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固碳材料绿筑板

固碳材料绿筑板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固碳材料绿筑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绿筑板本体(100),绿筑板本体(100)包括材料底板(11)与倾斜侧板(12);材料底板(11)为矩形板、其上设置多根倾斜凸棱(110),多根倾斜凸棱(110)相互平行且其包括菱形凸台段(111)、凹槽段(112)及连接段(113),菱形凸台段(111)上设置进水管通道(1110),凹槽段(112)底面上均匀开设若干排水通孔(1121)且凹槽段(112)内设置排水过滤棉(1122);倾斜侧板(12)围绕在材料底板(11)外圈且其朝材料底板(11)的外侧倾斜。该绿筑板能实现排水与蓄水的有效平衡、避免屋面植物死亡或种植土壤流失等问题;其既能实现屋面的有效绿化,又起到了屋面夏天隔热、冬天保温的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711411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数叶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1556969.3

  • 发明设计人 柯琪丰;

    申请日2022-06-21

  • 分类号E04D13/00(2006.01);A01G9/02(2018.01);A01G27/02(2006.01);

  • 代理机构重庆晶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9;

  • 代理人施永卿

  •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普路1021号5楼

  • 入库时间 2022-11-28 18:34:2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1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屋面绿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碳材料绿筑板。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及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内的人工建筑物急剧增加、且自动化与工业化的设施设备不断增加与提升,使得城市空气污染严重、人工热岛效应相继出现,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活环境,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诸多不可逆的破坏、导致出现诸多自然灾害。

因此,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避免生态环境遭受不可逆的破坏,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从而对城市空气污染进行绿植净化,已经成为目前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可利用面积不断减少、针对于绿化的面积也越来越少;因此,目前提出了在现有住宅顶部种植绿化的构想,其不仅能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缓解用地压力,同时还能滞留雨水、调节小气候环境,增加绿视率、净化大气污染。

但是,目前多数屋顶绿化使用传统绿化方式,用土壤来做屋面,在雨水过多或人工大量浇灌下,容易造成积水,进而对植物根部、种植土壤以及屋面造成一定影响,例如:植物根部由于浸泡在水中而缺氧死亡、种植土壤荷裁重、容易滋生病虫害、屋面由于积水而出现屋顶渗水问题等等;同时,现有多数屋顶绿化结构无法进行有效储水,在炎热夏季需要人工频繁进行浇灌,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固碳材料绿筑板,该绿筑板能够在雨水长期作用与炎热夏季之间进行排水与蓄水的有效平衡,从而避免屋面植物根部或缺氧、或缺水、或种植土壤荷裁重、容易病虫害等问题;该绿筑板既能实现屋面的有效绿化、还能避免屋面渗漏,从而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固碳材料绿筑板,包括绿筑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绿筑板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包括材料底板与倾斜侧板;所述材料底板为矩形板,所述材料底板上设置多根向上侧凸出且具有一定宽度的倾斜凸棱,多根所述倾斜凸棱相互平行且倾斜凸棱包括菱形凸台段、凹槽段及连接段,所述菱形凸台段端面与连接段端面共面且凹槽段端面低于菱形凸台段端面,所述菱形凸台段与凹槽段交错设置且靠近倾斜侧板处设置为连接段,所述菱形凸台段上设置进水管通道且所述进水管通道一端与菱形凸台段下端连通、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所述凹槽段底面上均匀开设若干排水通孔且凹槽段内设置排水过滤棉;所述倾斜侧板围绕在材料底板上端面外圈的四侧且倾斜侧板朝材料底板的外侧倾斜(即倾斜侧板朝相互远离的一侧倾斜)。

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固碳材料绿筑板还包括基质层与绿植层,所述基质层设置在材料底板上侧且位于倾斜侧板内侧,所述绿植层位于基质层上侧;所述进水管通道远离菱形凸台段的一端贯穿基质层且位于绿植层内。

作进一步优化,所述菱形凸台段与凹槽段的连接处、所述菱形凸台段与连接段的连接处、所述连接段与凹槽段的连接处设置加强筋且同一斜线上的加强筋通过加强筋进行连接,从而对材料底板非倾斜凸棱区形成若干矩形分区,同时也形成对绿筑板本体的加固。

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倾斜侧板远离材料底板一侧的上端设置搭扣边、用于绿筑板本体之间的连接。

作进一步优化,所述进水管通道轴线与菱形凸台段中心位于一条直线上,从而保证进水管通道喷洒的均匀性。

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凹槽段的长度大于菱形凸台段的长度。

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排水过滤棉端面与菱形凸台段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倾斜凸棱下侧对应设置水流通管道,所述水流通管道通过倾斜凸棱下方的凸出空腔贯穿绿筑板本体,且水流通管道分别与进水管通道、排水通孔连通,水流通管道其余部位(即除与进水管通道、排水通孔连通的部分)与材料底板的底面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该申请通过设置倾斜凸棱,从而在绿筑板本体内形成若干蓄水槽,确保在雨水天气或人工大量浇灌的条件下,绿筑板本体进行保水;通过凹槽段、排水过滤棉与排水通孔的设置,既保证雨水过多或大量浇灌的条件下、多余的水分通过排水过滤棉与排水通孔排出绿筑板本体,从而避免植物根部泡在水中、由于缺氧而死亡,又避免排水过程中的土壤散失,同时排水通孔还能在不排水的情况下作为透气孔使用、增加绿植层根部的透气性、促进绿植层的生长;通过进水管通道的设置,既实现干旱条件下的人工喷淋、避免绿植层由于缺水而死亡,又为绿植层躯干提供充足空气、便于绿植层的生长,还能为绿植层的根部提供缠绕支撑(即绿植层根部在进水管通道外壁缠绕)、增加绿植层的抗强风能力、避免绿植层在强风天气下被“连根拔起”。

