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眼科就医障碍无障化就医方法

眼科就医障碍无障化就医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科就医障碍无障化就医方法,使患者坐在能行走的座椅上送到眼科;当座椅前进过程中遇到障碍时,采用以下方法通过障碍:使前辅助轮向前伸出到越过障碍后进行下降而支撑在障碍前方的地面上,使前行走轮上升到高于障碍,使座椅前行到前行走轮越过障碍,使前行走轮下降到支撑在位于障碍前方的地面上且前辅助轮上升抬离地面,使后辅助轮向后伸出后下降而支撑在地面上,使后行走轮上升到高于障碍,使座椅前行到后行走轮越过障碍,使后行走轮下降到支撑在位于障碍前方的地面上,使后辅助轮上升到高于障碍。本发明具有能够越过障碍的优点,用于解决现有的眼科用的移动就医系统遇到障碍不能够行走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4846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210544574.X

  • 申请日2022-05-19

  • 分类号A61G5/06(2006.01);A61G5/02(2006.01);A61G5/10(2006.01);A61G5/12(2006.01);

  • 代理机构杭州君锐知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43;

  • 代理人郑阳政

  • 地址 310058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36: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G 5/06 专利申请号:202210544574X 申请日:202205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眼科手术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眼科就医障碍无障化就医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专业化科室建设逐步走向精细化,为患者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因此,对于医院来讲,特别是一家专业门类齐全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各科室规模较大且分布于医院的各个部位,虽然科室建设初期已经对就诊便利性以及合理性进行了一定规划论证,但对于偶尔进入医院的患者来讲,如何简单、快速、合理、便捷地完成就医过程,是有效提高就医体验至关重要的一环。目前,虽然在医院智能化、信息化医疗服务方面有所提升,但主要集中在就诊预约、挂号、缴费、报告打印等方面。困扰患者的就诊体验方面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主要体现在:医院环境不熟悉、就诊流程不清楚、注意事项不直观,导致患者“困惑焦虑、一步一问、效率低下、延误病情”等。如何让患者从走入医院的那一刻起就能有一名“智能引导员”时刻陪伴,明明白白、轻轻松松完成全部就诊环节。国家也提出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医院建设,积极利用新科技、新手段、新方法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服务体验。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设计出了申请号202011396267.9,名称为“就诊导航方法、服务器、客户端以及智能就医系统”的就医系统,本申请人旗下的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眼科团队为了实现适用于眼科的就医系统的移动化,将就医系统集成在了移动的椅子上,即以移动椅为载体的就医系统(以下称为移动就医系统),但是移动就医系统使用者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遇到椅子的轮子不能够越过的凸起物(以下称为障碍),如门槛时则不能够继续前行;没有转向系统,进行转向时不方便;不能够在行走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背部按摩以提高就医时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发明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够越过障碍的眼科就医障碍无障化就医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眼科用的移动就医系统遇到障碍不能够行走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发明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方便的控制以进行转向的眼科就医障碍无障化就医方法,解决现有的眼科用的移动就医系统转向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三个发明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对患者进行背部按摩的眼科就医障碍无障化就医方法,解决现有的眼科用的移动就医系统不能够对患者进行按摩而导致的就医舒适性差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眼科就医障碍无障化就医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患者坐在能行走的座椅上,通过使座椅前行来将患者输送到眼科去就医;所述座椅包括坐垫、一个能够升降及向前伸缩的前辅助轮、两个能够升降前行走轮、两个能够升降的后行走轮和一个能够升降及向前伸缩的后辅助轮;椅子在无障碍的地面上行走时仅通过前后行走轮支撑进行行走;当座椅前进过程中遇到高于地面且前后行走轮支撑在地面不能够通过的障碍时,采用以下方法通过所述障碍:使前辅助轮向前伸出到越过障碍后进行下降而支撑在障碍前方的地面上,使前行走轮上升到高于障碍,使座椅前行到前行走轮越过障碍,使前行走轮下降到支撑在位于障碍前方的地面上且前辅助轮上升抬离地面,使后辅助轮向后伸出后下降而支撑在地面上,使后行走轮上升到高于障碍,使座椅前行到后行走轮越过障碍,使后行走轮下降到支撑在位于障碍前方的地面上,使后辅助轮上升到高于障碍。

作为优选,座椅还包括液压系统、连接在坐垫上的朝前伸缩的前伸缩油缸和连接在坐垫上的朝后伸缩的后伸缩油缸;前辅助轮通过第一升降油缸连接在前伸缩油缸上,后辅助轮通过第二升降油缸连接在后伸缩油缸上,两个所述前行走轮连接在前转轴的两端,前转轴通过第三升降油缸同坐垫连接在一起,前转轴同第三升降油缸转动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后行走轮连接在后转轴的两端,后转轴通过第四升降油缸同坐垫连接在一起,后转轴同第四升降油缸转动连接在一起。

