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相亲匹配系统及方法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相亲匹配系统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线上相亲匹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相亲匹配系统及方法。该发明能够在用户与相亲对象交流过程中屏蔽其他关联对象的干扰,使得用户与相亲对象彼此之间产生相互尊重的感觉,同时在用户相亲失败之后,通过其浏览信息,和已相亲对象的基本信息进行自适应调整,并生成用户择偶优化要求,同时还能够对筛选出单项差异量来供用户进行主观选择,在后续推送相亲对象的过程中极大程度上尊重了用户的主观意愿,不仅能够打破用户相亲过程中的局限性,还能够增加用户的相亲成功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66265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惠州市西子湖畔网络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310607598.X

  • 发明设计人 刘汉帆;

    申请日2023-05-26

  • 分类号G06F16/9535(2019.01);G06F16/9536(2019.01);

  • 代理机构深圳市悦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932;

  • 代理人纪海霞

  • 地址 516003 广东省惠州市江北文昌一路11号铂金府华贸大厦3号楼1单元16层01房

  • 入库时间 2024-01-17 01:25:4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9-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6/9535 专利申请号:202310607598X 申请日:202305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8-29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线上相亲匹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相亲匹配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传统活动已经由线下转为线上,相亲作为传统的线下活动之一,其也在逐渐普及为线上活动,不仅能够打破地域限制,而且还能够促进两者进行便捷且快速的交流,使得相亲双方在见面之前对彼此有一个充分的了解,降低其线下见面时失败的概率,基于此,线上相亲活动已经逐渐成为当下一种较为流行的相亲形式。

现有技术中,多是根据用户的择偶要求进行单向的匹配相亲对象,虽然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但是却忽略了相亲对象的择偶要求,同时其设置的评分制也会影响用户的主观性判断,在用户相亲失败之后,仍然按照用户预设的择偶要求进行推送相亲对象,缺乏相应的调整机制,这无疑会使用户的相亲过程过于局限,基于此,本方案提供了一种能够自适应调整用户择偶要求,并且调整过程尊重用户主观意愿的相亲匹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相亲匹配系统及方法,能够自适应调整用户择偶要求,并且调整过程极大程度上尊重了用户的主观意愿,打破其相亲局限的同时,也能够增加其相亲成功率。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相亲匹配系统及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的基本信息以及择偶要求,并根据所述基本信息和择偶要求推送对应的关联对象,并生成关联对象列表;

获取用户的浏览信息,其中,所述浏览信息包括浏览时长以及浏览对象;

获取用户的交流信息,并将与所述交流信息对应的关联对象标定为交流对象;

获取用户与交流对象的交流结果,并根据交流结果判断用户与交流对象是否继续交流;

若是,则仅在所述关联对象列表中保留交流对象;

若否,则将所述交流对象从关联对象列表中移除,并调用所述交流对象的基本信息;

将所述交流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浏览信息一同输入至自适应调整模型中,得到择偶优化要求;

将所述择偶优化要求与择偶要求进行比较,得到对比差异量,用户根据所述对比差异量选择是否更换择偶要求;

若是,则将所述择偶优化要求调整为择偶要求,并根据其生成关联对象列表;

若否,则对所述对比差异量进行拆分,得到多个单项差异量,且再次向用户发送选取信息,并将用户选取的单项差异量自动加入至择偶要求中,并将其它单项差异量标定为待甄别数据,再根据择偶要求生成关联对象列表。

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基本信息和择偶要求推送对应的关联对象,并生成关联对象列表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基本信息,以及其他用户的择偶要求;

获取所述用户的基本信息与其他用户的择偶要求的契合率,并标定为基准参数;

获取其他用户的择偶要求契合率下限,并将其标定为一级对比参数,再将所有高于一级对比参数的基准参数对应的其他用户标定为待关联对象;

获取待关联对象的基本信息与用户的择偶要求的契合率,并标定为校验参数;

获取用户的择偶要求契合率下限,并将其标定为二级对比参数,再将所有高于二级对比参数的校验参数对应的待关联对象标定为关联对象;

