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用坡角危石清除装置

一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用坡角危石清除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坡角危石清除技术领域的一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用坡角危石清除装置,包括冲击镐和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包括支撑板,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杆,竖杆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的斜杆,斜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圆形的底框;冲击镐位于支撑板下方,冲击镐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伸缩杆,顶板中心部固定连接有顶杆;冲击镐靠近竖杆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块,竖杆靠近缓冲块一侧设有滑槽,缓冲块位于滑槽内,缓冲块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远离缓冲块一端均与滑槽内壁固定连接,竖杆内部还设有冲刷组件。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支架组件的设计,可减轻工作人员扶持冲击镐时的负担,并缓解冲击镐作业时所产生的震动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47996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伊春鹿鸣矿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310396453.X

  • 发明设计人 宫明山;陈荣健;杨家全;李忠;

    申请日2023-04-14

  • 分类号E02F5/00(2006.01);E02F5/30(2006.01);B01D47/06(2006.01);F16F15/067(2006.01);B25D7/00(2006.01);B25D17/28(2006.01);B25D17/20(2006.01);B08B17/00(2006.01);B08B13/00(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王超群

  • 地址 152500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美溪镇曙光委164号

  • 入库时间 2024-01-17 01:17:4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F 5/00 专利申请号:202310396453X 申请日:202304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7-25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坡角危石清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用坡角危石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矿山坡面上的危石需要进行破碎清除,以避免后续因雨水冲刷等因素发生滑落伤到人或物的现象,对于此种坡角危石的破碎清除工作,由于坡面不方便大型破碎设备进入,因而多采用人员使用冲击镐的方式对危石进行冲击破碎,冲击镐又称冲击锤,市面上的手持式冲击镐多为汽油冲击镐。

现有的坡角危石破碎清除用的汽油冲击镐,其把手存在不便于缓冲减震和折叠的缺点,使得在对危石进行冲击破碎时人员手部受到的硬性冲击力较大,以及在不使用时把手大量伸长暴露在外,容易误碰到人员,不能满足使用需求,针对此现象,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用坡角危石清除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公告为CN21692007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用坡角危石清除装置,包括汽油冲击镐,所述汽油冲击镐的前侧和后侧均设有把手杆,所述汽油冲击镐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右侧为开口设置的矩形盒,矩形盒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导向组件,缓冲导向组件的右侧延伸至对应的矩形盒外并固定连接有两个支座,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支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圆轴,把手杆活动套设在对应的圆轴上。该发明便于在使用时对把手杆缓冲减震,降低传递给人员手部的硬性震动冲击力量,提高使用舒适性,且便于在使用后对把手杆折叠并固定,有效避免不使用时其大量伸长暴露在外误碰到人员的风险,满足使用需求。

上述装置在进行危石清除工作时,需利用手拿持冲击镐进行作业,其中冲击镐较重且产生的振幅较大,所以若直接用手拿着冲击镐进行作业的话,操作较麻烦,需工作人员一直利用较大的力气来将冲击镐扶持住,进而使冲击镐进行稳定的作业。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需一直利用较大的扶持力将冲击镐稳定扶持并进行作业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用坡角危石清除装置,通过支架组件的设计,可减轻工作人员扶持冲击镐时的负担,并缓解冲击镐作业时所产生的震动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用坡角危石清除装置,包括冲击镐和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包括支撑板,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杆,竖杆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的斜杆,斜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圆形的底框;

冲击镐位于支撑板下方,冲击镐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伸缩杆,顶板中心部固定连接有顶杆,顶杆穿过支撑板并延伸至支撑板上方,顶杆与支撑杆竖向滑动配合;

冲击镐靠近竖杆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块,竖杆靠近缓冲块一侧设有滑槽,缓冲块位于滑槽内,缓冲块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远离缓冲块一端均与滑槽内壁固定连接,竖杆内部还设有冲刷组件。