作为另一优选,所述座椅还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动连接在坐垫下方的齿条,前辅助轮通过第一升降杆连接在齿条前端,后辅助轮通过第二升降杆连接在齿条后端,两个所述前行走轮连接在前转轴的两端,前转轴通过第三升降杆同坐垫连接在一起,前转轴同第三升降杆转动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后行走轮连接在后转轴的两端,后转轴通过第四升降杆同坐垫连接在一起,后转轴同第四升降杆转动连接在一起,齿条同齿条驱动齿轮啮合在一起,齿条驱动齿轮同手动旋转机构连接在一起,所述齿条向前移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前辅助轮位于前行走轮的前方,所述齿条向后移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后辅助轮位于后行走轮的后方。使用时,患者坐在坐垫上,使本发明仅通过前后行走轮支撑在地面上行走而到达眼科或离开眼科,当本发明前进过程中遇到障碍时,采用以下方法通过障碍:使齿条向前移动而使前辅助轮向前伸出到越过障碍,第一升降杆伸长使得前辅助支撑轮支撑在障碍前方的地面上,使第三升降杆收缩到前行走轮高于障碍,使座椅前行到前行走轮越过障碍,使第三升降杆伸出而使得前行走轮下降到支撑在位于障碍前方的地面上,第一升降杆收缩使得前辅助轮上升抬离地面,使齿条向后移动而使得后辅助轮向后伸出,第二升降杆伸长而使得后辅助轮下降而支撑在地面上,使第四升降杆上升而使得后行走轮上升到高于障碍,使本发明前行到后行走轮越过障碍,使第四升降杆伸长驱动后行走轮下降到支撑在位于障碍前方的地面上,使第二升降杆上升而使得后辅助轮上升到高于障碍。从而解决了障碍不能够通过的问题。齿条的前后移动通过手动旋转机构驱动驱动齿轮转动来实现。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升降杆、第一升降杆、第三升降杆和第四升降杆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升降杆包括第一插销、第一升降杆上段和第一升降杆下段,第一升降杆上段的上端同齿条的前端固定在一起、下端设有第一升降杆部竖滑孔,第一升降杆部竖滑孔从下向上依次设有第一升降杆上段部限位环和第一升降杆上段部插孔,第一升降杆下段从上向下依次设有第一升降杆下段部限位环、第一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第一升降杆下段部下插孔和第一升降杆部提手杆,第一升降杆下段的上端穿设在第一升降杆部竖滑孔内、下端同前辅助轮连接在一起,第一升降杆上段部限位环同第一升降杆下段部限位环勾接在一起时、第一升降杆上段部插孔与第一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对齐,第一升降杆下段插入第一升降杆部竖滑孔内到极限位置时、第一升降杆上段部插孔与第一升降杆下段部下插孔对齐,第一插销穿设在第一升降杆上段部插孔内且能够插入第一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和第一升降杆上段部下插孔内;所述第二升降杆包括第二插销、第二升降杆上段和第二升降杆下段,第二升降杆上段的上端同齿条的后端固定在一起、下端设有第二升降杆部竖滑孔,第二升降杆部竖滑孔从下向上依次设有第二升降杆上段部限位环和第二升降杆上段部插孔,第二升降杆下段从上向下依次设有第二升降杆下段部限位环、第二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第二升降杆下段部下插孔和第二升降杆部提手杆,第二升降杆下段的上端穿设在第二升降杆部竖滑孔内、下端同后辅助轮连接在一起,第二升降杆上段部限位环同第二升降杆下段部限位环勾接在一起时、第二升降杆上段部插孔与第二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对齐,第二升降杆下段插入第二升降杆部竖滑孔内到极限位置时、第二升降杆上段部插孔与第二升降杆下段部下插孔对齐,第二插销穿设在第二升降杆上段部插孔内且能够插入第二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和第二升降杆上段部下插孔内;所述第三升降杆包括第三插销、第三升降杆上段和第三升降杆下段,第三升降杆上段的上端同坐垫固定在一起、下端设有第三升降杆部竖滑孔,第三升降杆部竖滑孔内从下向上依次设有第三升降杆上段部限位环和第三升降杆上段部插孔,第三升降杆下段从上向下依次设有第三升降杆下段部限位环、第三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第三升降杆下段部下插孔和第三升降杆部提手杆,第三升降杆下段的上端穿设在第三升降杆部竖滑孔内、下端同前转轴连接在一起,第三升降杆上段部限位环同第三升降杆下段部限位环勾接在一起时、第三升降杆上段部插孔与第三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对齐,第三升降杆下段插入第三升降杆部竖滑孔内到极限位置时、第三升降杆上段部插孔与第三升降杆下段部下插孔对齐,第三插销穿设在第三升降杆上段部插孔内且能够插入第三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和第三升降杆上段部下插孔内;所述第四升降杆包括第四插销、第四升降杆上段和第四升降杆下段,第四升降杆上段的上端同坐垫固定在一起、下端设有第四升降杆部竖滑孔,第四升降杆部竖滑孔从下向上依次设有第四升降杆上段部限位环和第四升降杆上段部插孔,第四升降杆下段从上向下依次设有第四升降杆下段部限位环、第四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第四升降杆下段部下插孔和第四升降杆部提手杆,第四升降杆下段的上端穿设在第四升降杆部竖滑孔内、下端同后转轴连接在一起,第四升降杆上段部限位环同第四升降杆下段部限位环勾接在一起时、第四升降杆上段部插孔与第四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对齐,第四升降杆下段插入第四升降杆部竖滑孔内到极限位置时、第四升降杆上段部插孔与第四升降杆下段部下插孔对齐,第四插销穿设在第四升降杆上段部插孔内且能够插入第四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和第四升降杆上段部下插孔内。各个升降杆升降的过程相同:上升时握持住提手杆上来下段都不能够移动,此时上段部插孔同下段部下插孔对齐,使插销同时插在上段部插孔与下段部下插孔内而使得升降杆保持在上升状态:上升时握持住提手杆上提下段都不能够移动,此时上段部插孔同下段部下插孔对齐,使插销同时插在上段部插孔与下段部下插孔内而使得升降杆保持在上升 (即收缩)状态;下降时拔出插销,使得下段下降到上段部限位环同下段部限位环勾接在一起,此时上段部插孔同下段部上插孔对齐,使插销同时插在上段部插孔与下段部上插孔内而使得升降杆保持在下降(即伸长)状态。升降杆的升降可以患者自己进行作业或陪护人员进行作业。

