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气候环境试验箱及气候环境试验设备

气候环境试验箱及气候环境试验设备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候环境试验箱及气候环境试验设备,气候环境试验箱包括外箱和试验内箱,试验内箱设有试验腔,试验内箱包括用于围设形成试验腔的送风孔板和回风孔板,送风孔板和回风孔板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送风孔和至少两个回风孔,气流从多个送风孔流入试验腔内,气流经送风孔板整流后可以水平地送入试验腔内并水平地从回风孔板流出,使得试验腔内可以水平均匀地送风,使得试验腔内的风速更均匀,减少风速、风场不均匀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气候环境试验设备包括气候环境试验箱、排风组件以及泄压件,排风组件和泄压件可以在试验样品发生燃烧爆炸时降低燃烧、爆炸剧烈程度以及燃烧爆炸对周围设备和人员的伤害。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6910350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五所环境仪器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322029.1

  • 发明设计人 马军;林文表;郑昆;高峻;傅钊;

    申请日2022-02-17

  • 分类号B01L1/02(2006.01);B01L7/00(2006.01);

  • 代理机构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王裕波

  •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朱村街朱村大道西76号

  • 入库时间 2022-08-23 08:05: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8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候环境试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候环境试验箱及气候环境试验设备。

背景技术

对新能源电池进行高温试验时需要用到气候环境试验箱。气候环境试验箱通过加热箱内的气体形成热气流,再驱动热气流流经试验腔,试验腔内放置新能源电池,从而在新能源电池周围营造高温环境以对新能源电池进行高温试验。传统的气候环境试验箱的出风方式为垂直出风模式,即在气候环境试验箱的试验腔的顶部出风口出风,在试验腔的底部回风,然而,顶部出风口往往开孔较为集中,热气流通过顶部出风口进入试验腔后往往扩散程度较低,导致试验腔内风速不均匀,进而导致试验腔内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影响试验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气候环境试验箱及气候环境试验设备,旨在解决传统气候环境试验箱内风速不均匀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候环境试验箱,包括:

外箱;

试验内箱,所述试验内箱设置于所述外箱内,所述外箱与所述试验内箱之间形成气流循环通道;

所述试验内箱设有用于放置试验样品的试验腔,所述试验内箱包括用于围设形成所述试验腔的送风孔板和回风孔板,所述送风孔板和所述回风孔板沿所述试验腔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送风孔板设有至少两个送风孔,所有所述送风孔间隔分布于所述送风孔板,所述回风孔板设有至少两个回风孔,所有所述回风孔间隔分布于所述回风孔板;

所述送风孔和所述回风孔均用于连通所述试验腔与所述气流循环通道,所述气流循环通道内的气流通过所述送风孔进入所述试验腔内,所述试验腔内的气流通过所述回风孔流回所述气流循环通道内。