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当冲击镐进行运作时,其将会产生较大的竖向运动的振幅,由此缓冲块将会在振幅的影响下在滑槽内进行竖向滑动运动,当缓冲块进行竖向滑动运动时,其中因为缓冲块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弹簧,所以弹簧可对缓冲块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使冲击镐的振幅得到一定的减小和缓解;

2、当通过用手往下按动顶杆,可对冲击镐增加一定的支撑点,从而便于冲击镐的清理作用,同时通过伸缩杆的设计,可使冲击镐能够较为便利的进行竖向运动,同时为冲击镐增加一定的支撑力,使冲击镐较为稳定的固定于支撑板上,由此可减少手部直接拿持冲击镐的重力,减少工作人员的负担;

3、将该装置放置于需进行清理的位置时,因为底框的设计,所以可使底框较为便于的放置于不够平整的位置处,使凸出不平的石头块放置于底框内的镂空处。

进一步,冲刷组件包括置水腔,置水腔设置于竖杆上部,置水腔顶部设有注液管道,注液管道穿过支撑板并连通外部;

置水腔底部连通有连接管,连接管延伸至竖杆下部并连接有喷头,喷头位于竖杆下部,且喷头朝向冲击镐下部;连接管上还连通有泵组件,泵组件位于置水腔和喷头中间。

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启动泵组件,然后将置水腔内的水输送至喷头处,从而使所产生的粉尘被清理,由此可减少粉尘等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同时通过对冲击镐下部进行喷水可对冲击镐进行一定的降温,进而减少冲击镐长时间的和石头进行摩擦从而产生温度升高的情况。

可直接往置水腔内注入所需的水,操作较便利,并且便于携带至坡角处进行作业。

进一步,顶杆上设有若干的环形槽,支撑板对称设有滑轨,滑轨位于顶杆两侧;

顶杆两侧还设有半环状的锁定件,锁定件底部均设有滑块,滑块位于滑轨内且锁定件和支撑板通过滑块和滑轨横向滑动配合,锁定件相互靠近一侧分别设有卡块和卡槽,卡块能够卡在卡槽内,且锁定件能够伸入至环形槽内。

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用手推动锁定件,滑块将会沿着滑轨进行横向滑动,由此锁定件将会逐渐的靠近环形槽内,同时锁定件上的卡块将会卡在卡槽内,然后可使锁定件卡合为圆形并卡在环形槽内;

当冲击镐进行作业并产生竖向的振幅时,锁定件将会卡住环形槽,从而可在实现对冲击镐施加一定的顶力的同时使冲击镐稳定运动,并且此时工作人员可不用直接用手部扶住顶杆,所以可更加的减少冲击镐作业时对工作人员手部的冲击力,从而为工作人员减少一定的负重力。

进一步,顶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拿持板。

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直接通过手拿拿持板便可实现对冲击镐高度位置的调节,从而操作较为便利。

进一步,注液管道顶部设有封闭盖,封闭盖上设有若干的分隔板,分隔板将封闭盖顶壁分隔为若干扇形块,其中若干的扇形块为滤网制成,滤网均匀间隔设置于封闭盖顶部;

封闭盖中心部转动配合有转杆,转杆靠近注液管道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遮挡滤网的扇形挡块。

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直接用手扭动转杆,然后扇形挡块将进行旋转,由此滤网将会露出,泵组件可直接将外部气体吸至喷头处,然后喷头将会对冲击镐处输出一定的冲击气体,然后部分灰尘也将会在气体的影响下被吹远,由此可应对当置物腔内的液体不够进行清理灰尘时的突发情况,进而可使本装置的应用于多种实际情况中;

其中滤网的设计,可使冲击镐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被阻挡至滤网外,所以可减少粉尘被吸入至置水腔,从而使喷头产生堵塞等情况。

进一步,部分分隔板靠近注液管道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均匀间隔设置于分隔板上。

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直接通过扇形挡块转动至限位板处,而使扇形挡块较为顺利的被转动至需转动的位置,从而可便于工作人员对置水腔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转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捏块,捏块呈十字结构。

