。

附图标记:1.动脉血管壁;2.保护伞装置;3.血流阻断阀;4.操作握把;5.引导头;6.中空网兜;7.拉线;8.拉线拉阀;9.操纵拉杆;10.移动轨道;11.导引鞘;12.注射器连接口;13.拉线管;14.导引鞘的塑料管段;15.塑料管;16.保护伞支撑杆;17.致密网兜;18.血栓或内膜碎屑;19.兜环;20.固定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肱动脉入路腹主动脉血流保护装置,包括设于远离操作者一端的保护伞装置2、用于收放保护伞装置2的塑料管15和靠近操作者一端的操作握把4;操作握把4与塑料管15靠近操作者的一端活动连接,塑料管15上设有用于移动塑料管15的操纵拉杆9;保护伞装置2中设有拉线7,塑料管15中穿设有拉线管13和导引鞘11;拉线7穿过拉线管13与设于操作握把4上的拉线拉阀8连接。塑料管15中设有血流阻断阀3。操作握把4上设有用于操纵拉杆9前后移动从而带动塑料管15前后移动的移动轨道10。保护伞装置2包括保护伞兜环19、保护伞支撑杆16、致密网兜17和引导头5;引导头5和保护伞兜环19之间设有保护伞支撑杆16,引导头5和保护伞兜环19之间覆盖有致密网兜17;保护伞兜环19设为一断开的圆环形,断开的两端分别设为固定端20和自由端;沿保护伞兜环19设有用于收紧缩小保护伞兜环19的拉线7。保护伞装置2打开时设为一圆锥体,引导头5为圆锥体的顶点,保护伞兜环19为圆锥体的底部圆周环。保护伞兜环19为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弹性材料制造;保护伞支撑杆16为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弹性材料制造。导引鞘11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设有注射器连接口12。

实施例

临床血管外科医师利用取栓导管等器具对肠系膜上动脉进行介入取栓时,血栓可能会被撕开、碎裂并脱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腹主动脉血流保护装置可于肱动脉入路,在介入手术操作取栓的同时可以有效网罗肠系膜上动脉脱落的血栓或内膜碎屑18,降低下肢远端细小动脉栓塞导致组织缺血、坏死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腹主动脉血流保护装置工作整体观如图1-3所示,图1为装置经肱动脉入路的引导图;图2为腹主动脉血流保护装置的释放工作图;图3为腹主动脉血流保护装置的回收示意图;如图1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在动脉血管壁1中的保护伞装置2,塑料管15中的血流阻断阀3,和塑料管15靠近操作者一端的操作握把4。本实用新型的各部分组件如图4所示,包括引导头5,由硬质塑料构成。保护伞装置2,其头端固定在引导头5上,主体由9根已塑性的弹性支撑杆16及致密网兜17构成,网孔直径大约200-250um。图中B1为保护伞装置2压缩后的闭合状态;B2为保护伞装置2自然撑开状态。保护伞装置2的中空网兜6的外缘有一个可束紧中空网兜6的保护伞兜环19,保护伞兜环19的内部有一根头端设有固定端20的结实的拉线7。在拉线7被收紧时,兜环19可被缓慢闭合。操作握把4上设有拉线拉阀8,其上固定着由中空兜环19内部穿出的拉线7,将拉线拉阀8拉出,即可将中空兜环19内的拉线7拉紧。图4中D1为操作握把侧视图;D2为操作握把俯视图;操作握把4上还设置有为束紧保护伞的塑料管15操纵拉杆9。保护伞装置2到达指定位置后,将操纵拉杆9拉向靠近操作者一侧,可释放保护伞装置2。操作握把4上设置有操纵拉杆9的移动轨道10。塑料管15中设置有导引鞘11,导引鞘11中可进入引导导丝或其它工作导丝。导引鞘11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设置为注射器连接口12;塑料管15中设置有拉线管13和导引鞘11的塑料管段14;固定有操纵拉杆9的塑料管15的外径大约为4-4.5F,图4中L1为塑料管侧视图;L2为塑料管俯视图,其塑料管15中间有一矩形槽,可由其中穿出拉线7,并连接到拉线拉阀8。

