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地质解译方法、地质解译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地质解译方法、地质解译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质解译方法、地质解译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获取工区的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根据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构建多个对应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分别基于每个地电模型对目标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根据地电模型和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得到拟合误差,选取数值最小的拟合误差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作为第二反演结果,根据第二反演结果得到地质解释结果,在构造复杂地区的地电模型时,相较于传统的以单一的地震资料为约束建立的模型,提高了地电模型的准确度,地质解释结果误差小,准确度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67935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310593872.2

  • 申请日2023-05-24

  • 分类号G01V11/00(2006.01);G01V1/28(2006.01);G01V1/30(2006.01);G01V3/38(2006.01);

  • 代理机构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王本晋

  • 地址 410208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学士路339号办公楼

  • 入库时间 2024-01-17 01:28:2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9-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V11/00 专利申请号:2023105938722 申请日:202305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9-01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质解译方法、地质解译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广域电磁法是一种采用2n序列伪随机信号作为激励信号的人工源频率域电磁法,其能通过测量电磁场的某个分量以获得广域视电阻率,以此直观的反映地下电性特征。为了得到接近地下真实电性特征的成像结果,研究常使用地球物理反演作为广域电磁法分析处理的主要手段,其能从有限的观测数据中尽可能地恢复原有的地下物性参数。但反演本身只是一种数学方法,整体来说就是一种寻优过程,这种寻优过程存在多解性,对反演结果直接进行地质解释可能会存在较大误差。

为了解决反演过程中存在的多解性问题,前人提出了建模约束反演,通过建立模型对反演进行先验条件约束,使数据收敛合理,力促反演结果收敛到先验模型附近的最优解。建模约束反演过程中模型的建立是最重要的一步,因此模型的准确度至关重要。目前针对电法进行建模约束反演往往是通过地震资料进行约束,但地震资料分析受速度模型影响严重,因此在构造和地层复杂地区地震资料的解释往往存在不确定性,这就导致了电法反演结果也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综上,目前广域电磁法的反演陷入了一个困境,即反演后结果存在多解性,反演误差较大,准确度不高,无法得到应有的地质信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地质解译方法、地质解译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能够解决现有的广域电磁法反演结果存在多解性,反演误差较大,准确度不高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地质解译方法,包括:获取工区的目标电法数据,所述工区包括多个地层,所述目标电法数据包括通过广域电磁法得到的所述工区的任意一个剖面的电场数据;获取所述工区的地震资料;根据所述目标电法数据和所述地震资料构建多个对应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分别基于每个所述地电模型对所述目标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与所述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根据每个所述地电模型和与所述地电模型对应的所述第一反演结果得到拟合误差,所述拟合误差为基于所述地电模型拟合所述工区实际地质结构的误差;选取数值最小的所述拟合误差对应的所述第一反演结果作为第二反演结果;根据所述第二反演结果得到地质解释结果。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地质解译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获取工区的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根据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构建多个对应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分别基于每个地电模型对目标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根据地电模型和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得到拟合误差,选取数值最小的拟合误差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作为第二反演结果,根据第二反演结果得到地质解释结果。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地质解译方法,以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建立多个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在构造复杂地区的地电模型时,相较于传统的以单一的地震资料为约束建立的模型,提高了地电模型的准确度,分别基于每个地电模型对目标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多个第一反演结果,选择拟合误差最小的第一反演结果作为第二反演结果,第二反演结果由于拟合误差最小,因此最接近工区真实情况,进一步通过第二反演结果解译所得的地质解释结果误差小,准确度高。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获取工区的目标电法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工区的原始电法数据;

对所述原始电法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目标电法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对所述原始电法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目标电法数据,包括:

对所述原始电法数据进行傅里叶变化、飞点剔除和静态矫正,得到所述目标电法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电法数据和所述地震资料构建多个对应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包括:

获取所述工区的测井电阻率数据、测井地层特征数据和测井构造特征数据;

根据所述测井电阻率数据对所述工区的每个地层进行电性分析得到电性分层结果;

结合所述测井地层特征数据、所述测井构造特征数据和所述地震资料确定多个不同地质结构的地震解释模型;

根据所述目标电法数据得到地层结构模型;

根据多个所述地震解释模型和所述地层结构模型建立与所述地震解释模型一一对应的地质结构模型;