本申请结构简单、设置合理,能够根据不同的房屋屋面的面积进行任意组合,从而满足各种房屋形状的需求,适用范围广;同时,本申请通过倾斜凸棱下设置的水流通管道既可用于排水、又可用于进水,从而方便人员操作,避免屋顶积水、甚至出现渗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绿筑板本体(不含排水过滤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绿筑板本体(含排水过滤棉)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绿筑板本体的组合图(包括绿筑板本体空容器与绿筑板本体+基质层)。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碳材料绿筑板的组合图。

其中,100、绿筑板本体;101、加强筋;11、材料底板;110、倾斜凸棱;111、菱形凸台段;1110、进水管通道;112、凹槽段;1121、排水通孔;1122、排水过滤棉;113、连接段;12、倾斜侧板;120、搭扣边;200、基质层;300、绿植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固碳材料绿筑板,包括绿筑板本体100,其特征在于:绿筑板本体100为一体成型结构,包括材料底板11与倾斜侧板12;材料底板11为矩形板,材料底板11上设置多根向上侧凸出且具有一定宽度的倾斜凸棱110(如图1、图2所示,倾斜凸棱110而对倾斜度是以材料底板11的四条边为参考,倾斜凸棱110的宽度根据实际材料底板11的尺寸进行确定),多根倾斜凸棱110相互平行且倾斜凸棱110包括菱形凸台段111、凹槽段112及连接段113,菱形凸台段111(上)端面与连接段113(上)端面共面(即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凹槽段112(上)端面低于菱形凸台段111(上)端面,菱形凸台段111与凹槽段112交错设置且靠近倾斜侧板12处设置为连接段113(即在倾斜凸棱110中部设置菱形凸台段111、分别向两侧延展错位分布的凹槽段112与菱形凸台段111,倾斜凸棱110靠近倾斜侧板12的“凹槽段”或“菱形凸台段”为不完整的时、即长度不满足一个完整的凹槽段112或菱形凸台段111的长度时,则为连接段113,具体参见图1、图2),凹槽段112的长度大于菱形凸台段111的长度。菱形凸台段111上设置进水管通道1110且进水管通道1110一端与菱形凸台段111下端连通、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进水管通道1110轴线与菱形凸台段111中心位于一条直线上,从而保证进水管通道1110喷洒的均匀性;凹槽段112底面上均匀开设若干排水通孔1121且凹槽段112内设置排水过滤棉1122、排水过滤棉1122(上)端面与菱形凸台段111(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倾斜侧板12围绕在材料底板11上端面外圈的四侧且倾斜侧板12朝材料底板11的外侧倾斜(即倾斜侧板12朝相互远离的一侧倾斜,如图1、图2所示)。

固碳材料绿筑板还包括基质层200与绿植层300,基质层200设置在材料底板11上侧且位于倾斜侧板12内侧,绿植层300位于基质层200上侧;进水管通道1110远离菱形凸台段111的一端贯穿基质层200且位于绿植层300内(如图3所示)。

如图1、图2所示,菱形凸台段111与凹槽段112的连接处、菱形凸台段111与连接段113的连接处、连接段113与凹槽段112的连接处设置加强筋101且同一斜线上的加强筋101通过加强筋101进行连接,从而对材料底板100非倾斜凸棱110区形成若干矩形分区,同时也形成对绿筑板本体100的加固。倾斜侧板12远离材料底板11一侧的上端设置搭扣边120、用于绿筑板本体100之间的连接。

倾斜凸棱110下侧对应设置水流通管道(水流通管道图中未进行详细标示,采用本领域常规的管道设计,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水流通管道通过倾斜凸棱110下方的凸出空腔贯穿绿筑板本体100,且水流通管道分别与进水管通道1110、排水通孔1121连通,水流通管道其余部位(即除与进水管通道1110、排水通孔1121连通的部分)与材料底板100的底面密封连接。

工作原理:

按照屋顶面积的容积率,将绿筑板本体100依次拼接安装在屋面顶面,拼接设置之前根据绿筑板本体100的倾斜凸棱110设置水流通管道,从而使得水流通管道卡接在倾斜凸棱110底面,且各个绿筑板本体100的进水管通道1110、排水通孔1121分别与水流通管道连通;然后再在各个绿筑板本体100设置基质层200与绿植层300。

当遭遇下雨天气时或人工大量浇灌时,水由上至下依次经过绿植层300与基质层200后,渗透到绿筑板本体100内,并在绿筑板本体100内、倾斜凸棱110下方进行蓄水,随着水量增加、水位不断上升,当需水位超过凹槽段112上端面时、水通过排水过滤棉1122与排水通孔1121流入水流通管道,从而实现排水、避免积水;同时,可通过将水流通管道的进水端与出水端连通到同一储水池内,从而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当未下雨时,绿植层300内的植物吸收绿筑板本体100内的蓄水进行生长。当炎热夏季、干旱时,通过水流通管道向进水管通道1110供水,从而对绿植层300实现喷淋,便于人工操作。同时,未进行出水、排水操作时,排水通孔1121对绿植层300的植物根部进行透气,进水管通道1110对于绿植层300植物的根茎部进行透气并为根部提供缠绕对象,从而有效避免大风天气、植株被吹散,保证绿植层300的存活率及可持续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