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因为捏块为十字结构,所以贴合于人体转动物体时的施力方向,进而可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调节转杆的位置。

进一步,竖杆侧边还固定连接有弧形的挡板。

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阻挡碎石迸射至工作人员脚部和腿部,进而可减少碎石对工作人员脚部和腿部的击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用坡角危石清除装置的正向剖视图。

图2为图1的A部分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锁定件俯视图。

图4为图1中的环形槽轴测图。

图5为图1中的底框俯视图。

图6为图1中的封闭盖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支撑板1、冲击镐2、伸缩杆3、顶板4、拿持板5、顶杆6、环形槽7、捏块8、封闭盖9、注液管道10、置水腔11、滑槽12、弹簧13、连接管14、泵组件15、缓冲块16、竖杆17、喷头18、斜杆19、底框20、挡板21、滑块22、锁定件23、滑轨24、卡块25、卡槽26、分隔板27、滤网28、限位板29、转杆30。

实施例1

基本如附图1-6所示:一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用坡角危石清除装置,包括冲击镐2和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底部螺栓固定连接有竖杆17,竖杆17底部焊接有若干的斜杆19,斜杆19底部焊接有圆形的底框20;

冲击镐2位于支撑板1下方,冲击镐2顶部焊接有顶板4,顶板4顶部对称焊接有伸缩杆3,顶板4中心部焊接有顶杆6,顶杆6穿过支撑板1并延伸至支撑板1上方,顶杆6与支撑杆竖向滑动配合;

冲击镐2靠近竖杆17一侧焊接有缓冲块16,竖杆17靠近缓冲块16一侧开有滑槽12,缓冲块16位于滑槽12内,缓冲块16顶部和底部均焊接有弹簧13,弹簧13远离缓冲块16一端均与滑槽12内壁焊接,竖杆17内部还设有冲刷组件。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当对坡角危石进行清除时,首先通过手拿支撑板1将本装置移动至需清理的位置,然后启动冲击镐2,当冲击镐2进行运作时,其将会产生较大的竖向运动的振幅,由此缓冲块16将会在振幅的影响下在滑槽12内进行竖向滑动运动,当缓冲块16进行竖向滑动运动时,其中因为缓冲块16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弹簧13,所以弹簧13可对缓冲块16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使冲击镐2的振幅得到一定的减小和缓解;

并且当通过用手往下按动顶杆6,可对冲击镐2增加一定的支撑点,从而便于冲击镐2的清理作用,同时通过伸缩杆3的设计,可使冲击镐2能够较为便利的进行竖向运动,同时为冲击镐2增加一定的支撑力,使冲击镐2较为稳定的固定于支撑板1上,由此可减少手部直接拿持冲击镐2的重力,减少工作人员的负担;

同时当将该装置放置于需进行清理的位置时,因为底框20的设计,所以可使底框20较为便于的放置于不够平整的位置处,使凸出不平的石头块放置于底框20内的镂空处。

实施例2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冲刷组件包括置水腔11,置水腔11开设于竖杆17上部,置水腔11顶部连通有注液管道10,注液管道10穿过支撑板1并连通外部;

置水腔11底部连通有连接管14,连接管14延伸至竖杆17下部并连通有喷头18,喷头18焊接于竖杆17下部,且喷头18朝向冲击镐2下部;连接管14上还连通有泵组件15,泵组件15位于置水腔11和喷头18中间。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当冲击镐2进行作业时,大量的危石在被粉碎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由此此时启动泵组件15,然后将置水腔11内的水输送至喷头18处,然后喷头18将会对冲击镐2的下部处进行喷水,从而使所产生的粉尘被清理,由此可减少粉尘等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同时通过对冲击镐2下部进行喷水可对冲击镐2进行一定的降温,进而减少冲击镐2长时间的和石头进行摩擦从而产生温度升高的情况;