根据所述电性分层结果对各个所述地质结构模型赋值得到多个不同地质结构的所述地电模型。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反演结果得到地质解释结果,包括:根据所述电性分层结果对所述第二反演结果进行解译得到所述地质解释结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别基于每个所述地电模型对所述目标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与所述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包括:分别根据每个所述地电模型和最小支撑约束理论对所述目标电法数据进行迭代计算得到与所述地电模型对应的所述第一反演结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每个所述地电模型和与所述地电模型对应的所述第一反演结果得到拟合误差,包括:计算所述地电模型和与所述地电模型对应的所述第一反演结果之间的二范数,得到与所述第一反演结果对应的所述拟合误差。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地质解译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工区的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所述工区包括多个地层,所述目标电法数据包括通过广域电磁法得到的所述工区的任意一个剖面的电场数据;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电法数据和所述地震资料构建多个对应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反演模块,用于分别基于每个所述地电模型对所述目标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与所述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根据所述地电模型和与所述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得到拟合误差,所述拟合误差为基于所述地电模型拟合所述工区实际地质结构的误差,选取数值最小的所述拟合误差对应的所述第一反演结果作为第二反演结果;结果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反演结果得到地质解释结果。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地质解译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获取工区的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根据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构建多个对应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分别基于每个地电模型对目标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根据地电模型和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得到拟合误差,选取数值最小的拟合误差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作为第二反演结果,根据第二反演结果得到地质解释结果。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地质解译装置,以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建立多个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在构造复杂地区的地电模型时,相较于传统的以单一的地震资料为约束建立的模型,提高了地电模型的准确度,分别基于每个地电模型对目标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多个第一反演结果,选择拟合误差最小的第一反演结果作为第二反演结果,第二反演结果由于拟合误差最小,因此最接近工区真实情况,进一步通过第二反演结果解译所得的地质解释结果误差小,准确度高。

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当至少一个所述程序被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地质解译方法。

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获取工区的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根据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构建多个对应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分别基于每个地电模型对目标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根据地电模型和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得到拟合误差,选取数值最小的拟合误差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作为第二反演结果,根据第二反演结果得到地质解释结果。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以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建立多个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在构造复杂地区的地电模型时,相较于传统的以单一的地震资料为约束建立的模型,提高了地电模型的准确度,分别基于每个地电模型对目标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多个第一反演结果,选择拟合误差最小的第一反演结果作为第二反演结果,第二反演结果由于拟合误差最小,因此最接近工区真实情况,进一步通过第二反演结果解译所得的地质解释结果误差小,准确度高。

根据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述的地质解译方法。

根据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获取工区的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根据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构建多个对应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分别基于每个地电模型对目标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根据地电模型和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得到拟合误差,选取数值最小的拟合误差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作为第二反演结果,根据第二反演结果得到地质解释结果。根据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建立多个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在构造复杂地区的地电模型时,相较于传统的以单一的地震资料为约束建立的模型,提高了地电模型的准确度,分别基于每个地电模型对目标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多个第一反演结果,选择拟合误差最小的第一反演结果作为第二反演结果,第二反演结果由于拟合误差最小,因此最接近工区真实情况,进一步通过第二反演结果解译所得的地质解释结果误差小,准确度高。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地质解译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获取目标电法数据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原始数据曲线图、拟地震曲线图和等频率曲线图的对应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构建地电模型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地质解释结果的成果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地电模型的拟合误差判别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地质解译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地质解译装置100、数据获取模块110、模型构建模块120、反演模块130、结果输出模块140、

电子设备200、处理器210、存储器2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地质解译方法的流程图,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地质解译方法,包括:

步骤S100:获取工区的目标电法数据,工区包括多个地层,目标电法数据包括通过广域电磁法得到的工区的任意一个剖面的电场数据;

步骤S200:获取工区的地震资料;

步骤S300:根据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构建多个对应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

步骤S400:分别基于每个地电模型对目标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

步骤S500:根据每个地电模型和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得到拟合误差,拟合误差为基于地电模型拟合工区实际地质结构的误差;

步骤S600:选取数值最小的拟合误差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作为第二反演结果;