使用该气候环境试验箱时,气流循环通道内的气流通过送风孔板上的送风孔进入试验腔内,并通过回风孔板上的回风孔从试验腔内流回气流循环通道,在试验腔内放置试验样品,进入试验腔内的气流可以在试验样品周围营造各种的气候环境以对试验样品进行气候环境试验。由于送风孔、回风孔均设有至少两个,气流可以从多个送风孔流入试验腔内,从而提高气流在试验腔内的扩散程度,使得试验腔内的风场更均匀;送风孔板和回风孔板沿试验腔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气流经送风孔板整流后可以水平地送入试验腔内并水平地从与送风孔板相对设置的回风孔板流出,实现在试验腔内水平送风,使得试验腔内的风速、风场更均匀,可以提高试验腔内的气流特性的分布均匀程度,从而提高试验腔内的温度分布均匀程度,减少温度分布不均匀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下面对该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候环境试验箱还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气流循环通道内,所述第一风机用于驱动所述气流循环通道内的气流通过所述送风孔进入所述试验腔内以及所述试验腔内的气流通过所述回风孔流回所述气流循环通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候环境试验箱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于所述气流循环通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箱设有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排气通道均用于连通所述气流循环通道与外界,所述进气通道用于将所述外界的气体通入所述气流循环通道内,所述排气通道用于将所述气流循环通道内的气流排出至所述外界;所述气候环境试验箱还包括风门组件,所述风门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气流循环通道内,所述风门组件用于控制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排气通道的开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门组件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活动设于所述进气通道的出口与所述气流循环通道之间以控制所述进气通道的出口与所述气流循环通道之间连通部分的面积的大小,所述第二挡板活动设于所述排气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气流循环通道之间以控制所述排气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气流循环通道之间连通部分的面积的大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箱设有第一开口,所述试验内箱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沿同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试验腔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与外界连通,所述气候环境试验箱还包括箱门,所述箱门可活动地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箱门设有观察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候环境试验箱还包括监控组件,所述监控组件设置于所述观察窗远离所述试验腔的一侧,所述监控组件的监控口朝向所述试验腔的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候环境试验箱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外箱,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箱门;当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箱门连接时,所述限位件限制所述箱门在外力作用下完全脱离所述外箱,当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箱门解除连接时,所述箱门能够相对所述外箱移动至完全敞开所述第一开口。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气候环境试验设备,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气候环境试验箱,还包括排风组件,所述排风组件包括第二风机、排风管和阀门,所述排风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风机,所述排风管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外箱并与所述气流循环通道连通,所述阀门设于所述排风管内或者所述排风管与所述气流循环通道之间以控制所述排风管与所述气流循环通道的连通状态。

下面对该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候环境试验设备还包括泄压件,所述外箱设有第一泄压口,所述试验内箱设有第二泄压口,所述第一泄压口与所述第二泄压口沿同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试验腔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泄压口和所述第二泄压口与外界连通,所述泄压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泄压口并用于控制所述试验腔与所述外界的连通状态,所述泄压件被配置为当所述试验腔内与所述外界之间达到预定气压差时开启所述第一泄压口以将所述试验腔内的气体排至所述外界。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气候环境试验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气候环境试验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气候环境试验箱的正视图;

图5为图4中B-B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气候环境试验设备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气候环境试验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气候环境试验箱;100、外箱;110、进气通道;120、排气通道;130、第一引线孔;140、第一泄压口;200、试验内箱;210、试验腔;220、送风孔板;230、回风孔板;240、第二引线孔;250、第二泄压口;300、气流循环通道;310、送风通道;320、调节通道;330、回风通道;340、隔离板;400、第一风机;500、加热器;600、箱门;610、观察窗;620、把手;700、监控组件;800、限位件;810、扣环;900、风门组件;910、第一挡板;920、第二挡板;921、连接板;922、第二挡板本体;20、排风组件;21、第二风机;30、泄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照图1至图2,一实施例的一种气候环境试验箱10,包括外箱100和试验内箱200,试验内箱200设置于外箱100内,外箱100与试验内箱200之间形成气流循环通道300;试验内箱200设有用于放置试验样品的试验腔210,试验内箱200包括用于围设形成试验腔210的送风孔板220和回风孔板230,送风孔板220和回风孔板230沿试验腔210的长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L方向)间隔设置,送风孔板220设有至少两个送风孔(未示出),所有送风孔间隔分布于送风孔板220,回风孔板230设有至少两个回风孔(未示出),所有回风孔间隔分布于回风孔板230;送风孔和回风孔均用于连通试验腔210与气流循环通道300,气流循环通道300内的气流通过送风孔进入试验腔210内,试验腔210内的气流通过回风孔流回气流循环通道300内。

