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重症医学科用可移动重症急救呼吸装置

重症医学科用可移动重症急救呼吸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重症医学科用可移动重症急救呼吸装置,涉及医疗器械相关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呼吸机本体和壳体,壳体的上端开设有放置口,壳体的底侧开设有调节口,调节口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板,调节板下侧的四边角处均固定有滚轮,调节板上侧的前后部位均设置有条形柱,受制板的上端均设置有挡板,凹口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工字齿杆,工字齿杆上表侧的中部均固定有拉绳,呼吸机本体左右侧的放置口内部均设置有L形板。本发明通过调节板的翻转,达到装置可以移动或悬挂,提高装置的功能性,保证重症病人在急救架上时刻使用到呼吸装置,同时挡板与L形板的相互配合,可快速对呼吸机本体进行拆卸工作,实现快速对呼吸机本体进行检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4948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10405272.4

  • 发明设计人 李丹丹;孟东亮;刘高峰;郭晓峰;

    申请日2022-04-18

  • 分类号A61M16/00(2006.01);

  • 代理机构西安赛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75;

  • 代理人陈浩

  •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西路602号988医院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36: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M16/00 专利申请号:2022104052724 申请日:202204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重症医学科用可移动重症急救呼吸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同时对于重症急救的病人,在运送病人过程中,就会使用到相应的移动式呼吸装置;

现有公开文件,公开了CN114082054A-一种可移动重症急救呼吸机,涉及先进治疗设备及服务技术领域,包括:支撑部分;所移动部分设置在支撑部分的顶部;所述稳定部分设置在移动部分的顶部;所述收卷部分设置在稳定部分的顶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推动变换位置,从而在移动过程中,移动轮触碰到阻挡物后不易保持平衡,容易导致发生倾倒,从而造成设备损坏,解决了装置在发生倾斜时,底架与顶架之间发生翻转,使顶架底部的圆弧杆在稳定架上滑动,从而对顶架底部的强力弹簧进行挤压,从而在强力弹簧的作用下对装置上半部分进行缓冲,以及对其进行复位,而通过辅助架,可在装置快速倾倒时,通过与地面之间接触,从而对装置进行支撑,增加其稳定性问题,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1、由于在重症病人在转入急救室中,需要时刻使用呼吸装置,因此在转入急救室的过程中,就需要使用医护人员时刻对呼吸装置进行移动,保证呼吸装置与急救架之间的距离不能出现意外,因此此种方式出现意外的可能性较大,无法保证重症病人在急救架上时刻使用到呼吸装置,会影响到重症病人的安全;

2、现有的装置在安装时,大都采用螺栓进行安装一体,因此呼吸装置在使用损坏时,无法快速对其进行。

因此,现有的重症医学科用可移动重症急救呼吸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重症医学科用可移动重症急救呼吸装置,通过调节板的翻转,达到装置可以移动或悬挂,提高装置的功能性,保证重症病人在急救架上时刻使用到呼吸装置,同时挡板与L形板的相互配合,可快速对呼吸机本体进行拆卸工作,实现快速对呼吸机本体进行检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重症医学科用可移动重症急救呼吸装置,包括呼吸机本体和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开设有放置口,且呼吸机本体处于放置口的内部位置,所述壳体的底侧开设有调节口,所述调节口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下侧的四边角处均固定有滚轮,所述调节板上侧的前后部位均设置有条形柱,且条形柱的左右端均设置有半圆卡筒;

所述调节板左右侧的中部均固定有转动杆,所述调节板右侧的转动杆另一端固定有从齿轮;

其中,所述壳体的右侧固定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的内部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端固定有主齿轮,且主齿轮与从齿轮啮合连接;

所述呼吸机本体的左右侧通过螺栓与受制板连接,且受制板与壳体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受制板的上端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下侧的中部位于壳体上端的位置处均固定有磁板,所述壳体上端的左右部位对应磁板的位置处均固定有金属板;

所述金属板前后方的壳体上端的左右部位均开设有通孔,所述放置口的左右侧壁对应通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凹口,所述凹口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工字齿杆,所述工字齿杆上表侧的中部均固定有拉绳,且拉绳的上端均穿过对应的通孔与挡板连接;

所述呼吸机本体左右侧的放置口内部均设置有L形板,所述L形板与放置口左右侧壁相接的一侧均固定有齿轮板,且齿轮板与对应的工字齿杆啮合连接,所述L形板上侧的呼吸机本体左右侧均通过螺栓与推挤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板左右方的壳体下侧对应转动杆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转动孔,且转动杆穿过对应的转动孔。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后侧的中部位置固定有放置框,所述壳体上方的呼吸机本体后侧设置有呼吸罩,且呼吸罩置于放置框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条形柱的左右侧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端面均开设有活动孔,且活动孔的孔径大于限位孔的孔径。