汇总所有关联对象,并生成关联对象列表。

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关联对象列表中的关联对象随机排列。

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获取用户与交流对象的交流结果,并根据交流结果判断用户与交流对象是否继续交流的步骤,包括:

所述用户与交流对象交流结束后,向所述用户与交流对象推送是否继续交流的指令;

若所述用户与交流对象均选择是,则判定用户与交流对象继续交流;

若所述用户或交流对象中存在一个选择否,则判定用户与交流对象停止继续交流。

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用户与交流对象交流结束后,生成响应时段,其中,所述响应时段内,所述用户与交流对象的关联对象列表停止推送关联对象;

所述响应时段结束后,用户或交流对象中存在一个未进行响应,则表明用户与交流对象停止交流;

若所述响应时段内,用户或交流对象均进行响应,则将响应结果标定为交流结果。

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将所述交流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浏览信息一同输入至自适应调整模型中,得到择偶优化要求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浏览关联对象的浏览时长,并将关联对象按照浏览时长的顺序进行排列;

获取筛选阈值,并将所有高于所述筛选阈值的浏览时长对应的关联对象标定为参照对象;

获取所有参照对象的基本信息中的重复项,并将其输入至评估模型中,得到待优化参数;

获取交流对象的基本信息,并与待优化参数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标定为优化信息;

将所述交流对象的基本信息与优化信息进行汇总处理,得到择偶优化要求。

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获取所有参照对象的基本信息中的重复项,并将其输入至评估模型中,得到待优化参数的步骤,包括:

获取参照对象的基本信息中的重复项,并统计所有重复项的重复次数,再将所述重复项的重复次数标定为待评估参数;

获取评估阈值,并与所述待评估参数进行比较;

若所述待评估参数高于评估阈值,则将待优化参数对应的重复项标定为待优化参数;

若所述待评估参数小于或等于评估阈值,则直接将其筛除。

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将用户选取的单项差异量自动加入至择偶要求中,并将其它单项差异量标定为待甄别数据之后的步骤,包括:

获取待甄别数据的出现次数;

获取容许出现次数,并与所述待甄别数据的出现次数进行比较;

若所述容许出现次数小于待甄别数据的出现次数,则将所述待甄别数据标定为无用数据,且不再加入对比差异量中;

若所述容许出现次数大于或等于待甄别数据的出现次数,则将所述待甄别数据继续加入至对比差异量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相亲匹配系统,应用于上述的基于大数据的相亲匹配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基本信息以及择偶要求,并根据所述基本信息和择偶要求推送对应的关联对象,并生成关联对象列表;

第二获取模块,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浏览信息,其中,所述浏览信息包括浏览时长以及浏览对象;

第三获取模块,所述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交流信息,并将与所述交流信息对应的关联对象标定为交流对象;

判定模块,所述判定模块用于获取用户与交流对象的交流结果,并根据交流结果判断用户与交流对象是否继续交流;

若是,则仅在所述关联对象列表中保留交流对象;

若否,则将所述交流对象从关联对象列表中移除,并调用所述交流对象的基本信息;

自适应调整模块,所述自适应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交流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浏览信息一同输入至自适应调整模型中,得到择偶优化要求;

选取模块,所述选取模块用于将所述择偶优化要求与择偶要求进行比较,得到对比差异量,用户根据所述对比差异量选择是否更换择偶要求;

若是,则将所述择偶优化要求调整为择偶要求,并根据其生成关联对象列表;

若否,则对所述对比差异量进行拆分,得到多个单项差异量,且再次向用户发送选取信息,并将用户选取的单项差异量自动加入至择偶要求中,并将其它单项差异量标定为待甄别数据,再根据择偶要求生成关联对象列表。

以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相亲匹配终端,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基于大数据的相亲匹配方法。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本发明能够在用户与相亲对象交流过程中屏蔽其他关联对象的干扰,使得用户与相亲对象彼此之间产生相互尊重的感觉,同时在用户相亲失败之后,通过其浏览信息,和已相亲对象的基本信息进行自适应调整,并生成用户择偶优化要求,同时还能够对筛选出单项差异量来供用户进行主观选择,在后续推送相亲对象的过程中极大程度上尊重了用户的主观意愿,不仅能够打破用户相亲过程中的局限性,还能够增加用户的相亲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系统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相亲匹配方法,包括:

S1、获取用户的基本信息以及择偶要求,并根据基本信息和择偶要求推送对应的关联对象,并生成关联对象列表;

S2、获取用户的浏览信息,其中,浏览信息包括浏览时长以及浏览对象;

S3、获取用户的交流信息,并将与交流信息对应的关联对象标定为交流对象;

S4、获取用户与交流对象的交流结果,并根据交流结果判断用户与交流对象是否继续交流;

若是,则仅在关联对象列表中保留交流对象;

若否,则将交流对象从关联对象列表中移除,并调用交流对象的基本信息;

S5、将交流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浏览信息一同输入至自适应调整模型中,得到择偶优化要求;

S6、将择偶优化要求与择偶要求进行比较,得到对比差异量,用户根据对比差异量选择是否更换择偶要求;

若是,则将择偶优化要求调整为择偶要求,并根据其生成关联对象列表;

若否,则对对比差异量进行拆分,得到多个单项差异量,且再次向用户发送选取信息,并将用户选取的单项差异量自动加入至择偶要求中,并将其它单项差异量标定为待甄别数据,再根据择偶要求生成关联对象列表。

如上述步骤S1-S6所述,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传统活动已经由线下转为线上,相亲作为传统的线下活动之一,其也在逐渐普及为线上活动,不仅能够打破地域限制,而且还能够促进两者进行便捷且快速的交流,使得相亲双方在见面之前对彼此有一个充分的了解,降低其线下见面时失败的概率,本实施例首先通过获取用户的基本信息,其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性别、年龄以及居住地等,而后再根据用户的择偶需求匹配对应的关联对象,在匹配过程中,用户的基本信息也能够满足关联对应的择偶要求,进而能够极大程度上增加双方的成功率,在用户浏览关联对象时,关联对象列表中的关联对象随机排列,舍弃传统的评分制,尊重用户在选取关联对象时的主观意愿,而在用户与关联对象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会将关联对象标定为交流对象,并且双方的关联对象列表将仅保留对方,以此来防止同一用户同时与多个关联对象进行交流,使用户与交流对象彼此之间产生相互尊重的感觉,而在其交流结束之后,会向双方推送是否继续交流的指令,只有在双方均选择继续交流的情况下才会保留两者的交流权限,并且此时双方的关联对象列表中均只保留对方的基本信息,而在用户与交流对象之间存在一个人选择不继续交流的情况下,则就会关闭两者的交流权限,并且也同步解除两者的关联对象列表的限制,在解除限制之前,自适应调整模型会根据用于选取的交流对象的基本信息和用户之前的浏览信息对其择偶要求进行自适应调整,并将调整结果生成择偶优化要求,而后将择偶优化要求与用户预设的择偶要求进行比较,并生成对比差异量,以此来供用户进行选择,极大程度上尊重的用户的主观性要求,而在用户选择不替换择偶要求时,还会将对比差异量拆分为多个单项差异量,并再次向用户发送选取信息,增加用户的选择性,最后再根据调整后的择偶要求重新推送关联对象即可,在不影响用户使用的情况下,还能极大程度上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基本信息和择偶要求推送对应的关联对象,并生成关联对象列表的步骤,包括:

S101、获取用户的基本信息,以及其他用户的择偶要求;

S102、获取用户的基本信息与其他用户的择偶要求的契合率,并标定为基准参数;

S103、获取其他用户的择偶要求契合率下限,并将其标定为一级对比参数,再将所有高于一级对比参数的基准参数对应的其他用户标定为待关联对象;

S104、获取待关联对象的基本信息与用户的择偶要求的契合率,并标定为校验参数;

S105、获取用户的择偶要求契合率下限,并将其标定为二级对比参数,再将所有高于二级对比参数的校验参数对应的待关联对象标定为关联对象;