使用该气候环境试验箱10时,气流循环通道300内的气流通过送风孔板220上的送风孔进入试验腔210内,并通过回风孔板230上的回风孔从试验腔210内流回气流循环通道300,在试验腔210内放置试验样品,进入试验腔210内的气流可以在试验样品周围营造各种的气候环境以对试验样品进行气候环境试验。由于送风孔、回风孔均设有至少两个,气流可以从多个送风孔流入试验腔210内,从而提高气流在试验腔210内的扩散程度,使得试验腔210内的风场更均匀;送风孔板220和回风孔板230沿试验腔2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气流经送风孔板220整流后可以水平地送入试验腔210内并水平地从与送风孔板220相对设置的回风孔板230流出,实现在试验腔210内水平送风,使得试验腔210内的风速、风场更均匀,可以提高试验腔210内的气流特性的分布均匀程度,从而提高试验腔内的温度分布均匀程度,减少温度分布不均匀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此外,外箱100可以为试验内箱200和气流循环通道300起到保护和隔离外界的作用,外箱100还可以用于安装其他附件以提高气候环境试验箱10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可选地,送风孔板220和回风孔板230均为孔板,送风孔均匀地分布于送风孔板220的整个板面,回风孔均匀地分布于回风孔板230的整个板面,以使气流更均匀地流入或者流出试验腔210,在试验腔210内形成更均匀的风速和风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2,气候环境试验箱10还包括第一风机400,第一风机400设于气流循环通道300内,第一风机400用于驱动气流循环通道300内的气流通过送风孔进入试验腔210内以及试验腔210内的气流通过回风孔流回气流循环通道300内。

可选地,第一风机400是离心风机或者现有的其他任何一种风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2,气候环境试验箱10还包括加热器500,加热器500设于气流循环通道300内。加热器500用于加热气流循环通道300内的气流,以改变送入试验腔210内的气流温度,从而在试验样品周围营造不同的温度环境进行试验样品的高温试验。

可选地,加热器500是翅片式铠装加热器,也可以是现有的任何一种加热器。

具体地,请参照图1至图2,气流循环通道300包括送风通道310、调节通道320和回风通道330,调节通道320设置于送风通道310与回风通道330之间,加热器500设置于调节通道320内以调节气流的温度,调节通道320与送风通道310之间设有隔离板340和风机安装口(未示出),第一风机400设置于风机安装口,隔离板340和第一风机400用于隔离调节通道320与送风通道310,且第一风机400用于引导气流从调节通道320流向送风通道310;送风孔板220的送风孔用于连通送风通道310与试验腔210,回风孔板230的回风孔用于连通回风通道330与试验腔210。当气候环境试验箱10处于气流循环模式时,调节通道320内的气流被加热器500加热,然后从第一风机400的进风口进入第一风机400内部,再从第一风机400的出风口进入送风通道310,送风通道310内的气流通过送风孔进入试验腔210内,气流在试验腔210内流经试验样品后从回风孔进入回风通道330,回风通道330内的气流继续流动至调节通道320内,调节通道320内的气流被加热器500加热后继续从第一风机400的进风口进入第一风机400内部,以此不断循环,如此,在气流循环通道300和试验腔210内形成气流循环。

可选地,请参照图1至图2,调节通道320设置于试验内箱200的顶部,送风通道310和回风通道330沿试验腔2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试验内箱200外部的相对的两侧,且送风通道310设置于靠近送风孔板220的一侧,回风通道330设置于靠近回风孔板230的一侧。如此,可以使气流循环通道300与试验内箱200布置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和图5以及图7,外箱100设有第一开口(未示出),试验内箱200设有第二开口(未示出),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沿同一方向(如图5所示的W方向)间隔设置,试验腔210用于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与外界连通,气候环境试验箱10还包括箱门600,箱门600可活动地盖设于第一开口,箱门600设有观察窗610。通过开启箱门600,操作人员可以在试验腔210放置试验样品、设置试验环境等;关闭箱门600,即可将试验腔210与外界隔绝。箱门600设有观察窗610,操作人员通过观察窗610可以在外箱100的外部观察试验腔210内的试验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外箱100沿第一开口的周向与试验内箱200沿第二开口的周向之间的间隙设有第一密封件(未示出),第一密封件用于阻止气流循环通道300内的气体通过外箱100沿第一开口的周向与试验内箱200沿第二开口的周向之间的间隙进入试验腔210或者外界。