进一步地,所述半圆卡筒对应限位孔的侧壁上均固定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穿过限位孔,且置于活动孔内部的一端均固定有圆板,所述伸缩杆处在活动孔的表侧上均套设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圆板、活动孔的内端面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板的上侧对应条形柱的位置处均开设有T形口,且T形口贯穿调节板的左右侧壁,所述半圆卡筒与调节板相接的侧壁上均固定有T形条板,且T形条板分别滑动卡接在对应的T形口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L形板下侧的前后部位均固定有挤压弹簧,且挤压弹簧的下侧均固定在放置口的底侧。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端左右侧的外边角均固定有连接轴杆,两个挡板相反的下侧对角均固定有转动筒,且转动筒旋转套设在连接轴杆的表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板上方的调节口内部设置有曲折板,所述曲折板的前后侧均转动连接有滑轮,且滑轮与调节口的侧壁相接;

所述曲折板上方的前后部位均设置有条形板,且条形板的两端与调节口的左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条形板与曲折板之间均固定有限位弹簧。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调节板,当需要移动该装置时,通过转动调节板,使调节板在调节口的内部转动180°,因此调节板会将滚轮在调节口的内部转出到装置的下侧位置,此时即可对装置进行移动工作,当需要将装置安装在急救架上时,此时在对调节板进行转动180°,此时调节板会将半圆卡筒在调节口的内部转出到装置的下侧位置,并对半圆卡筒进行拉扯,且将其卡套在急救架的扶手上,此时方便将装置上的呼吸罩佩戴在重症病人上,同时能够保证装置与急救架同步运动,使重症病人能够时刻使用呼吸装置,并可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且调节板的翻转,达到装置可以移动或悬挂,提高装置的功能性。

2、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挡板和L形板,当需要对呼吸机本体进行拆卸检修时,将挡板以连接轴杆为轴线进行旋转,使得挡板与受制板脱离相接,进而挡板会通过拉绳对工字齿杆进行拉动,使得工字齿杆反向转动,由此工字齿杆带动L形板向上移动,因此L形板推动推挤板带动呼吸机本体向上移动,并将受制板在放置口的顶部位置移出,由此可快速对呼吸机本体进行拆卸工作,实现快速对呼吸机本体进行检修。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调节板和半圆卡筒的结构连接图;

图3为本发明中L形板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中挡板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调节板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中条形柱与半圆卡筒的拼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曲折板的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中安装壳的内部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壳体的俯视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壳体的仰视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中呼吸机本体的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呼吸机本体;101、受制板;102、推挤板;103、呼吸罩;2、壳体;201、放置框;202、转动孔;203、连接轴杆;204、放置口;205、凹口;206、金属板;207、通孔;208、调节口;3、调节板;301、半圆卡筒;302、条形柱;3021、限位孔;3022、活动孔;303、从齿轮;3031、伸缩杆;3032、T形条板;3033、复位弹簧;3034、圆板;304、转动杆;305、滚轮;306、T形口;4、曲折板;401、条形板;402、滑轮;403、限位弹簧;5、L形板;501、齿轮板;502、挤压弹簧;6、挡板;601、磁板;602、转动筒;603、工字齿杆;604、拉绳;7、安装壳;701、电机;702、主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12所示,本发明为重症医学科用可移动重症急救呼吸装置,包括呼吸机本体1和壳体2,壳体2的上端开设有放置口204,且呼吸机本体1处于放置口204的内部位置,壳体2的底侧开设有调节口208,调节口208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板3,调节板3下侧的四边角处均固定有滚轮305,调节板3上侧的前后部位均设置有条形柱302,且条形柱302的左右端均设置有半圆卡筒301;调节板3左右侧的中部均固定有转动杆304,调节板3右侧的转动杆304另一端固定有从齿轮303;其中,壳体2的右侧固定有安装壳7,安装壳7的内部固定有电机701,电机701的转轴端固定有主齿轮702,且主齿轮702与从齿轮303啮合连接;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为了能够带动调节板3的转动,通过控制电机701工作,进而电机701通过主齿轮702带动从齿轮303的转动,因此从齿轮303通过转动杆304带动调节板3的旋转,同时调节板3的一次180°旋转为电机701的一次工作,当调节板3每次旋转时,会使滚轮305或半圆卡筒301交替处在壳体2的正下侧,以此达到不同的功能,当滚轮305处在正下侧,此时即可对整个装置进行移动,当半圆卡筒301处于壳体2的正下侧视,即可将整个装置卡套在急救架的扶手上,保证装置与急救架能够同步移动;

呼吸机本体1的左右侧通过螺栓与受制板101连接,且受制板101与壳体2的上表面相平齐,受制板101的上端均设置有挡板6,挡板6下侧的中部位于壳体2上端的位置处均固定有磁板601,壳体2上端的左右部位对应磁板601的位置处均固定有金属板206;金属板206前后方的壳体2上端的左右部位均开设有通孔207,放置口204的左右侧壁对应通孔207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凹口205,凹口205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工字齿杆603,工字齿杆603上表侧的中部均固定有拉绳604,且拉绳604的上端均穿过对应的通孔207与挡板6连接;呼吸机本体1左右侧的放置口204内部均设置有L形板5,L形板5与放置口204左右侧壁相接的一侧均固定有齿轮板501,且齿轮板501与对应的工字齿杆603啮合连接,L形板5上侧的呼吸机本体1左右侧均通过螺栓与推挤板102相连接;