当置水腔11内的水输完后,可直接往置水腔11内注入所需的水,操作较便利,并且便于携带至坡角处进行作业。

实施例3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4所示,顶杆6上开有若干的环形槽7,支撑板1上对称开有滑轨24,滑轨24位于顶杆6两侧;

顶杆6两侧还设有半环状的锁定件23,锁定件23底部均一体成型有滑块22,滑块22位于滑轨24内且锁定件23和支撑板1通过滑块22和滑轨24横向滑动配合,锁定件23相互靠近一侧分别一体成型有卡块25和卡槽26,卡块25能够卡在卡槽26内,且锁定件23能够伸入至环形槽7内。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当粉碎危石时,通过按压顶杆6,使冲击镐2的高度位置调节至合适的位置,然后通过用手推动锁定件23,滑块22将会沿着滑轨24进行横向滑动,由此锁定件23将会逐渐的靠近环形槽7内,同时锁定件23上的卡块25将会卡在卡槽26内,然后可使锁定件23卡合为圆形并卡在环形槽7内;

当冲击镐2进行作业并产生竖向的振幅时,锁定件23将会卡住环形槽7,从而可在实现对冲击镐2施加一定的顶力的同时使冲击镐2稳定运动,并且此时工作人员可不用直接用手部扶住顶杆6,所以可更加的减少冲击镐2作业时对工作人员手部的冲击力,从而为工作人员减少一定的负重力。

实施例4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顶杆6顶部焊接有拿持板5。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当进行作业时,工作人员可直接通过手拿拿持板5便可实现对冲击镐2高度位置的调节,从而操作较为便利,并且一定增加工作人员作业时的舒适感。

实施例5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注液管道10顶部设有封闭盖9,封闭盖9上一体成型有若干的分隔板27,分隔板27将封闭盖9顶壁分隔为若干扇形块,其中若干的扇形块为滤网28制成,滤网28均匀间隔设置于封闭盖9顶部;

封闭盖9中心部转动配合有转杆30,转杆30靠近注液管道10一端焊接有用于遮挡滤网28的扇形挡块。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当注水完成后可直接将封闭盖9盖在注液管道10顶部,从而实现对注液管道10的封闭,可减少灰尘等流动至置水腔11内;

然后当置水腔11内的水输送完毕后,可直接用手扭动转杆30,然后扇形挡块将进行旋转,由此滤网28将会露出,然后注液管道10将通过滤网28与外部空气连通,然后泵组件15可直接将外部气体吸至喷头18处,然后喷头18将会对冲击镐2处输出一定的冲击气体,然后部分灰尘也将会在气体的影响下被吹远,由此可应对当置物腔内的液体不够进行清理灰尘时的突发情况,进而可使本装置的应用于多种实际情况中;

其中滤网28的设计,可使冲击镐2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被阻挡至滤网28外,所以可减少粉尘被吸入至置水腔11,从而使喷头18产生堵塞等情况。

当输气完成后,直接用手扭动扇形挡块至滤网28下方,从而使滤网28被遮挡,由此直接通过用手扭动转杆30,便可较为便利的实现置水腔11的开启和封闭。

实施例6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部分分隔板27靠近注液管道10一侧焊接有限位板29,限位板29均匀间隔设置于分隔板27上。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当用手转动转杆30时,可直接通过扇形挡块转动至限位板29处,而使扇形挡块较为顺利的被转动至需转动的位置,从而可便于工作人员对置水腔11的开启和关闭。

实施例7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转杆30顶部一体成型有捏块8,捏块8呈十字结构。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当转动转杆30时,可直接用手转动捏块8而实现,其中因为捏块8为十字结构,所以贴合于人体转动物体时的施力方向,进而可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调节转杆30的位置。

实施例8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竖杆17侧边还螺栓固定连接有弧形的挡板21。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当冲击镐2进行作业时,将会大量的四处乱蹦的随时,通过挡板21的设计,可阻挡碎石迸射至工作人员脚部和腿部,进而可减少碎石对工作人员脚部和腿部的击打。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