步骤S700:根据第二反演结果得到地质解释结果。

本步骤中,通过获取工区的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根据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构建多个对应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分别基于每个地电模型对目标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根据地电模型和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得到拟合误差,选取数值最小的拟合误差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作为第二反演结果,根据第二反演结果得到地质解释结果。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地质解译方法,以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建立多个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在构造复杂地区的地电模型时,相较于传统的以单一的地震资料为约束建立的模型,提高了地电模型的准确度,分别基于每个地电模型对目标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多个第一反演结果,选择拟合误差最小的第一反演结果作为第二反演结果,第二反演结果由于拟合误差最小,因此最接近工区真实情况,进一步通过第二反演结果解译所得的地质解释结果误差小,准确度高。

如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对步骤S100中“获取工区的目标电法数据”进行进一步说明,步骤S100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10和步骤S120:

步骤S110:获取工区的原始电法数据;

步骤S120:对原始电法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目标电法数据。

本步骤中,获取工区的原始电法数据,原始电法数据为通过广域电磁法对工区一剖面内每个点位进行检测所得的检测数据,对原始电法数据进行预处理,降低原始电法数据中的噪声,得到目标电法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对步骤S120中“对原始电法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目标电法数据”,步骤S120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21:

步骤121:对原始电法数据进行傅里叶变化、飞点剔除和静态矫正,得到目标电法数据。

本步骤中,通过傅里叶变换对原始电法数据进行解噪,分离原始电法数据中的噪声和电法信号,再对原始电法数据进行飞点剔除,并使用李氏指数法结合工区地形特征识别因为地表电阻异常体和地形起伏引起的静态效应,并对存在静态效应的点位进行静态校正,以实现噪声和电法信号的高度分离,降低噪声的影响,得到数据信噪比更高的目标电法数据。如图3所示,经过预处理得到的目标电法数据包括原始数据曲线图、拟地震曲线图和等频率曲线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对步骤S300中“根据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构建多个对应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进行进一步说明,步骤S300包括步骤S310、步骤S320、步骤S330、步骤S340、步骤S350和步骤S360。

步骤S310:获取工区的测井电阻率数据、测井地层特征数据和测井构造特征数据;

步骤S320:根据测井电阻率数据对工区的每个地层进行电性分析得到电性分层结果;

步骤S330:结合测井地层特征数据、测井构造特征数据和地震资料确定多个不同地质结构的地震解释模型;

步骤S340:根据目标电法数据得到地层结构模型;

步骤S350:根据多个地震解释模型和地层结构模型建立与地震解释模型一一对应的地质结构模型;

步骤S360:根据电性分层结果对各个地质结构模型赋值得到多个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

本步骤中,获取工区的测井电阻率数据、测井地层特征数据和测井构造特征数据,根据测井电阻率资料对工区的各个地层进行电性分析,得到电性分层结果,由于对地震资料进行解释需要建立速度模型,不同的速度模型所解释的地质结构存在差异,在构造复杂的工区,如图3所示,剖面左侧断层构造活动强烈,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且无法建立准确的速度模型,这就导致剖面存在多种解释结果,因此可以结合测井地层特征数据和测井构造特征数据对地震资料进行解释,确定可能存在的多种地震解释模型。对原始数据曲线图、拟地震曲线图和等频率曲线图进行分析,判断地址意义,如图3所示,原始数据曲线图左侧存在多处崎变,电阻率曲线明显“下落”,对应的拟地震曲线图同位置处也存在同相轴倾斜相交的情况,等频率曲线图上相同点位也出现了崎变,因此推测该区域存在三条断层,分布对应于图中左侧三处崎变,而原始数据曲线图右侧曲线形态整体较好,拟地震图中同相轴横向连续性好,电性特征整体呈层状分布。通过原始数据曲线图、拟地震曲线图和等频率曲线图对工区剖面进行定性分析后,明确主要断层和地层分布,将剖面划分为数个区域,从而得到工区剖面的地层结构模型。再根据多个地震解释模型和地层结构模型建立与地震解释模型一一对应的地质结构模型,基于电性分层结果对地质结构模型进行赋值,建立多个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对地质结构模型中每个区域进行赋值,每个区域所赋电阻率值即该区域内所有电性层的电阻率平均值。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对步骤S700“根据第二反演结果得到地质解释结果”进行进一步说明,步骤S700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710。