S106、汇总所有关联对象,并生成关联对象列表。

如上述步骤S101-S106所述,在推送关联对象时,不仅要尊重用户的择偶要求,还要尊重其他用户的择偶要求,使推送关联对象的过程转换为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在用户向关联对象发送交流信号时,该用户还满足关联对象的择偶要求,那么该关联用户响应用户的概率便会极大程度上增加,以此来提高用户和关联对象双方的体验度,同时还能够增加用户与关联对象之间的成功率,其先通过比较用户的基本信息与其他用户择偶要求的契合率来进行初筛,从而便能够得到多个待关联对象,当然,在此初筛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其他用户预设的契合率下限,避免推送不满足其他用户需求的用户,而后获取待关联对象的基本信息与用户的择偶要求的契合率,以及用户设置的契合率下限,从而便可从待关联对象中筛选出关联对象,再将这些关联对象汇总为关联对象列表,并推送给用户即可。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获取用户与交流对象的交流结果,并根据交流结果判断用户与交流对象是否继续交流的步骤,包括:

S401、用户与交流对象交流结束后,向用户与交流对象推送是否继续交流的指令;

S402、若用户与交流对象均选择是,则判定用户与交流对象继续交流;

S403、若用户或交流对象中存在一个选择否,则判定用户与交流对象停止继续交流。

如上述步骤S401-S403所述,在用户与交流对象每次结束交流之后,会向用户与交流对象推送是否继续交流的指令,只有在用户与交流对象均选择是的情况下,才会判定用户与交流对象继续交流,否则就判定用户与交流对象停止继续交流,且此时会向用户与交流对象的关联对象列表推送除交流用户以外的其它关联对象。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用户与交流对象交流结束后,生成响应时段,其中,响应时段内,用户与交流对象的关联对象列表停止推送关联对象;

响应时段结束后,用户或交流对象中存在一个未进行响应,则表明用户与交流对象停止交流;

若响应时段内,用户或交流对象均进行响应,则将响应结果标定为交流结果。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用户与交流对象交流结束后,为给予双方充足的考虑时间,响应时段的时长设置为8~48h,通过预设响应时段的方式来监测用户与交流对象是否响应,在响应时段内用户或交流对象中存在一人未进行响应,就判定其选择不继续交流,相应的,此时就会向用户与交流对象的关联对象列表推送除交流用户以外的其它关联对象,同时还会将交流对象的基本信息输入至自适应调整模型中,以此为基础来调整用户的择偶要求。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将交流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浏览信息一同输入至自适应调整模型中,得到择偶优化要求的步骤,包括:

S501、获取用户浏览关联对象的浏览时长,并将关联对象按照浏览时长的顺序进行排列;

S502、获取筛选阈值,并将所有高于筛选阈值的浏览时长对应的关联对象标定为参照对象;

S503、获取所有参照对象的基本信息中的重复项,并将其输入至评估模型中,得到待优化参数;

S504、获取交流对象的基本信息,并与待优化参数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标定为优化信息;

S505、将交流对象的基本信息与优化信息进行汇总处理,得到择偶优化要求。

如上述步骤S501-S505所述,在用于与上一个交流对象结束之后,获取其与新交流对象交流之前的浏览对象,以及对应的浏览时长,而后将这些浏览时长按照由高至低的顺序进行排列,相应的,与其相关的关联对象也按照此顺序进行排列,之后通过与预设的筛选阈值进行比较,并将高于筛选阈值的浏览时长筛选出来,再将其对应的关联对象标定为参照对象,之后将这些参照对象的基本信息中的重复项单独列出,再通过评估模型进行评估,从而便可得到待优化参数,结合之前交流对象的基本信息进行比较汇总处理,便可生成择偶优化需求,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项,使得后续推送的关联对象更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相应的,也就能够更进一步的提高其相亲成功率。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获取所有参照对象的基本信息中的重复项,并将其输入至评估模型中,得到待优化参数的步骤,包括:

Stp1、获取参照对象的基本信息中的重复项,并统计所有重复项的重复次数,再将重复项的重复次数标定为待评估参数;

Stp2、获取评估阈值,并与待评估参数进行比较;

若待评估参数高于评估阈值,则将待优化参数对应的重复项标定为待优化参数;