可选地,观察窗610为透明观察窗。优选地,观察窗610可以为透明双层钢化玻璃窗,观察窗610也可以为设有两层以上钢化玻璃的透明多层钢化玻璃窗。

可选地,请参照图7,箱门600与外箱100为铰接连接,当箱门600朝远离试验腔210的方向转动时,第一开口开启;当箱门600朝靠近试验腔210的方向转动时,第一开口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以及图7,气候环境试验箱10还包括监控组件700,监控组件700设置于观察窗610远离试验腔210的一侧,监控组件700的监控口朝向试验腔210的方向。监控组件700透过观察窗610可以监控并记录试验腔210内部的试验情况。监控组件700设置于观察窗610远离试验腔210的一侧,借助观察窗610隔离监控组件700与试验腔,可以减轻试验腔内的试验样品出现燃烧、爆炸等极端情况时对监控组件700的损坏。

可选地,监控组件700包括监控摄像机(未示出)、视频摄像头(未示出)以及摄像照明灯(未示出),监控摄像机用于记录试验腔210内部的试验照片,视频摄像头用于记录试验腔210内部的试验视频,摄像照明灯用于照亮试验腔210内部以保证监控摄像机和视频摄像头记录到清晰明亮的试验图像和试验视频。

可选地,监控组件700还包括监控电脑(未示出),监控摄像机、视频摄像头均与监控电脑电性连接,如此,在监控电脑上可以远程实时观察试验腔210内部的试验情况。

可选地,监控摄像机、视频摄像头均通过网线与监控电脑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以及图7,气候环境试验箱10还包括限位件800,限位件800的一端连接于外箱100,限位件800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箱门600;当限位件800的另一端与箱门600连接时,限位件800限制箱门600在外力作用下完全脱离外箱100,当限位件800的另一端与箱门600解除连接时,箱门600能够相对外箱100移动至完全敞开第一开口。进行试验时,可以将限位件800的另一端与箱门600连接,当试验腔210内的试验样品出现燃烧、爆炸等极端情况,燃烧、爆炸的高压会冲击箱门600,此时限位件800限制箱门600在外力作用下完全脱离外箱100,以使箱门600遭受高压冲击后仍连接于外箱100,防止箱门600被燃烧、爆炸的高压冲击后脱离外箱100随意飞落而损伤周围设备和操作人员;试验结束后,将限位件800的另一端与箱门600解除连接,箱门600能够相对外箱100移动至完全敞开第一开口,以方便操作人员通过第一开口查看试验样品的试验情况或者取出试验样品。

优选地,请参照图4以及图7,箱门600与外箱100为铰接连接,限位件800为铁链,箱门600设有与铁链配合使用的扣环810,铁链的一端连接于外箱100,铁链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扣环810;铁链和扣环810均设有四个,两个扣环810间隔分布于箱门600与外箱100铰接连接的一侧,另外两个扣环810间隔分布于箱门600与外箱100铰接连接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铁链在箱门600的连接位置与扣环810的分布位置一一对应。通过铁链与扣环810配合,可以利用铁链的伸缩变形来限制箱门600在燃烧、爆炸等外力作用下完全脱离外箱100,设置简单且有效;通过四个铁链对箱门600进行限位,且箱门600与外箱100铰接连接的一侧和箱门600与外箱100铰接连接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均设有铁链与扣环810配合,可以提高对箱门600的限位强度,保证箱门600遭受更强的爆炸冲击后仍连接于外箱100,防止箱门600在燃烧、爆炸等的高压冲击后脱离外箱100随意飞落而损伤周围设备和操作人员。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以及图7,箱门600还设有把手620,把手620的作用在于方便操作人员开启和关闭箱门600。优选地,把手620为插销式防爆把手。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外箱100还设有第一引线孔130,第一引线孔130用于连通气流循环通道300与外界,试验内箱200还设有第二引线孔240,第二引线孔240连通气流循环通道300与试验腔210。试验腔210内的引线通过第二引线孔240伸到气流循环通道300,气流循环通道300内的引线用于通过第一引线孔130伸到外界,第一引线孔130和第二引线孔240用于方便操作人员将试验腔210内的布线引至气候环境试验箱10的外部。