步骤S710:根据电性分层结果对第二反演结果进行解译得到地质解释结果。

本步骤中,根据电性分层结果,从第二反演结果中的多个电性层中确定电性标志层,基于电性标志层,结合地层沉积特征和电性特征对除电性标志层外的每个电性层进行标定,再进一步进行地质解译得到地质解释结果,如图5所示,图5为地质解释结果的成果图。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对步骤S400“分别基于每个地电模型对目标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进行进一步说明,步骤S400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410。

步骤S410:分别根据每个地电模型和最小支撑约束理论对目标电法数据进行迭代计算得到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

本步骤中,基于地电模型,通过佐丹诺夫的最小支撑约束理论分别对目标电法数据进行迭代计算,得到第一反演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准确度,迭代计算的次数为50次,保证约束反演的准确度,迭代计算的次数还可以设置为其他数量,例如60次。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对步骤S500“根据每个地电模型和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得到拟合误差”进行进一步说明,步骤S500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510。

步骤S510:计算地电模型和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之间的二范数,得到与第一反演结果对应的拟合误差。

本步骤中,在每次迭代计算得到第一反演结果后,计算地电模型和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之间的二范数,得到与第一反演结果对应的拟合误差,以便于在后续步骤中,选取数值最小的拟合误差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作为第二反演结果,由于拟合误差最小,选取出的第二反演结果最接近工区的真实情况。如图6所示,图6为各个地电模型的拟合误差判别图,其中,地电模型1-6的拟合误差最小,最接接近工区的真实情况。

此外,如图7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地质解译装置100,包括:数据获取模块110、模型构建模块120、反演模块130和结果输出模块140,数据获取模块110用于获取工区的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工区包括多个地层,目标电法数据包括通过广域电磁法得到的工区的任意一个剖面的电场数据,模型构建模块120用于根据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构建多个对应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反演模块130用于分别基于每个地电模型对目标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根据地电模型和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得到拟合误差,拟合误差为基于地电模型拟合工区实际地质结构的误差,选取数值最小的拟合误差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作为第二反演结果,结果输出模块140用于根据第二反演结果得到地质解释结果。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地质解译装置100,通过获取工区的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根据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构建多个对应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分别基于每个地电模型对目标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根据地电模型和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得到拟合误差,选取数值最小的拟合误差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作为第二反演结果,根据第二反演结果得到地质解释结果。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地质解译装置100,以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建立多个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在构造复杂地区的地电模型时,相较于传统的以单一的地震资料为约束建立的模型,提高了地电模型的准确度,分别基于每个地电模型对目标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多个第一反演结果,选择拟合误差最小的第一反演结果作为第二反演结果,第二反演结果由于拟合误差最小,因此最接近工区真实情况,进一步通过第二反演结果解译所得的地质解释结果误差小,准确度高。

此外,如图8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2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10;至少一个存储器220,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当至少一个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210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地质解译方法。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200,通过获取工区的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根据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构建多个对应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分别基于每个地电模型对目标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根据地电模型和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得到拟合误差,选取数值最小的拟合误差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作为第二反演结果,根据第二反演结果得到地质解释结果。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200,以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建立多个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在构造复杂地区的地电模型时,相较于传统的以单一的地震资料为约束建立的模型,提高了地电模型的准确度,分别基于每个地电模型对目标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多个第一反演结果,选择拟合误差最小的第一反演结果作为第二反演结果,第二反演结果由于拟合误差最小,因此最接近工区真实情况,进一步通过第二反演结果解译所得的地质解释结果误差小,准确度高。

另外,本申请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述的地质解译方法。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获取工区的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根据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构建多个对应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分别基于每个地电模型对目标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根据地电模型和与地电模型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得到拟合误差,选取数值最小的拟合误差对应的第一反演结果作为第二反演结果,根据第二反演结果得到地质解释结果。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目标电法数据和地震资料建立多个不同地质结构的地电模型,在构造复杂地区的地电模型时,相较于传统的以单一的地震资料为约束建立的模型,提高了地电模型的准确度,分别基于每个地电模型对目标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多个第一反演结果,选择拟合误差最小的第一反演结果作为第二反演结果,第二反演结果由于拟合误差最小,因此最接近工区真实情况,进一步通过第二反演结果解译所得的地质解释结果误差小,准确度高。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种变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