若待评估参数小于或等于评估阈值,则直接将其筛除。

如上述步骤Stp1-Stp2所述,在获取参照对象基本信息中的重复项之后,分别统计这些重复项的重复次数,并标定为待评估参数,再通过与预设的评估阈值进行比较,并将低于评估阈值的待评估参数筛除,相应的,与其对应的基本信息的重复项便被认定为用户非重点关注的信息,之后保留高于筛选阈值的待评估参数,并将与其对应的重复项标定为待优化参数即可,从而为后续汇总择偶优化要求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将用户选取的单项差异量自动加入至择偶要求中,并将其它单项差异量标定为待甄别数据之后的步骤,包括:

S601、获取待甄别数据的出现次数;

S602、获取容许出现次数,并与待甄别数据的出现次数进行比较;

若容许出现次数小于待甄别数据的出现次数,则将待甄别数据标定为无用数据,且不再加入对比差异量中;

若容许出现次数大于或等于待甄别数据的出现次数,则将待甄别数据继续加入至对比差异量中。

如上述步骤S601-S602所述,在用户未直接选择择偶优化要求作为择偶要求时,会将对比差异量拆分为多个单项差异量,这些单项差异量可作为替换量或者增加量加入至用于预设的择偶要求中,例如,择偶要求中期望对方薪资为3000~5000,而单项差异量中的对方薪资为2000~4000,用户筛选之后确定能够接受,那么便会对其进行替换,再如,择偶要求中未存在期望对方薪资的设置,那么用户可以从单项差异量中直接进行增加,当然,对于已被用户筛除的单项差异量,则会被标定为待甄别数据,会通过多次提醒的方式来判断用户是否存在更改其选择的操作,本实施方式将其确定为容许出现次数,其中,容许出现次数的取值设置为3~5次,当容许出现次数小于待甄别数据的出现次数时,则将待甄别数据标定为无用数据,且不再加入对比差异量中,反之,则会在后续过程中继续加入至对比差异量中来提醒用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相亲匹配系统,应用于上述的基于大数据的相亲匹配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基本信息以及择偶要求,并根据基本信息和择偶要求推送对应的关联对象,并生成关联对象列表;

第二获取模块,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浏览信息,其中,浏览信息包括浏览时长以及浏览对象;

第三获取模块,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交流信息,并将与交流信息对应的关联对象标定为交流对象;

判定模块,判定模块用于获取用户与交流对象的交流结果,并根据交流结果判断用户与交流对象是否继续交流;

若是,则仅在关联对象列表中保留交流对象;

若否,则将交流对象从关联对象列表中移除,并调用交流对象的基本信息;

自适应调整模块,自适应调整模块用于将交流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浏览信息一同输入至自适应调整模型中,得到择偶优化要求;

选取模块,选取模块用于将择偶优化要求与择偶要求进行比较,得到对比差异量,用户根据对比差异量选择是否更换择偶要求;

若是,则将择偶优化要求调整为择偶要求,并根据其生成关联对象列表;

若否,则对对比差异量进行拆分,得到多个单项差异量,且再次向用户发送选取信息,并将用户选取的单项差异量自动加入至择偶要求中,并将其它单项差异量标定为待甄别数据,再根据择偶要求生成关联对象列表。

上述中,相亲匹配系统执行时,首先通过第一获取模块采集用户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收入以及工作性质等),同时也会对用户的择偶要求进行采集,基于这些信息便可向用户推送关联对象,之后通过第二获取模块采集用户的浏览信息,收集后续自适应调整模块所需的数据,在用户选定关联对象后,第三获取模块能够获取用于与关联对象的交流信息,并且此时会将该关联对象标定为交流对象,此后,在用户与交流对象交流结束之后,会向两者推送是否继续交流的指令,且在两者均确定继续交流时,保留交流权限,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两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以及确定继续交流之后,其关联对象列表中仅保留对方的基本信息,在用户或者交流对象中只要存在一人选择不继续交流,才会向其推送其它关联对象,并且在推送之前,自适应调整模块生成择偶优化要求,同时用户也通过选取模块进行主观选取,极大程度上尊重用户的主观意愿,进而也就能够相应的提升其相亲成功率。

以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相亲匹配终端,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基于大数据的相亲匹配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