可选地,请参照图5,第一引线孔130设置于外箱100的侧壁,第二引线孔240设置于试验内箱200靠近第一引线孔130的侧壁,且第一引线孔130与第二引线孔240沿同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L方向)间隔设置,如此可以使试验腔210内的布线通过尽可能短的距离引至气候环境试验箱10的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3,外箱100设有进气通道110和排气通道120,进气通道110和排气通道120均用于连通气流循环通道300与外界,进气通道110用于将外界的气体通入气流循环通道300内,排气通道120用于将气流循环通道300内的气流排出至外界;气候环境试验箱10还包括风门组件900,风门组件900活动设置于气流循环通道300内,风门组件900用于控制进气通道110和排气通道120的开度。气候环境试验箱10具有气流循环模式和换气模式两种工作模式。当气候环境试验箱10处于气流循环模式时,请参照图1,风门组件900关闭进气通道110和排气通道120,气流循环通道300与外界不连通,气候环境试验箱10内的气流在气流循环通道300与试验腔210之间循环流动。当气候环境试验箱10处于换气模式时,请参照图2和图3,风门组件900开启进气通道110和排气通道120,进气通道110将外界的气体通入气流循环通道300,排气通道120将气流循环通道300内的气流排出至外界,以此实现气流循环通道300内的换气和对气流循环通道300内的气体降温。

可选地,风门组件900的运动可以通过手动控制,也可以通过电子控制器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3,风门组件900包括第一挡板910和第二挡板920,第一挡板910活动设于进气通道110的出口与气流循环通道300之间以控制进气通道110的出口与气流循环通道300之间连通部分的面积的大小,第二挡板920活动设于排气通道120的入口与气流循环通道300之间以控制排气通道120的入口与气流循环通道300之间连通部分的面积的大小。如此,通过在进气通道110的出口与气流循环通道300之间移动第一挡板910,即可改变进气通道110的出口与气流循环通道300之间连通部分的面积的大小,从而控制进气通道110的开度,以控制从进气通道110进入气流循环通道300的外界的气体量;通过在排气通道120的入口与气流循环通道300之间移动第二挡板920,即可改变排气通道120的入口与气流循环通道300之间连通部分的面积的大小,从而控制排气通道120的开度,以控制从排气通道120排出的气流循环通道300的气体量。

可选地,请参照图1至图3,第一挡板910铰接连接于气流循环通道300的内壁且设于进气通道110的出口与气流循环通道300之间,第二挡板920铰接连接于气流循环通道300的内壁且设于排气通道120的入口与气流循环通道300之间,第一挡板910和第二挡板920均通过同一个铰柱铰接于气流循环通道300的内壁,如此,当需要改变进气通道110和排气通道120的开度时,只需拨动第一挡板910或者第二挡板920中的其中一者即可驱动第一挡板910和第二挡板920同时转动,方便对进气通道110和排气通道120进行同步控制。

具体地,请参照图1至图3,进气通道110的出口设置于气流循环通道300的顶部,排气通道120的入口设置于气流循环通道300的侧壁,进气通道110的出口方向与排气通道120的入口方向呈夹角设置,此时,第二挡板920包括连接板921和第二挡板本体922,连接板921的一侧铰接连接于气流循环通道300的内壁,连接板921的另一侧连接于第二挡板本体922,连接板921与第二挡板本体922之间呈夹角设置且第二挡板本体922设于排气通道120的入口与气流循环通道300之间,第一挡板910和连接板921均通过同一个铰柱铰接于气流循环通道300的内壁。当拨动第一挡板910或者第二挡板920中的其中一者,第一挡板910与第二挡板本体922同步运动,第一挡板910改变进气通道110的出口与气流循环通道300之间连通部分的面积的大小,第二挡板本体922改变排气通道120的入口与气流循环通道300之间连通部分的面积的大小,从而分别改变进气通道110和排气通道120的开度。