作为优选,所述坐垫下方还固定有侧纵梁,所述第一插销、第二插销、第三插销和第四插销一一对应地穿设在所述侧纵梁上的四个导向限位孔内。能够提高插销插入插孔时的方便性。

作为优选,所述手动旋转机构包括同坐垫连接在一起的悬挂杆、转动连接在悬挂杆上的横驱动轴、同轴连接在横驱动轴一端的轮盘和偏心连接在轮盘上的手柄,齿条驱动轮同轴连接在横驱动轴的另一端上。使用时,通过握持住手柄转动轮盘,从而使得横驱动轴转动,从而驱动齿条驱动轮转动,齿条驱动轮转动时驱动齿条沿前后方向平移,从而实现前后辅助轮的前后移动。

本发明还包括制动叉,制动叉包括前限位杆、后限位杆和将前限位杆的上端与后限位杆的上端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所述坐垫的侧面设有用于悬挂所述制动叉的第一悬挂块,驱动轴设有正四棱柱段,第一悬挂块位于正四棱柱段的正上方,前限位杆和后限位杆之间的间隙宽度为所述正四棱柱段的内切圆的直径以上且小于正四棱柱段的外接圆的直径,前限位杆下端向下超出后限位杆下端的距离为正四棱柱段的内切圆的半径以上,制动叉通过连接部悬挂在在所述第一限位块上时、制动叉插在正四棱柱段上。当齿条前后移动位置符合要求时,时转动叉悬挂在第一悬挂块上的同时叉子四棱柱段上,从而对横驱动轴进行制动,从而将齿条固定在当前位置。制动叉下移叉到四棱柱段上的过程中,如果四棱柱段不是两个侧面保持竖直,此时制动叉会叉不上,本技术方案制动叉能够驱动四棱柱段转动到两个侧面保持竖直。制动叉插入时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坐垫的侧面设有用于悬挂所述制动叉的第二悬挂块。不进行齿条制动时,制动叉悬挂在第二悬挂块上而防止丢失。

