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绿色水稻种植无底土水稻育秧盘

一种绿色水稻种植无底土水稻育秧盘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绿色水稻种植无底土水稻育秧盘。所述绿色水稻种植无底土水稻育秧盘包括储液箱;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储液箱的顶部;两个第一电机,两个所述第一电机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撑架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螺杆,两个所述螺杆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并均与所述储液箱的顶部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绿色水稻种植无底土水稻育秧盘具有操作方便、便于取出秧苗且可以有效节省育秧空间的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742638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云南诗密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1955899.9

  • 发明设计人 欧善斌;

    申请日2022-07-27

  • 分类号A01G31/02(2006.01);A01C23/00(2006.01);

  • 代理机构昆明盈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8;

  • 代理人李岿

  • 地址 679300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弄璋镇小辛街

  • 入库时间 2022-11-28 18:37:2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8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水稻种植无底土水稻育秧盘。

背景技术

育秧盘是水稻插秧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实现稻秧的育苗过程,育秧盘是以聚氯乙烯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配方加工吸塑而成,不同的插秧机配备不同规格的育秧盘,通常分硬育秧盘和软育秧盘。

现有的硬育秧盘取样时较为不便,同时多个平铺的育秧盘也较为浪费空间。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绿色水稻种植无底土水稻育秧盘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操作方便、便于取出秧苗且可以有效节省育秧空间的绿色水稻种植无底土水稻育秧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绿色水稻种植无底土水稻育秧盘包括:储液箱;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储液箱的顶部;两个第一电机,两个所述第一电机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撑架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螺杆,两个所述螺杆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并均与所述储液箱的顶部转动连接;多个滑块,多个所述滑块分别螺纹套设在两个所述螺杆上并一一相对应设置;多个育秧装置,多个所述育秧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块上;补液装置,所述补液装置设置在所述储液箱上。

优选的,所述育秧装置包括底盘、两个固定块、置秧板和多个推板,所述底盘设置在两个螺杆之间并与任意两个相对应的滑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块分别铰接在所述底盘的两侧,所述置秧板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所述置秧板上设置有多个秧槽,多个所述推板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盘的顶部并分别与多个秧槽相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补液装置包括水泵和水管,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储液箱内,所述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水泵的排水端并延伸至所述储液箱外,所述水管上设置有多个分管,多个所述分管上均设置有水阀,多个所述分管上均可拆卸安装有延伸管,多个所述延伸管分别与多个置秧板相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储液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储液箱的底部转动安装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上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均固定安装有锥齿,两个所述锥齿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量筒,所述量筒的底部设置有注液管,所述注液管延伸至所述储液箱内,所述注液管上设置有水阀。

优选的,多个所述秧槽间均设置有通孔,所述置秧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杆。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绿色水稻种植无底土水稻育秧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绿色水稻种植无底土水稻育秧盘:

1、通过第一电机驱动螺杆转动,使滑块上下移动,从而带动育秧装置上下移动,使多个育秧装置可上下叠加,提高空间利用率,通过将置秧板由固定块上取下,再按压置秧板使推板上升可以将秧槽内的秧苗推离,便于取出秧苗,通过水泵可以将营养液排至水管,再排向置秧板,随时向秧苗补充营养液;

2、通过第二电机驱动搅拌杆转动,可以对储液箱内的营养液进行搅拌,防止营养液沉淀,通过量筒加入浓缩营养液,再将浓缩营养液排至储液箱,可以将营养液稀释,同时通过量筒可以控制浓缩营养液的投加量,通过通孔可以使营养液流向各个秧槽,防止营养液分配不均导致秧苗生长不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绿色水稻种植无底土水稻育秧盘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储液箱;2、支撑架;3、第一电机;4、螺杆;5、滑块;6、底盘;7、固定块;8、置秧板;9、推板;10、水泵;11、水管;12、第二电机;13、搅拌杆;14、锥齿;15、量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绿色水稻种植无底土水稻育秧盘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绿色水稻种植无底土水稻育秧盘包括:储液箱1;两个支撑架2,两个所述支撑架2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储液箱1的顶部;两个第一电机3,两个所述第一电机3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撑架2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螺杆4,两个所述螺杆4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上并均与所述储液箱1的顶部转动连接;多个滑块5,多个所述滑块5分别螺纹套设在两个所述螺杆4上并一一相对应设置;多个育秧装置,多个所述育秧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块5上;补液装置,所述补液装置设置在所述储液箱1上,通过第一电机3驱动螺杆4转动,使滑块5上下移动,从而带动育秧装置上下移动,使多个育秧装置可上下叠加,提高空间利用率。