当需要对呼吸机本体1进行安装置,可直接将呼吸机本体1放入到放置口204的内部,并需保证呼吸机本体1稳定的向下滑动,当呼吸机本体1左右侧的推挤板102与L形板5相接后,呼吸机本体1会通过推挤板102带动L形板5向下移动,进而L形板5通过齿轮板501带动工字齿杆603在凹口205的内部正向转动,进而工字齿杆603会对拉绳604进行收拢工作,以此使得拉绳604对挡板6进行拉扯,并使挡板6以连接轴杆203为轴线进行旋转,当L形板5被移动到最低端后,此时受制板101与壳体2的上表面平齐,同时挡板6也直接处在受制板101的上端位置,以此方式对受制板101进行阻挡,同时挡板6下侧的磁板601与壳体2上端的金属板206吸附在一起,使得挡板6在壳体2上端无法随意旋转晃动,由此使呼吸机本体1在放置口204的内部不会轻易上下跳动,当需要对呼吸机本体1进行拆卸检修时,将挡板6以连接轴杆203为轴线进行旋转,使得挡板6与受制板101脱离相接,进而挡板6会通过拉绳604对工字齿杆603进行拉动,使得工字齿杆603反向转动,由此工字齿杆603带动L形板5向上移动,因此L形板5推动推挤板102带动呼吸机本体1向上移动,并将受制板101在放置口204的顶部位置移出。

其中如图2、6、10、12所示,调节板3左右方的壳体2下侧对应转动杆304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转动孔202,且转动杆304穿过对应的转动孔202,调节板3在转动时,会带动转动杆304在转动孔202的内部旋转,壳体2后侧的中部位置固定有放置框201,壳体2上方的呼吸机本体1后侧设置有呼吸罩103,且呼吸罩103置于放置框201的内部,调节板3的上侧对应条形柱302的位置处均开设有T形口306,且T形口306贯穿调节板3的左右侧壁,半圆卡筒301与调节板3相接的侧壁上均固定有T形条板3032,且T形条板3032分别滑动卡接在对应的T形口306内部,当半圆卡筒301在调节板3的侧壁上移动时,半圆卡筒301会带动T形条板3032在T形口306的内部滑动,同时由于T形条板3032处在T形口306的内部,因此T形条板3032起到对半圆卡筒301进行限位,保证半圆卡筒301不会随意晃动。

其中如图1、2、7所示,条形柱302的左右侧均开设有限位孔3021,限位孔3021的内端面均开设有活动孔3022,且活动孔3022的孔径大于限位孔3021的孔径,半圆卡筒301对应限位孔3021的侧壁上均固定有伸缩杆3031,且伸缩杆3031穿过限位孔3021,且置于活动孔3022内部的一端均固定有圆板3034,伸缩杆3031处在活动孔3022的表侧上均套设有复位弹簧3033,且复位弹簧3033的两端分别与圆板3034、活动孔3022的内端面相接,当调节板3左右方向的两个半圆卡筒301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时,通过将两个半圆卡筒301相反方向,进而半圆卡筒301会带动伸缩杆3031在活动孔3022的内部移动,同时半圆卡筒301会伸缩杆3031进行拉伸,以此对左右方向的半圆卡筒301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工作,通过伸缩杆3031在活动孔3022的内部移动时,伸缩杆3031会带动圆板3034进行移动,当圆板3034向限位孔3021的方向移动时,圆板3034会对复位弹簧3033进行挤压,在松开半圆卡筒301时,复位弹簧3033对圆板3034进行推挤,以此对圆板3034进行复位,同时伸缩杆3031需要人为进行操作回缩。

其中如图1、3、4、8、10所示,L形板5下侧的前后部位均固定有挤压弹簧502,且挤压弹簧502的下侧均固定在放置口204的底侧,当L形板5向下移动时,L形板5会对挤压弹簧502进行复位,同时挤压弹簧502与放置口204的底部连接,因此对L形板5的上下移动位置进行限制,壳体2上端左右侧的外边角均固定有连接轴杆203,两个挡板6相反的下侧对角均固定有转动筒602,且转动筒602旋转套设在连接轴杆203的表侧壁上,当挡板6旋转时,挡板6会通过转动筒602在连接轴杆203的表侧上旋转,调节板3上方的调节口208内部设置有曲折板4,曲折板4的前后侧均转动连接有滑轮402,且滑轮402与调节口208的侧壁相接;曲折板4上方的前后部位均设置有条形板401,且条形板401的两端与调节口208的左右侧壁固定连接,条形板401与曲折板4之间均固定有限位弹簧403,当调节板3在转动时,调节板3上的滚轮305或半圆卡筒301会与曲折板4的底部相接,进而滚轮305或半圆卡筒301会对曲折板4进行推挤,由此使曲折板4向上移动,并会限位弹簧403进行挤压,同时曲折板4上下移动时,会带动滑轮402在调节口208的侧壁上滑动,当调节板3的位置转动完毕后,曲折板4受到限位弹簧403的推挤,以此将滚轮305或半圆卡筒301压住,提高滚轮305和半圆卡筒301的位置稳定。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