作为优选,制动叉通过连接部悬挂在在所述第一限位块上时,轮盘阻拦在制动叉远离坐垫的一次而阻止限位叉从第一悬挂块上掉下。能够提高转动时的可靠性。

本发明还包括同坐垫转动连接在一起的横转轴,横转轴的两端各设有一个驱动盘,两个驱动盘位于坐垫的左右两侧,横转轴上设有横转轴部同步皮带轮,前转轴上设有前转轴部同步皮带轮,后转轴上设有后转轴部同步皮带轮,前转轴部同步皮带轮通过前同步皮带同横转轴部同步皮带轮连接在一起,后转轴部同步皮带轮通过后同步皮带同横转轴部同步皮带轮连接在一起。使用时,患者通过手驱动驱动盘转动,从而使得横转轴通过同步皮带驱动前后转轴转动,前后转轴转动驱动前后行走轮行走。前后行走轮被升降杆抬起时则同步皮带处于松弛状态而不驱动对应的行走轮行走。

作为优选,齿条穿设在两个导向套内,两个所述导向套分布在齿条驱动齿的前后两侧,所述导向套包括顶壁、两个沿左右方向分布的侧壁和同齿条啮合在一起的托持齿轮,托持齿轮的轮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侧壁上,齿条的远离的托持齿轮的一侧表面同顶壁抵接在一起。设置导向套,能够提高此条平移时的可靠性。本导向套实现了配合在齿条的有齿区的导向限位而简单有齿条的齿的磨损。现有的导向套都是同提高光滑度来简单磨损的,该方式不适用于直接同齿条的齿接触而降低齿的磨损,对于齿条要导向则在齿条上设置无齿段来同导向套配合。

本发明还包括转向机构,所述前辅助轮只有一个,所述前辅助轮设有轮架,所述轮架转动连接在第一升降杆的下端,轮架的转动轴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连接座、位于坐垫前方的转动连接在连接座上的竖转轴、连接在竖转轴下端的主动齿轮和同主动齿轮啮合在一起的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连接在所述轮架上,从动齿轮同轮架的转轴同轴,所述连接座同第一升降杆的下端连接在一起,竖转轴悬挂在连接座上。行走过程中,患者转动竖转轴来实现进行转向。实现了第二个发明目。本技术方案在行走的过程中,前辅助轮也是支撑在地面上的。

本发明还包括动限位块和连接在连接座上的定限位块,所述动限位块同竖转轴固定在一起,竖转轴通过所述动限位块悬挂在连接座上;所述动限位块向左转动到同定限位块抵接在一起时和向右转动到同定限位块抵接在一起时,前辅助轮的轴线都沿坐垫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前行走轮的轴线和后行走轮的轴线都始终沿坐垫的左右方向延伸。能够通过转动到竖转轴不能够转动的位置,通过前辅助轮来实现刹车。本技术方案的转向机构还能够兼做刹车机构用。

作为优选,所述竖转轴的上端设有握持杆,握持杆的延伸方向同竖转轴延伸方向交叉,握持杆的延伸方向同前辅助轮的轴线垂直。转动竖转轴时方便,患者从坐垫上下来的过程中,使前辅助轮处于刹车的状态,此时握持杆和竖转轴确定的平面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竖平面,使得握持杆部干涉患者从本发明上下来。

作为优选,所述竖转轴的上端设有握持杆,握持杆的延伸方向同竖转轴延伸方向交叉。

本发明还包括一一对应地托持坐在坐垫上的人的两只脚的两块垫脚板,两块脚垫板分布在连接座的左右两侧,所述脚垫板同所述坐垫连接在一起。能够提高舒适性。

作为优选,所述靠背的上端的后面上设有推杆,所述推杆沿左右方向延伸。陪同人员能够通过推杆推本发明前行,来移动患者。

作为优选,所述扶手包括双头螺纹杆、竖限位杆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顶杆,双头螺纹杆的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坐垫上设有竖滑套和下端连接在坐垫上的下竖内螺纹管,所述顶杆上设有上端连接在顶杆上的上竖内螺纹管,双头螺纹杆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下竖内螺纹管内、另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上竖内螺纹管内,所述竖限位杆的上端同顶杆固定在一起、下端穿设在所述竖滑套内。本技术方案,实现了护手的高度可调,以适应不同的高度使用需要。