所述育秧装置包括底盘6、两个固定块7、置秧板8和多个推板9,所述底盘6设置在两个螺杆4之间并与任意两个相对应的滑块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块7分别铰接在所述底盘6的两侧,所述置秧板8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固定块7之间,所述置秧板8上设置有多个秧槽,多个所述推板9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盘6的顶部并分别与多个秧槽相对应设置,通过将置秧板8由固定块7上取下,再按压置秧板8使推板9上升可以将秧槽内的秧苗推离,便于取出秧苗。

所述补液装置包括水泵10和水管11,所述水泵10设置在所述储液箱1内,所述水管11固定安装在所述水泵10的排水端并延伸至所述储液箱1外,所述水管11上设置有多个分管,多个所述分管上均设置有水阀,多个所述分管上均可拆卸安装有延伸管,多个所述延伸管分别与多个置秧板8相对应设置,通过水泵10可以将营养液排至水管11,再排向置秧板8,随时向秧苗补充营养液。

所述储液箱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2,所述储液箱1的底部转动安装有搅拌杆13,所述搅拌杆13上与所述第二电机12的输出轴上均固定安装有锥齿14,两个所述锥齿14相啮合,通过第二电机12驱动搅拌杆13转动,可以对储液箱1内的营养液进行搅拌,防止营养液沉淀。

所述支撑架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量筒15,所述量筒15的底部设置有注液管,所述注液管延伸至所述储液箱1内,所述注液管上设置有水阀,通过量筒15加入浓缩营养液,再将浓缩营养液排至储液箱1,可以将营养液稀释,同时通过量筒15可以控制浓缩营养液的投加量。

多个所述秧槽间均设置有通孔,所述置秧板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杆,通过通孔可以使营养液流向各个秧槽,防止营养液分配不均导致秧苗生长不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绿色水稻种植无底土水稻育秧盘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先向储液箱1内注水,再向量筒15内加入适量的浓缩营养液,打开水阀,将浓缩营养液排至储液箱1,随后启动第二电机12,第二电机12驱动搅拌杆13转动,对储液箱1内的混合液进行搅拌,再启动水泵10,水泵10将营养液排至水管11,再排向置秧板8,便于随时向秧苗补充营养液,当需要取出秧苗时,启动第一电机3,通过第一电机3驱动螺杆4转动,使滑块5上下移动,从而带动育秧装置上下移动,便于一一取下多个育秧装置,取下育秧装置后,将置秧板8由固定块7上取下,再按压置秧板8使推板9上升可以将秧槽内的秧苗推离。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绿色水稻种植无底土水稻育秧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绿色水稻种植无底土水稻育秧盘,通过第一电机3驱动螺杆4转动,使滑块5上下移动,从而带动育秧装置上下移动,使多个育秧装置可上下叠加,提高空间利用率,通过将置秧板8由固定块7上取下,再按压置秧板8使推板9上升可以将秧槽内的秧苗推离,便于取出秧苗,通过水泵10可以将营养液排至水管11,再排向置秧板8,随时向秧苗补充营养液,通过第二电机12驱动搅拌杆13转动,可以对储液箱1内的营养液进行搅拌,防止营养液沉淀,通过量筒15加入浓缩营养液,再将浓缩营养液排至储液箱1,可以将营养液稀释,同时通过量筒15可以控制浓缩营养液的投加量,通过通孔可以使营养液流向各个秧槽,防止营养液分配不均导致秧苗生长不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具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