另一方面,请参照图5至图7,一实施例还包括一种气候环境试验设备,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气候环境试验箱10,还包括排风组件20,排风组件20包括第二风机21、排风管(未示出)和阀门(未示出),排风管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风机21,排风管的另一端穿设于外箱100并与气流循环通道300连通,阀门设于排风管内或者排风管与气流循环通道300之间以控制排风管与气流循环通道300的连通状态。

使用该气候环境试验设备时,气流从多个送风孔流入试验腔210内,从而提高气流在试验腔210内的扩散程度,使得试验腔210内的风场更均匀;送风孔板220和回风孔板230沿试验腔2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气流经送风孔板220整流后可以水平地送入试验腔210内并水平地从与送风孔板220相对设置的回风孔板230流出,实现在试验腔210内水平送风,使得试验腔210内的风速、风场更均匀,可以提高试验腔210内的气流特性的分布均匀程度,从而提高试验腔内的温度分布均匀程度,减少温度分布不均匀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此外,当试验样品为新能源电池时,由于新能源电池在高温试验中存在燃烧、爆炸的可能,而传统的气候环境试验箱未配备泄压、排风的措施,当新能源电池在传统的气候环境试验箱内进行试验时,如果新能源电池发生燃烧、爆炸,容易对试验设备本身、周围设备、周围人员以及厂房等造成伤害及损失。而对于本申请的气候环境试验设备,当试验样品发生燃烧、爆炸时,可以开启阀门以使排风管与气流循环通道300连通,第二风机21将排风管内的气体抽排至外界,从而使得气流循环通道300内的气体通过排风管排走,降低气流循环通道300内和试验腔210内的气温和气压,从而降低燃烧、爆炸剧烈程度以及燃烧爆炸对试验设备本身、周围设备、周围人员以及厂房造成的伤害及损失。

可选地,第二风机21为离心风机。

可选地,使用第二风机21排风时,为了防止气流循环通道300内形成负压,可开启风门组件900,通过进气通道110和排气通道120连通气流循环通道300与外界,保证第二风机21顺利地将气流循环通道300内的气体抽走。

可选地,第二风机21的运行时长可以单独设置。

可选地,第二风机21的出口连接有室外管道(未示出),室外管道用于将气体排出室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以及图5至图7,气候环境试验设备还包括泄压件30,外箱100设有第一泄压口140,试验内箱200设有第二泄压口250,第一泄压口140与第二泄压口250沿同一方向(如图5所示的W方向)间隔设置,试验腔210用于通过第一泄压口140和第二泄压口250与外界连通,泄压件30安装于第一泄压口140并用于控制试验腔210与外界的连通状态,泄压件30被配置为当试验腔210内与外界之间达到预定气压差时开启第一泄压口140以将试验腔210内的气体排至外界。当试验样品发生燃烧、爆炸时,试验腔210内的气压将上升,当试验腔210内与外界之间达到预定气压差时,泄压件30开启第一泄压口140以将试验腔210内的气体排至外界,降低试验腔210内的气温和气压,从而降低试验腔210内的燃烧、爆炸剧烈程度。

可选地,泄压件30可以为翻盖式压力泄放活门或者现有的其他类型的泄压装置。需要说明的是,翻盖式压力泄放活门启用并释放试验腔210内的气体后,翻盖式压力泄放活门需要进行检查是否完好,且翻盖式压力泄放活门可手动关闭。

容易理解地,试验腔210内与外界之间的预定气压差可以根据试验样品的特性、试验需求或者防火防爆需求进行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新能源电池进行高温试验时,试验腔210内与外界之间的预定气压差可以设置为3KPa或者5KPa。

需要说明的是,外箱100沿第一泄压口140的周向与试验内箱200沿第二泄压口250的周向之间的间隙设有第二密封件(未示出),第二密封件用于阻止气流循环通道300内的气体通过外箱100沿第一泄压口140的周向与试验内箱200沿第二泄压口250的周向之间的间隙进入试验腔210或者外界。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通”、“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通,也可以是可拆卸连通,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通,也可以是电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通”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通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