本发明还包括位于靠背后方的摆动架和同坐垫转动连接在一起的中间同步皮带轮和偏心连接在中间同步皮带轮的转轴上的挤压圆盘,横转轴部同步皮带轮通过中间同步皮带同中间同步皮带轮连接在一起,靠背上设有若干靠背部过孔,摆动架上设有若干一一对应地穿设在所述靠背部过孔内的敲击杆,摆动架的下端通过左右方向延伸的铰轴同坐垫铰接在一起,摆动架的下端设有驱动柄,摆动架的重量驱动摆动架以所述铰轴为轴朝远离靠背的方向转动而使得驱动柄同挤压圆盘抵接在一起。本发明前行过程中,会驱动中间同步皮带轮转动,中间皮带轮通过中间皮带轮的转轴驱动挤压圆盘偏心转动,挤压圆盘偏心转动时配合摆动架的重量驱动摆动架往复摆动,从而使得敲击杆对患背面进行敲击,起到按摩的作用。实现了第三个发明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同步皮带轮通过单向轴承连接在中间同步皮带轮的转轴上;横转轴部同步皮带轮的转动方向为驱动坐垫前行时,中间同步皮带轮能够通过所述单向轴承驱动中间同步皮带轮的转轴转动。当本发明不行走时,通过驱动中间皮带轮的转轴朝不能够通过单向轴承带动中间同步齿轮转动的方向转动,来驱动驱动圆盘转动,实现又能够进行按摩。本技术方案能够使得按摩机构在本发明停止与运动的过程中都能够进行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同步皮带轮的转轴上设有摇柄。

本发明还包括驱动摆动架朝远离靠背的方向移动的分开弹簧,所述分开弹簧的一端同摆动架连接在一起,另一端设有挂环,所述坐垫的侧面设有挂钩,所述挂环勾接在所述挂钩上。能够调整按摩时的力度。分开弹簧起作用时则按摩时的力度小,分开弹簧取下时则按摩时的力度大。

作为优选,所述靠背包括固定层和位于固定层前方的活动层,靠背部过孔同时贯通所述固定层与活动层,所述固定层的后表面上设有连接套,所述活动层的后面上设有穿设在所述连接套内的水平螺纹杆,连接套的外周面上设有沿连接套周向延伸的环形沟槽,所述连接套上套设有固定套,固定套的前端的内周面上设有环形倒钩,环形倒钩勾接在所述环形沟槽内,所述固定套的后端的内周面上设有内螺纹段,所述内螺纹段螺纹连接在所述水平螺纹杆上。能够调整活动层同固定层之间的距离来调整按摩时的敲击幅度。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螺纹杆只有一根,所述固定层的后表面上设有若干导向滑套,所述活动层的后面上设有若干一一对应地穿设在所述导向滑套内的水平导向杆。调整敲击幅度时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摆动架为平板结构,所述摆动架上设有同水平螺纹杆对齐的作业孔和同水平导向杆对齐的导向杆避让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能够越过障碍;转向方便;乘坐时的舒适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座椅的右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导向套套在齿条上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通过制动叉进行制动以限制齿条的前后移动时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的座椅的正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座椅的右视示意图;

图8为图7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7中的转向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座椅的右视示意图。

图中:前行走轮1、后行走轮2、坐垫3、靠背4、扶手5、齿条 6、第一升降杆7、前辅助轮8、第二升降杆9、后辅助轮10、前转轴 11、第三升降杆12、后转轴13、第四升降杆14、齿条驱动齿轮15、手动旋转机构16、第一插销17、第一升降杆上段18、第一升降杆下段19、第一升降杆部竖滑孔20、第一升降杆上段部限位环21、第一升降杆下段部限位环22、第一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23、第一升降杆下段部下插孔24、第一升降杆部提手杆25、侧纵梁26、悬挂杆27、横驱动轴28、轮盘29、手柄30、制动叉31、前限位杆32、后限位杆33、连接部34、第一悬挂块35、第二悬挂块36、正四棱柱段37、横转轴38、悬挂梁39、驱动盘40、横转轴部同步皮带轮41、前转轴部同步皮带轮42、后转轴部同步皮带轮43、前同步皮带44、后同步皮带45、导向套46、顶壁47、侧壁48、托持齿轮49、托持齿轮的轮轴50、障碍51、轮架52、连接座53、竖转轴54、主动齿轮55、从动齿轮56、动限位块57、定限位块58、握持杆59、摆动架69、中间同步皮带轮70、中间同步皮带轮的转轴71、挤压圆盘72、中间同步皮带73、靠背部过孔74、敲击杆75、铰轴76、驱动柄77、摇柄78、分开弹簧79、挂环80、挂钩81、固定层82、活动层83、连接套84、水平螺纹杆85、环形沟槽86、固定套87、环形倒钩88、水平导向杆89、作业孔90、导向杆避让孔91、前伸缩油缸92、后伸缩油缸93、驱动电机94、导向滑套95、内螺纹段68、前限位杆下端向下超出后限位杆下端的距离L。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参见图1到图6,一种眼科就医障碍无障化就医方法,使患者坐在能行走的座椅上,通过使座椅前行来将患者输送到眼科去就医;所述座椅包括坐垫2、一个能够升降及向前伸缩的前辅助轮8、两个能够升降前行走轮1、两个能够升降的后行走轮2和一个能够升降及向前伸缩的后辅助轮10;椅子在无障碍的地面上行走时仅通过前后行走轮支撑进行行走;当座椅前进过程中遇到高于地面且前后行走轮支撑在地面不能够通过的障碍时,采用以下方法通过所述障碍:使前辅助轮向前伸出到越过障碍后进行下降而支撑在障碍前方的地面上,使前行走轮上升到高于障碍,使座椅前行到前行走轮越过障碍,使前行走轮下降到支撑在位于障碍前方的地面上且前辅助轮上升抬离地面,使后辅助轮向后伸出后下降而支撑在地面上,使后行走轮上升到高于障碍,使座椅前行到后行走轮越过障碍,使后行走轮下降到支撑在位于障碍前方的地面上,使后辅助轮上升到高于障碍

