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

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能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端固定连接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滤网,所述进气管下端固定连接进气阀,所述壳体侧壁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一端固定连接蓄液箱,所述壳体侧壁固定连接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上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管,所述循环风机下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所述壳体侧壁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部固定连接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内部滑动连接滤网,所述滤网一侧固定连接把手。本实用新型中,避免壳体内部形成泥泞便于装置清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与财产的损失。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737939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白亚辉;

    申请/专利号CN202221970836.0

  • 发明设计人 白亚辉;

    申请日2022-07-28

  • 分类号F28B1/02(2006.01);F28B9/04(2006.01);F28B9/08(2006.01);F28F19/01(2006.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双元路56号

  • 入库时间 2022-11-28 18:36: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4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能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动力工程是研究工程领域中的能源转换、传输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一次能源消耗和污染物质排放,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工程技术领域。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既有悠久的历史,又属于21世纪经济发展中的能源、信息、材料三大前沿领域之一。在动力工程中需要进行热能回收,以减少热能的浪费。

目前现有的热能回收装置在使用时有两个缺点:一是热能在热量回收后产生的冷凝液会混合装置内的灰尘形成泥泞,使装置不好清理,难以维护,二是热能以热气流的形式进行热量回收,热气升腾导致装置内气压失衡,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端固定连接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滤网,所述进气管下端固定连接进气阀,所述壳体侧壁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一端固定连接蓄液箱,所述壳体侧壁固定连接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上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管,所述循环风机下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所述壳体侧壁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部固定连接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内部滑动连接滤网,所述滤网一侧固定连接把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壳体顶端设置有泄压阀,所述壳体下端固定连接在支架上端,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气压仪,所述壳体外壁设置有显示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进液管一端设置有进液阀,所述进液阀一端固定连接壳体侧壁,所述进液管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排液阀,所述第一排液阀一端固定连接壳体内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圆周表面贯穿并固定连接壳体侧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壳体下端固定连接第二排液管,所述第二排液管下端设置有第三排液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蓄液箱侧壁设置有第一排液管,所述第一排液管一端设置有第二排液阀,所述第二排液阀一端固定连接在蓄液箱侧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气压仪与显示屏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通过密封圈内部滑动连接滤网,滤网一侧固定连接把手,热气在热量置换后产生的冷凝液下落通过滤网落在壳体底端,冷凝液会带走进液管壁上的灰尘,滤网将灰尘过滤出来,避免壳体内部形成泥泞便于清理装置,将滤网通过把手抽出,方便更换。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壳体顶端设置有泄压阀,壳体内部设置有气压仪,壳体外壁设置有显示屏,通过气压仪对装置内的压强进行监测,当压强超过安全值时,泄压阀讲装置内的热气排出,避免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与财产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的正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的正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的滤网右视剖面图。

图例说明:

1、壳体;2、进气管;3、进气阀;4、活性炭滤网;5、进液管;6、进液阀;7、第一排液阀;8、蓄液箱;9、第一排液管;10、第二排液阀;11、循环风机;12、第一连接管;13、第二连接管;14、滤网;15、第二排液管;16、第三排液阀;17、泄压阀;18、气压仪;19、显示屏;20、密封圈;21、安装孔;22、把手;2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上端固定连接进气管2,进气管2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滤网4,热气通过进气管2进入装置内部,先通过进气管2内的活性炭滤网4对热气进行过滤,避免热气中夹带有害气体,进气管2下端固定连接进气阀3,进气阀3为单向阀避免热气回流,壳体1侧壁设置有进液管5,进液管5一端固定连接蓄液箱8,冷水从进液管5内冲入装置内部,冷水通过进液阀6后,在进液管5内对装置内的热气进行热量置换,在热量置换完成后,通过第一排液阀7进入蓄液箱8内存放,壳体1侧壁固定连接循环风机11,循环风机11上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管12,循环风机11下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13,通过循环风机11利用第一连接管12将热气从装置上方吸入,在通过第二连接管13将热气从装置内部下方释放出,增加热气与进液管5的接触面积,壳体1侧壁设置有安装孔21,安装孔21内部固定连接密封圈20,密封圈20内部滑动连接滤网14,滤网14一侧固定连接把手22,冷凝液通过滤网14过滤后落在壳体1底端,滤网14能够过滤冷凝液,把手22便于抽出滤网14方便对滤网14的更换清洁,密封圈20防止装置漏气。

壳体1顶端设置有泄压阀17,壳体1下端固定连接在支架23上端,壳体1内部设置有气压仪18,壳体1外壁设置有显示屏19,气压仪18用于监测装置内的气压值,将数据呈现在显示屏19上,当气压值超过安全值时,装置上设置的泄压阀17会将装置内的气体排出,减轻装置内的气压,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进液管5一端设置有进液阀6,进液阀6一端固定连接壳体1侧壁,进液管5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排液阀7,第一排液阀7一端固定连接壳体1内壁,排液阀均为单向阀,避免热水回流,损伤机器,第一连接管12与第二连接管13圆周表面贯穿并固定连接壳体1侧壁,将循环风机11设置在壳体1外部,方便对循环风机11的维护,壳体1下端固定连接第二排液阀15,第二排液管15下端设置有第三排液阀16,蓄液箱8侧壁设置有第一排液管9,第一排液管9一端设置有第二排液阀10,第二排液阀10一端固定连接在蓄液箱8侧壁,蓄液箱8内的热水通过第二排液管15排出,通过第三排液阀16控制,不让热水随意流出,气压仪18与显示屏19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热气通过进气管2进入装置内部,先通过进气管2内的活性炭滤网4对热气进行过滤,避免热气中夹带有害气体,热气在进入装置内后,因热胀冷缩热气上升,所以通过循环风机11利用第一连接管12将热气从装置上方吸入,在通过第二连接管13将热气从装置内部下方释放出,冷水从进液管5内冲入装置内部,冷水通过进液阀6后,在进液管5内对装置内的热气进行热量置换,在热量置换完成后,通过第一排液阀7进入蓄液箱8内存放,热气在经过热量置换后,会产生冷凝液,依附在进液管5表面,受地心引力影响落入下端滤网14上,通过滤网14后落在壳体1底部,滤网14会过滤冷凝液携带的进液管5上的灰尘,避免将污秽带到别处,滤网14通过把手22抽出,定期清理,保持干净,气压仪18用于监测装置内的气压值,将数据呈现在显示屏19上,当气压值超过安全值时,装置上设置的泄压阀17会将装置内的气体排出,减轻装置内的气压,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