保护伞装置2在体内的工作情景如图5所示,其中图I为装置经肱动脉入路的引导图,保护伞装置2顺腹主动脉血流方向放到指定位置;图II为腹主动脉血流保护装置的释放工作图,上游介入操作脱落的血栓或内膜碎屑18被中空网兜6捕获;图III为腹主动脉血流保护装置的回收示意图,拉开拉线拉阀8将兜环19收紧后,向远离操作者的一端上推塑料管15并回拉导引鞘11将网罗血栓后的保护伞装置回收到鞘管中。

保护伞装置撑开的血管内状态如图6所示,其中如图I,II,III所示,主动脉血管壁1内侧紧密贴紧有保护伞兜环19,保护伞装置2包括9根弹性支撑杆16、致密网兜17和引导头5;引导头5与导引鞘11连接;保护伞兜环19内有拉线7,保护伞兜环19的自然状态为圆形,保护伞兜环19是由一段圆弧段构成,设置有分开的两端;兜环19圆弧段的一端固定在拉线管13的末端为固定端20,另一端与拉线管13通过拉线7活动连接;拉线7的一端固定于拉线管13末端的固定端20,另一端可带着兜环19的自由端穿入拉线管13,拉线7与拉线拉阀8连接。当牵拉拉线7时,兜环19的自由端进入拉线管13,保护伞兜环19缩小。

图7为尾端的操作握把4的工作流程图,其中图I为初始状态;图II为腹主动脉血流保护装置释放状态,将塑料管15操纵拉杆9后拉,释放头端保护伞;图III为腹主动脉血流保护装置兜环拉紧状态,回收保护装置时,拽出拉线拉阀8,并在DSA造影下确认兜环已经被收紧;图IV为血流保护装置回收状态,上推塑料管15并回拉导引鞘11将网罗血栓后的保护伞装置2回收到鞘管中。

目前,临床上尚未有腹主动脉的血流保护装置;现有的动脉血流保护装置开口均远小于腹主动脉内径,无法使用;肠系膜上动脉介入取栓时,脱落的血栓经由腹主动脉输送、栓塞肾动脉、下肢远端细小动脉,会造成肾功能不全、下肢远端组织缺血或者坏死等不良事件,亟需一款腹主动脉的血流保护装置;由于腹主动脉内的血流冲力较大,可借助血流冲力和自膨胀的原理将保护伞撑开,通过支撑杆确保网兜与主动脉内壁贴合紧密;由于回收时血流冲力较大,采用兜环拉线收紧的方式将保护伞收口,防止回收时血栓外溢,并帮助保护伞顺利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组装过程:

1)首先,制作引导头5和保护伞,在兜环19内穿入拉线7后将兜环19固定在保护伞上;

2)制作塑料管15,在合适的位置雕刻矩形槽;

3)制作导引鞘11和注射器连接口12并完成组装;

4)制作操作握把4、拉线拉阀8,并在操作握把4的合适位置雕刻矩形槽;

5)拼装引导头5、保护伞、导引鞘11和拉线管13,将保护伞收入塑料管15中。为方便保护伞撑开,兜环19不要拉紧,此时的保护伞为压缩收紧的方式;

6)将塑料管15的尾端装入操作握把4,黏固塑料操纵拉杆9,连接拉线7与拉线拉阀8后完成装置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例如:肠系膜上动脉介入取栓时,先将本装置经肱动脉入路,到达指定位置:腹腔干开口下方,肾动脉开口上方,回拉塑料管15操纵拉杆9,借助支撑杆16的自膨胀力和血流冲力将保护伞装置2释放;而后经其它动脉入路进行后续的介入取栓操作;

介入治疗完毕后,拉出拉线拉阀8将保护伞兜环19收紧,而后前推塑料管15的操纵拉杆9并回拉导引鞘11,将保护伞收入塑料管15中。回拉血管外段的塑料管直至该装置完全回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