具体地,座椅还包括坐垫3、位于坐垫后方的靠背4、位于坐垫左右两侧的两个扶手5、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动连接在坐垫下方的齿条6。前辅助轮通过第一升降杆7连接在齿条前端,后辅助轮通过第二升降杆9连接在齿条后端。患者为坐在坐垫上的。两个前行走轮连接在前转轴11的两端,前转轴通过第三升降杆12同坐垫连接在一起,前转轴同第三升降杆转动连接在一起,两个后行走轮连接在后转轴 13的两端,后转轴通过第四升降杆14同坐垫连接在一起,后转轴同第四升降杆转动连接在一起,齿条同齿条驱动齿轮15啮合在一起,齿条驱动齿轮同手动旋转机构16连接在一起。齿条向前移动到极限位置时前辅助轮位于前行走轮的前方且二者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0公分以上。齿条向后移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后辅助轮位于后行走轮的后方且二者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0公分以上。第一升降杆、第一升降杆、第三升降杆和第四升降杆的结构相同。第一升降杆包括第一插销17、第一升降杆上段18和第一升降杆下段19,第一升降杆上段的上端同齿条的前端固定在一起、下端设有第一升降杆部竖滑孔20,第一升降杆部竖滑孔从下向上依次设有第一升降杆上段部限位环21和第一升降杆上段部插孔,第一升降杆下段从上向下依次设有第一升降杆下段部限位环22、第一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23、第一升降杆下段部下插孔24和第一升降杆部提手杆25,第一升降杆下段的上端穿设在第一升降杆部竖滑孔内、下端同前辅助轮连接在一起,第一升降杆上段部限位环同第一升降杆下段部限位环勾接在一起时、第一升降杆上段部插孔与第一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对齐,第一升降杆下段插入第一升降杆部竖滑孔内到极限位置时、第一升降杆上段部插孔与第一升降杆下段部下插孔对齐,第一插销穿设在第一升降杆上段部插孔内且能够插入第一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和第一升降杆上段部下插孔内;第二升降杆包括第二插销、第二升降杆上段和第二升降杆下段,第二升降杆上段的上端同齿条的后端固定在一起、下端设有第二升降杆部竖滑孔,第二升降杆部竖滑孔从下向上依次设有第二升降杆上段部限位环和第二升降杆上段部插孔,第二升降杆下段从上向下依次设有第二升降杆下段部限位环、第二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第二升降杆下段部下插孔和第二升降杆部提手杆,第二升降杆下段的上端穿设在第二升降杆部竖滑孔内、下端同后辅助轮连接在一起,第二升降杆上段部限位环同第二升降杆下段部限位环勾接在一起时、第二升降杆上段部插孔与第二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对齐,第二升降杆下段插入第二升降杆部竖滑孔内到极限位置时、第二升降杆上段部插孔与第二升降杆下段部下插孔对齐,第二插销穿设在第二升降杆上段部插孔内且能够插入第二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和第二升降杆上段部下插孔内;所述第三升降杆包括第三插销、第三升降杆上段和第三升降杆下段,第三升降杆上段的上端同坐垫固定在一起、下端设有第三升降杆部竖滑孔,第三升降杆部竖滑孔内从下向上依次设有第三升降杆上段部限位环和第三升降杆上段部插孔,第三升降杆下段从上向下依次设有第三升降杆下段部限位环、第三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第三升降杆下段部下插孔和第三升降杆部提手杆,第三升降杆下段的上端穿设在第三升降杆部竖滑孔内、下端同前转轴连接在一起,第三升降杆上段部限位环同第三升降杆下段部限位环勾接在一起时、第三升降杆上段部插孔与第三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对齐,第三升降杆下段插入第三升降杆部竖滑孔内到极限位置时、第三升降杆上段部插孔与第三升降杆下段部下插孔对齐,第三插销穿设在第三升降杆上段部插孔内且能够插入第三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和第三升降杆上段部下插孔内;所述第四升降杆包括第四插销、第四升降杆上段和第四升降杆下段,第四升降杆上段的上端同坐垫固定在一起、下端设有第四升降杆部竖滑孔,第四升降杆部竖滑孔从下向上依次设有第四升降杆上段部限位环和第四升降杆上段部插孔,第四升降杆下段从上向下依次设有第四升降杆下段部限位环、第四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第四升降杆下段部下插孔和第四升降杆部提手杆,第四升降杆下段的上端穿设在第四升降杆部竖滑孔内、下端同后转轴连接在一起,第四升降杆上段部限位环同第四升降杆下段部限位环勾接在一起时、第四升降杆上段部插孔与第四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对齐,第四升降杆下段插入第四升降杆部竖滑孔内到极限位置时、第四升降杆上段部插孔与第四升降杆下段部下插孔对齐,第四插销穿设在第四升降杆上段部插孔内且能够插入第四升降杆下段部上插孔和第四升降杆上段部下插孔内。各个升降杆升降的过程相同:上升时握持住提手杆上来下段都不能够移动,此时上段部插孔同下段部下插孔对齐,使插销同时插在上段部插孔与下段部下插孔内而使得升降杆保持在上升状态:上升时握持住提手杆上提下段都不能够移动,此时上段部插孔同下段部下插孔对齐,使插销同时插在上段部插孔与下段部下插孔内而使得升降杆保持在上升(即收缩)状态;下降时拔出插销,使得下段下降到上段部限位环同下段部限位环勾接在一起,此时上段部插孔同下段部上插孔对齐,使插销同时插在上段部插孔与下段部上插孔内而使得升降杆保持在下降(即伸长)状态。升降杆的升降可以患者自己进行作业或陪护人员进行作业。第一升降杆下段部限位环和第一升降杆上段部限位环都沿第一升降杆的周向延伸。

坐垫下方还固定有侧纵梁26,第一插销、第二插销、第三插销和第四插销一一对应地穿设在侧纵梁上的四个导向限位孔内。手动旋转机构包括同坐垫连接在一起的悬挂杆27、转动连接在悬挂杆上的横驱动轴28、同轴连接在横驱动轴一端的轮盘29和偏心连接在轮盘上的手柄30,齿条驱动轮同轴连接在横驱动轴的另一端上。本发明还包括制动叉31,制动叉包括前限位杆32、后限位杆33和将前限位杆的上端与后限位杆的上端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34,坐垫的侧面设有用于悬挂制动叉的第一悬挂块35和第二悬挂块36(不进行制动时制动叉悬挂在第二悬挂块上),驱动轴设有正四棱柱段37,第一悬挂块位于正四棱柱段的正上方,前限位杆和后限位杆之间的间隙宽度为正四棱柱段的内切圆的直径以上且小于正四棱柱段的外接圆的直径,前限位杆下端向下超出后限位杆下端的距离L为正四棱柱段的内切圆的半径以上,制动叉通过连接部悬挂在在第一限位块上时、制动叉插在正四棱柱段上,从而阻止横驱动轴转动,实现对齿条的制动。制动叉通过连接部悬挂在在所述第一限位块上时,轮盘阻拦在制动叉远离坐垫的一次而阻止限位叉从第一悬挂块上掉下。调整齿条前后移动的方法为:向上将制动叉从第一悬挂块上取下,握持住手柄驱动轮盘从而使得横驱动轴转动,横驱动轴驱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驱动齿条前后移动。

本发明还包括同坐垫转动连接在一起的横转轴38,横转轴的右端转动连接在侧纵梁上、左端转动连接在悬挂梁39上。横转轴的两端各设有一个驱动盘40,两个驱动盘位于坐垫的左右两侧,横转轴上设有横转轴部同步皮带轮41,前转轴上设有前转轴部同步皮带轮42,后转轴上设有后转轴部同步皮带轮43,前转轴部同步皮带轮通过前同步皮带44同横转轴部同步皮带轮连接在一起,后转轴部同步皮带轮通过后同步皮带45同横转轴部同步皮带轮连接在一起。使用时,陪护人员推本发明实现本发明的前行,或者患者自己转动驱动盘,驱动盘驱动横转轴转动,横转轴通过前同步皮带驱动前转轴转动,前转轴驱动前行走轮转动,横转轴通过后同步皮带驱动后转轴转动,后转轴驱动后行走轮转动。

齿条穿设在两个导向套46内,两个导向套分布在齿条驱动齿的前后两侧。导向套包括顶壁47、两个沿左右方向分布的侧壁48和同齿条啮合在一起的托持齿轮49,托持齿轮的轮轴5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侧壁上,齿条的远离的托持齿轮的一侧表面同顶壁抵接在一起。

当本发明前进过程中遇到障碍51时,采用以下方法通过障碍:使齿条向前移动而使前辅助轮向前伸出到越过障碍,第一升降杆伸长使得前辅助支撑轮支撑在障碍前方的地面上,使第三升降杆收缩到前行走轮高于障碍,使座椅前行到前行走轮越过障碍,使第三升降杆伸出而使得前行走轮下降到支撑在位于障碍前方的地面上,第一升降杆收缩使得前辅助轮上升抬离地面,使齿条向后移动而使得后辅助轮向后伸出,第二升降杆伸长而使得后辅助轮下降而支撑在地面上,使第四升降杆上升而使得行走轮上升到高于障碍,使本发明前行到后行走轮越过障碍,使第四升降杆伸长驱动后行走轮下降到支撑在位于障碍前方的地面上,使第二升降杆上升而使得后辅助轮上升到高于障碍。

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为:

参见图7到图10,座椅还包括转向机构。前辅助轮只有一个,前辅助轮设有轮架52,轮架转动连接在第一升降杆的下端,轮架的转动轴沿上下方向延伸,转向机构包括连接座53、位于坐垫前方的转动连接在连接座上的竖转轴54、连接在竖转轴下端的主动齿轮55 和同主动齿轮啮合在一起的从动齿轮56,从动齿轮连接在轮架上,从动齿轮同轮架的转轴同轴,连接座同第一升降杆下段连接在一起,竖转轴通过动限位块57悬挂在连接座上。转向机构还包括固定在连接座上的定限位块58,动限位块同竖转轴固定在一起。动限位块向左转动到同定限位块抵接在一起时和向右转动到同定限位块抵接在一起时,前辅助轮的轴线都沿坐垫的前后方向延伸;前行走轮的轴线和后行走轮的轴线都始终沿坐垫的左右方向延伸。竖转轴的上端设有握持杆59,握持杆的延伸方向同竖转轴延伸方向交叉,握持杆的延伸方向同前辅助轮的轴线垂直。竖转轴沿竖直方向延伸。

本发明还包括位于靠背后方的摆动架69和同坐垫转动连接在一起的中间同步皮带轮70和偏心固接在中间同步皮带轮的转轴71上的挤压圆盘72,横转轴部同步皮带轮通过中间同步皮带73同中间同步皮带轮连接在一起,靠背上设有若干靠背部过孔74,摆动架上设有若干一一对应地穿设在靠背部过孔内的敲击杆75,摆动架的下端通过左右方向延伸的铰轴76同坐垫铰接在一起,摆动架的下端设有驱动柄77,摆动架的重量驱动摆动架以铰轴为轴朝远离靠背的方向转动而使得驱动柄同挤压圆盘抵接在一起。述中间同步皮带轮通过单向轴承连接在中间同步皮带轮的转轴上;横转轴部同步皮带轮的转动方向为驱动坐垫前行时,中间同步皮带轮能够通过所述单向轴承驱动中间同步皮带轮的转轴转动。中间同步皮带轮的转轴上设有摇柄78。本发明还包括驱动摆动架朝远离靠背的方向移动的分开弹簧79,分开弹簧的一端同摆动架连接在一起,另一端设有挂环80,坐垫的侧面设有挂钩81,挂环勾接在挂钩上、也可以从挂钩上取下。靠背包括固定层82和位于固定层前方的活动层83,靠背部过孔同时贯通固定层与活动层,固定层的后表面上设有连接套84,活动层的后面上设有穿设在连接套内的水平螺纹杆85,连接套的外周面上设有沿连接套周向延伸的环形沟槽86,连接套上套设有固定套87,固定套的前端的内周面上设有环形倒钩88,环形倒钩勾接在环形沟槽内,固定套的后端的内周面上设有内螺纹段68,内螺纹段螺纹连接在所述水平螺纹杆上。水平螺纹杆只有一根。固定层的后表面上设有若干导向滑套95,活动层的后面上设有若干一一对应地穿设在所述导向滑套内的水平导向杆89。摆动架为平板结构,摆动架上设有同水平螺纹杆对齐的作业孔90和同水平导向杆对齐的导向杆避让孔91。

实施例三,同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为:

参见图11,座椅还包括液压系统、连接在坐垫上的朝前伸缩的前伸缩油缸92和连接在坐垫上的朝后伸缩的后伸缩油缸93。即通过两个伸缩油杆替换齿条及驱动齿条移动的相关机构。所有的升降杆都为升降油杆。通过驱动电机94驱动横转轴转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